第290章 紙!紙!紙!

秦王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在潦草的交代了後事之後,就陷入了沉睡之中。

他再也不會醒過來了。

當他進入長眠的時候,他非常的安心,一點也不擔心秦國的未來,也並不擔心後人是否會停止對自己的祭拜,因為他相信自己這一生所做的事情足夠的多,他也相信自己的後人不會辜負自己的期待,在彌留之際,他一直都在低聲的呼喚著「范叔」,左右的武士們說:這是應侯親自駕車來迎王離開。

在這期間,安國君一直都是陪在秦王的身邊,他哭的聲嘶力竭,不斷的叫著父親,他眼睜睜的看著父親沒有了呼吸,卻無能為力,在秦王離開的那一刻,安國君也倒下了,群臣大亂,異人帶著父親返回了府邸,安國君躺在床榻上,一動不動,這可是嚇壞了異人,好在,安國君還是睜開了雙眼。

老人只是無助的哭著,什麼也不說。

如此強烈的情緒波動,出現在一個老人的身上,這並不是好事,異人只能整日陪在他的身邊,俯視著他,華陽夫人也是哭著,握著安國君的手,勸他吃些東西,安國君只是哭著說:我成了孤兒。

秦王的逝世,對整個秦國而言,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整個秦國,都為他們的君王服喪,而秦王在病重的時候,曾吩咐呂不韋,在自己逝世之後,秦人不必服喪太久,以免影響國內農桑。而他的葬禮,卻是由宗正趙摎來負責進行的。趙括也來送別了這位君王。

趙括很尊敬這位長者,他可能算不上是一個好人,可他對這片土地,是有功勞的,因為他的治理,巴蜀,關中等地區成為了華夏最富有的地區,也是因為他的努力,秦國正式的甩開了六國,為未來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秦人哭的很傷心,當初白起和范雎逝世,都沒有讓秦人如此的痛心。

這就是明君的魅力所在了,他能讓百姓們記住他,悼念他,而如果是昏君,哪怕是將自己比喻為太陽,百姓也會咬牙切齒的說:太陽啊,你什麼時候滅亡?我願意跟你一起滅亡啊!從百姓們的反應來看,這位應該是明君沒錯了,秦國的王室葬禮並不繁瑣,也算不上太隆重,由王室子孫和群臣來送別君王的屍體。

將屍體送到提前修建好的陵墓,將他埋葬起來就好了。

不過,君王的兒子要為君王守孝,如今的安國君趙柱,就需要為父親守孝一年,然後繼位……秦國的守孝跟後來的不同,並不需要搬到陵墓的旁邊去守著,在家裡就可以了,只是不能飲酒,不能作樂,不能進行任何娛樂活動,包括與妻同房……不然就會被視為不孝。

在後來,這樣的守孝儀式變得越來越繁瑣,哦,也不能這麼說,因為在其他國家,儀式還是很繁瑣的,比如三晉地區,就需要百姓們為君王守孝,服喪期限從一年到三年,百姓服喪三年,繼承者可能要服喪兩三年,若是遇到頻繁的君王交替,那這些百姓就很痛苦了,包括繼承者也是如此。

秦國在各項了各項舉措的時候,也革新了繁瑣的葬禮儀式。

趙括在送走了秦王的遺體之後,也幾次帶著趙政去看了安國君,安國君看起來模樣憔悴,神色不是很好,他看到趙政,總是嚎啕大哭,趙政的臉型以及眉毛雙眼,跟已故秦王一模一樣……安國君看到他,總是會想起自己的父親,趙括就不敢再帶著趙政去看他了,可安國君還是會派人來詢問:政什麼時候來看望自己?

趙括的小兒子,康,也逐漸長大了,可惜,他不如哥哥那樣聰明,他哥哥在他這個年紀,以及開始跑了,而他則需要攙扶,才能勉強的邁開步伐,至於說話,他也只能說出一些不太連貫的詞語,他最先開口喊了「母」,這讓趙括非常的生氣,自己的兩個兒子,為什麼開口都是叫「母」?

漸漸的,他也能說「父」,偶爾看到趙政,他就特別的開心,雙手揪著趙政的臉,揉的趙政都忍不住的喊疼,這才奶聲奶氣的叫一聲「兄」,趙政有些時候是很寵愛這個弟弟的,他總是喜歡從康的腋下抓著他,讓他慢慢的走路,他偶爾也會將康背起來,帶著他去玩,無論趙康是揉他的臉,還是揪他的頭髮,他都不生氣。

可有些時候,他真的很「打死」這個弟弟。

趙政很喜歡在院落內堆城池,用泥,樹枝來做城池,放下石頭來當作自己的士兵,可自從趙康學會了走路之後,他就像個企鵝一樣搖搖晃晃的衝到哥哥的身邊,然後將他好不容易做好的城池給踩得稀碎,踩完他就跑,跑的賊快,趙政便提著木棍去追他,在這個時候,趙康早就衝進大母的懷裡,朝著他齜牙咧嘴的笑著。

趙政早已過了愛哭泣的年紀,他只是暴躁的跳著,吼著,最後無奈的繼續去堆他的城池。

而趙康很不喜歡兄長去荀子那裡進學,每當趙政拿著竹簡要出家的時候,他就抓住趙政的衣袖不讓他走,還大聲的哭嚎著,藝要哄他很久,趙政則是趁機擺脫他的束縛,再偷偷的離開這裡。趙母只是安靜的看著自己的孫兒吵吵鬧鬧的,總是開心的坐在院落內為他們織衣服。

趙母喜歡做一模一樣的衣服給自己的兩個孫子,一大一小的,穿起來還真好看。

而趙括卻很忙,常常不在府邸內,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合格的……農民,在農家的展的幫助下,趙括進行了各項的選育工作,他長期都在耕地里,渾身泥濘,而周圍的眾人,卻因此而更加尊敬他了,趙括做事非常的認真,他有著很多的想法,總是能看到他在試驗田裡專心的進行選育。

而農桑這件事,實在是太看重時間,只有在經歷了一次收穫之後,趙括才能繼續試驗,這件事並不能著急,在閑暇的時日里,他就在學室里為弟子們講述自己的學問,趙括一直都在想著讓自己的理論能夠結合起來,他所提出的制度太過繁瑣,想要形成一個合理的體系實在太過複雜。

故而,趙括選擇通過歷史的趨向來制定自己的理論,他採取了一種對未來暢想的方式。例如,如今為什麼要施行軍功制度?因為軍功制度很適合如今的戰爭,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一王天下,所有要對佔領地區施行溫和的手段,而將來實現一王天下之後,該施行什麼樣的政策呢?

需要輕徭薄賦,給與百姓休息的機會,度過一段時間的修養期,就可以組織百姓們來進行開墾,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天下太平之後戶籍不斷增加,原有的土地不足以分配給所有人……趙括就這樣一步一步的「演算」未來的歷史,並且配以最合適這時期的制度,解決的辦法之類。

如此一來,他那從後世帶來的亂七八糟的各項制度就能形成一個邏輯鏈了。

而其他的各學說的知識,則是成為了輔佐理論的存在,例如用遺傳學來解釋育種,用地理上的知識可以明確將來的開墾方向,用趙括所知道的那些簡陋的物理學說來推演日後器械的發展……什麼用水來代替人力,用水蒸氣來代替水力之類的,除卻趙括之外的人看的一頭霧水,可是趙括明白,後人一定會因此而受益。

或許就會有人不斷的嘗試自己在書里所記載的東西,最終有所收穫。

就在趙括忙著完成自己的學術理念的時候,墨者忽然派來了人,告訴他,做紙的試驗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趙括幾乎是跑著趕往墨者的居處的,因為在聽到消息的時候他正在試驗田裡,故而到來的時候,他渾身的泥濘,看起來就像一個老農,就連墨者都險些認不出他來。

趙括走進了院落,就看到槌正拿著一張酷似紙張的東西,正在準備往上頭寫些什麼,趙括非常的激動,走到了槌的身邊,甚至都沒有跟槌行禮拜見,就低著頭看起了紙,這紙並不是後世所能看到的紙,紙張上有很多的網狀痕迹,非常顯眼的痕迹,紙呈現出一種淡黃色,並不是潔白的。

槌拿著筆的手在顫抖著,眾人都圍聚在他的身邊,看著案上那新奇的紙,槌顫抖著在紙張上寫下了,「王五十六年。」字跡成型,紙張並沒有裂開,字跡清晰,也沒有出現模糊的情況,眾人頓時高聲歡呼了起來,那一刻,趙括所聽到的只有笑聲,墨者們激動的擁抱在一起。

槌也是傻笑著,不斷的摸索著面前的紙。

趙括大概是最激動的,因為他知道,剛剛誕生在這個世界的東西,在以後到底發揮出了多大的作用,這是人類文明的基點,趙括渾身顫抖著,也忍不住的大叫著,跟周圍的墨者們擁抱在一起,所有的人都陷入了狂歡之中,他們見證了歷史,見證了紙張的誕生,這是一個奇蹟。

趙括並不知道紙張真正誕生是在什麼時期,不過,在漢朝紙張就已經較為普遍,蔡倫甚至進行了對紙張的改進,如此看來,紙張在願世界裡的誕生大概也就是在這一百年之間,而趙括僅僅只是將這個時間縮短了一些,可即使如此,趙括還是很開心,紙張的誕生,對於華夏聞名,乃至人類聞名,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因為紙張所代表著的是記錄在他上頭的文化,這是一種文化的推廣。

槌臉色赤紅,激動的看著手中的紙張,又看向了一旁的趙括,他認真地說道:「武成君,我們試了很多次,失敗了無數次,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