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2075.04 聯邦教學指導大綱——歷史第八章第二次內戰(節選)

章節概要:

第二次美國內戰始於2074年,止於2095年。戰爭雙方為合眾國與各分離主義州,即密西西比、亞拉巴馬、喬治亞和南卡羅來納(以及墨西哥接管前的得克薩斯)。

戰爭的主要起因是,南方各州拒絕接受一項在美國境內全面禁用化石燃料的法案,即《可持續未來法案》。在一定程度上,由丹尼爾·紀總統牽頭的該項法案,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數十年來氣候變暖帶來的惡果,化石燃料不斷下降的經濟地位,以及2069年達科他州北部威利斯頓市發生的一起傷亡慘重的油罐列車脫軌事故。

戰爭的導火索由一連串流血事件點燃,其中包括2073年12月,分離主義人彈茱莉亞·坦普爾斯通在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行刺紀總統一案,以及2074年3月,南方示威者在南卡羅來納州傑克遜堡軍事基地外死於槍擊的慘案。

2074年10月1日,幾大分離主義州(合併為「南方自由邦」)宣告獨立。這一天通常被認為是戰爭正式爆發的日子。戰爭的頭五年中,聯邦軍隊取得了一連串決定性的勝利——起初在東得克薩斯,隨後在密西西比、亞拉巴馬和喬治亞(即「密亞佐」)三個州的北部邊境一帶——從而將戰事推向緩和。然而,在隨後的五年時間裡,反抗集團繼續在外國特工及反美顛覆勢力的支持下,以零散的游擊作戰方式實施暴力反抗活動。經過曠日持久的談判,雙方最終締結了有利於合眾國的和約。

2095年7月3日,「再統一日慶典」在聯邦首府俄亥俄州哥倫布市舉行,標誌著戰爭正式結束。慶典當日,一名分離主義恐怖分子得以越過南北邊境,潛入北方領土,釋放了一種生物因子,致使全國暴發疫情(即「再統一瘟疫」)。這場瘟疫致使約1.1億人死亡,其影響在全國範圍內持續十年之久。

該名恐怖分子至今身份不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