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避無可避 第十三節 老鷹號著陸

多年來,記者們嘗試探秘藍色起源公司,試圖了解這猶如中情局一樣運作十分神秘的公司。2015年11月24日,藍色起源同意向記者們開放大門。凌晨時分,天還沒亮,記者們的手機就響了。還在沉睡狀態的迷迷糊糊的記者們收到藍色起源公司發來的通知,要求他們檢查自己的電子郵件,查看剛剛發來的新聞稿。記者們當天晚些時候有機會與亞馬遜和藍色起源公司創始人傑夫·貝佐斯通話。

貝佐斯有消息要告知大家。

就在一天前,藍色起源公司在得州西部的沙漠深處發射了一枚火箭。火箭飛入太空,最高速度達到3.72馬赫。航天器「新謝潑德號」是以美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艾倫·謝潑德命名的。航天器飛入了距離地面100.5千米的預定測試高度。該高度被廣泛認為是太空邊緣。

本次發射時,火箭頂部的太空艙中沒有乘客。太空艙從增壓器分離,並在降落傘協助下緩緩著陸。更重要的是,火箭降落期間,需要穿過速度高達119英里/小時的高空側向風。GPS制導系統和減搖鰭系統有助於火箭在下降過程中保持穩定,增壓器點燃發動機使得火箭在下降過程中減速。之後,火箭展開著陸支架,成功在目標著陸場進行垂直降落。

火箭著陸點離發射點僅僅只有4.5英尺之差。這是火箭的第一次著陸,可謂是萬眾矚目。

在藍色起源總部,員工們聚集在一起觀看電視上播放的著陸畫面。大家看到火箭著陸成功、順利立在地面時,現場爆發出一陣歡呼。400多名工程師聚在一起,他們瘋狂地歡呼,揮動著拳頭,擁抱彼此來慶祝這一勝利時刻。

藍色起源自創建伊始就致力於建造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也就是一個發射後像飛機一樣能夠再次飛行的火箭。這是整個火箭行業一直在等待的重大突破。該項突破最終能夠大幅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從而讓大眾能夠負擔起太空旅行。現在,藍色起源公司已經成功實現火箭著陸,算得上公司在過去十幾年來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

貝佐斯喜氣洋洋。在隨後的訪談中,他稱這是「完美的」任務,也是「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之一,讓自己熱淚盈眶」。

15年前,貝佐斯創辦了藍色起源公司,並決定建造化學燃料火箭。這種火箭能夠在首次發射的幾年之後都反覆使用。現在,藍色起源終於實現了這一願景。

之後,貝佐斯補充說,火箭成功著陸給他帶來的喜悅使他想起了一句俗語,「上帝知道如何合理地給物品定價」。

貝佐斯說:「你為之奮鬥時間最長、付出最大努力的事情總會給你帶來最滿意的結果。假設一件事只需要花十分鐘就能完成,那麼這件事情能給你帶來多大的滿足感?而另一件需要你兢兢業業辛勤工作十年才能完成的事,它的成功又會帶給你多大的喜悅?從某種意義上講,我一直在努力完成從五歲起就在做的事情。也正因如此,現在取得的成功令我十分滿意。整個團隊也十分贊同。大家之所以積極投身於火箭降落研發任務,就是因為感覺自己有如傳教士一般,肩擔重任,任重而道遠。」

「新謝潑德」火箭立在著陸台上,外殼因火焰燃燒而呈現燒焦狀態。火箭的成功著陸再次證明了數學、工程學和科學的正確性。「新謝潑德」與之前飛行過的任何一枚火箭都大不相同。

傳統的火箭都是肌肉發達,沒有大腦。其強大的助推器只做一個單一的任務:讓火箭擺脫重力吸引。一旦助推器完成這一任務,就變得就毫無用途了,直接墜入大海。

但「新謝潑德」既有肌肉也有大腦。它猶如一個有自主意識的機器人,可以自主飛行。在計算機演算法、風速測量感測器以及GPS系統的指導下,「新謝潑德」在發射後能夠重新落回地球。在距離地面4896英尺時,火箭發動機重新打火啟動,減慢下落速度,讓火箭落回著陸點。

此時,下降過程最吸引眼球的部分發生了。火箭在降落台上方盤旋飛行片刻,用極短的時間檢查此刻所處的地理坐標,明確目前是否已處在正確的位置。如果系統認為火箭還沒有處在合適的位置,會用推進器輕微推動火箭,改變位置。一個迴旋後,火箭再次回到降落墊上空。當系統認為火箭已經處在合適位置後,火箭會以4.4英里每小時的速度緩緩降落在降落台上,激起縷縷灰塵和煙霧。

這一成功將使藍色起源向著最初的目標前進一大步。藍色起源希望遊客們在付費後能夠跨過太空門檻,享受從太空中俯視地球波瀾壯闊的美景。遊客們可以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曲率、大氣層的細線和廣闊的宇宙空間,無不令人為之驚嘆。本次飛行中,雖然太空艙中沒有乘客,但是藍色起源公司還是對太空艙進行了返回測試。在降落傘下的緩衝下,太空艙在發射11分鐘後成功著陸。

貝佐斯稱,此次飛行也是邁向長期目標的重要一步,藍色起源致力於建造更加強大的火箭。在兩年前,埃隆·馬斯克曾說「獨角獸在火焰中跳舞」的概率都大於藍色起源建造出能將有效載荷運送到軌道上的火箭的概率。但現在,就如貝佐斯所言,藍色起源正努力朝這一方向前進。

火箭發射時,SpaceX將39A發射台盡收眼底。幾個月前,貝佐斯宣布,藍色起源正在接管36號發射場。就客觀條件而言,36號發射場比不上39A發射台。36號發射場位於公路邊,在關閉前已經使用了長達43年之久,完成過145次發射任務,包括「水手」計畫。「水手號」太空船是美國設計的第一艘飛行到其他行星的航天器,計畫飛至金星和火星。「先驅者10號」是第一艘穿越小行星帶的宇宙飛船,也從36號發射場發射升空。

但與佛羅里達太空海岸的大部分基礎設施一樣,36號發射場已經被廢棄並生鏽了。「36號發射場已經廢棄了整整十年之久,這太久了。」貝佐斯在揭幕儀式上說,「現在需要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隨著「新謝潑德」的著陸,貝佐斯又一次贏得了勝利,為此歡呼慶祝。他用馬斯克最喜歡的社交媒體推特向公眾宣布藍色起源取得的成功:

「最稀有的野獸——一枚二手火箭。」儘管貝佐斯在2008年7月就開通了推特,但直到此時,他才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條推文,「控制火箭著陸可不容易,但成功以後再看就覺得容易多了。」

但這條推特在馬斯克看來,卻不怎麼令人高興了。馬斯克好不容易打敗多位競爭對手,獲得了39A發射場,但是專利糾紛、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聯盟之間的聯手以及獵頭挖牆腳導致的員工間關係緊張,都讓馬斯克勃然大怒。

馬斯克認為,貝佐斯的慶祝是極不體面的賣弄,而且這一慶祝並不準確。

因為好幾年前,SpaceX就曾多次將一枚叫「蚱蜢」的試驗火箭射入空中,飛行幾百英尺後再次降落。其中有一次,火箭飛行高度近半英里。所以,從技術上來說,馬斯克是最先完成這一壯舉的人。

「@Jeff Bezos並不是什麼稀罕事。SpaceX的『蚱蜢』火箭在3年前進行了6次軌道飛行,並且現在仍然可以使用。」馬斯克在推特回應道。他補充說:「貝佐斯可能不知道SpaceX在2013年就開始了軌道VTOL(垂直起飛和著陸)飛行。」

但是,SpaceX測試火箭的飛行高度最高僅為1000米(3280英尺)。而「新謝潑德」火箭卻飛到了32.9萬英尺的高空中,火箭上的太空艙飛行高度更高。之前沒有一枚火箭曾經飛進太空,然後再成功地垂直降落回地面。「新謝潑德」是歷史上第一枚。

另一個困擾馬斯克的是,一般公眾似乎不明白SpaceX在做什麼,也不明白SpaceX與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所做事情的區別在哪兒。SpaceX的火箭發射到軌道上;而後兩者發射的火箭只是發射到了亞軌道太空,然後又返回。

多年來,馬斯克曾試圖讓採訪者和廣大公眾理解他們之間的區別。他甚至讓SpaceX的新聞部門工作人員主動給記者打電話解釋他們之間的不同,他們到達的目的地可是大有區別。他說:「軌道和太空是不同級別的『聯賽』。」早在2007年,馬斯克就曾主動為一個記者解釋這幾家公司之間的差異。現在,在推特上,他再次扮演馬斯克教授的角色,給大眾上起了物理課。

他在推特中寫道:「明確『太空』和『軌道』之間的差別是很重要的。要想飛往太空,只需要3馬赫的速度,但是要想飛往GTO(地球靜止傳輸軌道),就需要30馬赫的速度。而需要的能量是速度的平方數,也就是說飛到太空需要9單位的能量,而飛往軌道需要900單位的能量。」

要到達軌道需要大量的能量,這樣航天器的向外加速度才能平衡重力的吸引力,並再次落回地球。由於將物體送入軌道需要極高的速度——軌道太空站的速度高達17500英里每小時,每隔90分鐘就能繞地球轉一圈。而這種高速度讓「軌道級」火箭著陸變得更加困難。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