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恢複中原 第550章 嵯峨山的發現!

國書一簽訂,意味著法律上唐廷將在獲取兩個瀛州大小的土地。因為恆北之地,不但包括了天竺恆河之北的平原膏腴地帶,還加上了後世尼泊爾、天竺東北以及孟加拉國。

事實上遠不止恆河之北的平原。這塊土地,人口近千萬,佔了兩國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

這些人口,不光是天竺人,還有少數是從東邊遷移過來的南洋人。

兩國使者簽完國書,立刻回國稟報不提。要是他們的國主要反悔,這就是一紙空文。

不過,唐軍一定會在三月內出兵進駐恆北,接受新的土地。對方要是反悔,那就必須要和唐軍打仗,多半不敢反悔。

什麼是勢比人強?

這就是了。

所以,大唐群臣一起上表恭賀,不但得到兩個諸侯國,還獲取恆北疆土。

崔秀寧擔心阿姆河省元軍提前回來,又怕天竺聯軍得勝後佔了恆北,就立刻給李洛寫信,讓李洛派兵接收恆北之地。

四月二十,崔秀寧的信送到已經到達昆明的李洛軍中。李洛收到信哈哈大笑。他想不到,竟然這麼輕易就得到恆北。

那塊地蕭家兄妹打下來快三年了,最終果然是替大唐做嫁衣。

什麼叫棋高一著,深謀遠慮?他洪武皇帝不就是么?

韋素和羅徽等隨駕文臣,更是當即賀喜。韋素甚至吟詩一首為大唐賀:

「北歸忽聞收恆北,不知新土在何方。馬前敬問聖天子,道是西天佛陀鄉。取經玄奘今若在,亦喜此地竟歸唐。千秋雄主展王圖,自是金甌放眼量。」

吟完之後,韋素拱手道:「陛下,微臣謹獻《收金甌》一首,祝賀陛下,祝賀大唐得恆北!」

李洛聽到韋素依馬立就的出口成章,不禁龍顏大悅,暢然笑道:「好個取經玄奘今若在,亦喜此地竟歸唐!韋卿不但詩才敏捷,也能知朕所想啊。此詩,朕甚喜之。」

「陛下。」韋素得了彩頭也很是高興,「等到大唐抵定恆北,微臣想去那佛陀之鄉,尋幽探跡,憑弔玄奘。」

李洛點頭微笑,「准了。大唐雖然以道家為國教,可並不禁止大乘佛法。蓋因為大乘佛法早入中華,相融難分。而佛法智慧精深,源遠流長,豈能一概禁絕?」

韋素明白了,「陛下是想用佛祖之先為名,在恆北恢複佛教。此策,當真高明!想這恆北本是佛陀之鄉,卻是婆羅門和那某某教為尊,佛教反而湮滅無跡,當真是咄咄怪事。」

李洛點頭道:「不錯,朕正有此意。這南洋土著,倒是還能推行道家。可這天竺,卻是絕無可能。天竺人性,實與中土差若雲泥,不宜用道家教化。先恢複佛教,那是最妥當的。」

李洛為何不願意在天竺推行道家?因為李洛改良的道家是強國之教,他怎麼可能放心在天竺這種白種人地盤上推廣?

泰國柬埔寨人雖然皮膚黑了些,可說到底也是黃種人,屬於百越後裔,自身文明起步晚,底蘊不足,離華夏本土又近,所以可以推行道教,同化起來非常容易,二三十年後,完全可以成為本土。

在李洛的設想中,數十年後,後世柬埔寨泰國也會成為本土。當然,漢人移民也要有大量增加之後。

可是恆河之北的天竺人,本質上就是白種人,人種上就有本質區別。

而且他們的人口很多,文化性格根深蒂固,文明生命力很頑強,很難短期改變。

最容易改變它的,只能是它曾經開出的那朵死去的花:佛教。

畢竟它誕生過佛教。佛教「復辟」,才能最快的消除婆羅門和某某教的影響。

光靠刀子,真不好使。

這樣的地方,會長期是一個華夏領地,都護府要治理上百年。此時推行道教不但效果很差,也對大唐不利。

最好的辦法是,先恢複佛教,將天竺北變成佛教世界,當然,必須是中原佛教。利用佛教,剷除婆羅門和某某教的影響。

等到百十年後,天竺北被中原佛教改變了文化性格,白種人的特徵消失的差不多了,漢化很徹底了,才能推行道教,變成本土。

李洛當了幾年皇帝,執掌大權多年,他的所思所想,早就不是當年的那個文物販子了。

他越來越懂得做一個真正的天子。

一個真正的天子,必須有極其長遠的目光。

什麼是真正的高瞻遠矚,深謀遠慮?那需要穿越百十年,甚至千百年的煙塵,為後世謀。

要下一盤大棋不難。可要下一盤漫長的大棋,下一場還沒有結束棋手就已經老死、還需要指定後來的棋手繼續下完的大棋,才是真的難。

這需要的而不僅僅是智慧,還有耐心。

當然,很多話,只能靠臣子去悟,皇帝是不能說的那麼清楚的。

「佛教在天竺消亡,這原因很多。可大唐要想恢複佛教,那也容易的很。這幾年,蕭家兄妹殺戮婆羅門和某某,強制改信漢傳佛教,如今恆河之北,佛寺越來越多,這倒是給大唐省了很多事。」李洛解釋了一句。

佛教在天竺曾經是和婆羅門教分庭抗禮的盛教。可最終卻消亡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天竺佛教遭遇到入侵天竺的某某教的仇視,他們有計畫的屠滅佛寺僧侶,從中亞殺到天竺,直到把佛教連根拔起。

而現在風水輪流轉,來自中土的大理和蕭梁殘軍侵入北天竺,為了站穩腳跟,先對某某教大開殺戒,後來又對婆羅門大開殺戒。

現在,復興北天竺佛教的時機越來越成熟了。

至於南天竺,就讓他們繼續信仰婆羅門吧,畢竟世界需要一定的多元化,太單一了,對華夏本身也不利。

就連某某教,李洛也不打算全部消滅,總要在世界某地給它一個空間。

華夏學術需要百家爭鳴,難道世界文化,就不需要麼?

李洛還嫌棄世界上的宗教少了,後世只有三大宗教真是不夠多。

各種文明以及宗教的優劣,是要利用比較學的。比較對象都沒了,你說你的文明最高大上,那不是扯淡么?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鬼知道你是誰。

華夏文明,必須要領先世界,要作為最強勢的文明,卻不是獨霸世界,漫山遍野一片紅。

那不行。那不符合……天道!

韋素道:「臣明白了。陛下的苦心和謀劃,後世之君必不敢忘。如今名義上大唐已得恆北,還請陛下裁決,免得夜長夢多。」

唐主當即下旨,調遣滇州唐軍一萬,交州唐軍一萬,緬州唐軍一萬,桂州唐軍一萬,南洋鎮守軍一萬,再調劉拓水師一萬,共六萬大軍,西入恆北,接受土地。

統兵大將為畲族大將瞿世。瞿世本是許夫人部將,歸來多年,非常可靠。更重要的是,他本就是嶺南人,相對適應熱帶氣候。

又下詔廣州,交州等四州抽調七品以下官吏五百,招募不第士子千人,傷殘退役唐軍千人,招募僧人五千人,攜帶華夏典籍和佛經千餘卷,隨軍隊西入恆北,擔任郡縣官吏。

李洛用的還是老一套。哪怕一個村官,到了恆北就能做縣級幹部。縣級幹部,去了最少也是市級幹部。傷殘退役的唐軍士卒,最少也是鄉級幹部。

通過這種方式,牢牢的掌握恆北。

李洛又下詔授予恆北天竺人為準唐民(二等)身份,賦稅四成,政治待遇同南洋都護府之民,只有漢語漢字考試合格者,才能申請唐民身份,或者嫁給唐人的女子,可申請唐民身份。不過原來的奴隸,仍然是奴隸。

再下詔設置恆北都護府,管轄恆河之北,後世孟加拉和天竺東北。

任命象州(占婆)牧馬宣禮,為恆北都護府總督。以瞿世為恆北鎮守軍都督。

又將後世的孟加拉灣,命名為南夏灣,將後世印度洋命令為南夏洋。

李洛還下旨給瞿世和馬宣禮,要是兩國乖乖移交土地,就不要挑釁,雙方以恆河為界即可。可要是對方不老實,那就直接用兵。

總之,一定要佔據恆北,堵住天竺西北元軍南下的通道,絕不能讓阿姆河的元軍重兵集團進來。

不然的話,大唐到時北伐就可能腹背受敵。元軍完全可以以恆北為基地,進攻大唐南方。

事實上,從後世的阿富汗南征印度並不容易,只要有幾萬唐軍防守,元軍就很難「入關」。

……

四月,攝政皇后崔秀寧秘密下詔,準備北伐軍需糧草,三月內務必萬事齊備。

整個大唐,頓時如同一架戰爭機器,暗自運轉起來。

當然,具體的北伐大略,還需要李洛回來制定。

「啟稟老師,開封莫度來了秘信,說他和留夢炎的族孫女留明姝,已經生了一個男嬰。他說,請陛下和娘娘相信他,請組織相信他。他絕對不會因私廢公。」李織專門為莫度之事進宮稟報崔秀寧。

原來,莫度為了取得留夢炎信任,答應娶了留明姝,兩人去年就已經成婚,孩子都生出來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