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恢複中原 第525章 陋習惡俗,一體整肅!

南方民間械鬥,也算是一個頑疾了。唐廷建政後,皇權下鄉,械鬥少了不少,可並未根治。

說到底,主要是灌溉資源之爭。可是除了爭水,還有其他很多原因都不可忽略。

由於鄉村官吏大多是當地人,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向鄉民妥協,以求息事寧人,平安無事。這使得唐廷的一些政策,沒有很好的在基層落實。

李洛和崔秀寧得到特察局源源不斷上奏的一系列情報,終於得出一個結論:必須要破除民間一些落後愚昧的陋習。

鄉間暴力,很多都是這些東西引起的。

民間落後愚昧陋習,其實是地方豪紳愚弄百姓故意誘導縱容而致。所以李洛和崔秀寧發現的規律是,田地兼并越嚴重的地方,陋習越嚴重。

像裹腳、吃絕戶、冥婚、近親婚姻、瓦罐墳活葬、私刑、溺嬰、淫祀、童養媳、強制守寡、典妻、殉葬等種種陋習惡俗,有違人倫人道,與大唐教化背道而馳。

除了這些較為普遍知名的陋習,全國各地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特色惡俗,聞之令人髮指。

傳統華夏地區還好些,像緬州(緬甸)等新收的州,還有「人屍養魚」、「人屍藏床」、紋面、長頸等風俗,令人匪夷所思。

之前李洛和崔秀寧只針對溺嬰和裹腳下詔禁絕,效果也很好。可對於其他陋習,由於各地不盡相同,還沒有專門下詔整治。

警部尚書商銑以欽差大臣赴嶺南,除了督辦械鬥大案,還要整肅嶺南地方風俗。

如今唐廷在南方的統治已穩,是時候藉助這次南海郡械鬥的機會,狠狠整治各地民間不正之風了。

大唐國民,必須遵紀守法,文明開化,否則與蠻夷何益?甚至不如夷狄。起碼蒙古人倒是沒有太多陋習。雖然他們野蠻,卻不愚昧。

這次,李洛沒有再出面,而是讓政事堂以朝令的形式,下令禁絕十多種陋習惡俗。天子,不能什麼時候都沖在前面。

政事堂的朝令能解決的,天子詔命就不再頻繁頒布。

「陛下,戶部奏請朝廷撥款三百萬銀元,用於修建水渠水庫。工部的章程是,以一千銀元為立項,修建小水庫三千個,可大大緩解灌溉之急。這械鬥成風之惡行,就可避免了。」

光政殿內,林必舉上奏道。這兩年,唐廷為了興修水利,已經撥款六百多萬銀元,但還是不夠。

「准奏。」唐主淡淡說道,「著工部會同財部審計司,立項督辦。三千水庫工程,事關大唐盛世,百姓福祉,務必要辦好。」

「遵旨!」林必舉領命,「陛下,如今五廟除了海州和越州,其他州只是修建到郡縣,而鄉村多無廟社,不利於百姓祭祀,更不利於朝廷推廣大道教化。」

「政事堂卓戶部統計之後,沒有廟社的鄉,共有八千二百八十六,倘若都修建五座道社,每座道社耗費三百銀元,則需要撥款二百四十餘萬元。」林必舉繼續說道。

「准奏,財部立項撥款,工部督辦。鄉村道社,事關大道教化,華夏人心,萬不可馬虎。」皇帝下令。

這兩次「准奏」,五百多萬就花出去了。

不過,大唐國庫現在還有七千多萬銀元,銀行還在源源不斷的鑄造新的銀元,根本不差錢。花唄!

大唐五大道廟,最高等級是道宮,其次是道觀,再其次是道廟,最小的是道社。

宮觀廟社四等,每個等級的規模標準都有規定。像修建在鄉村的道社,一般只有半畝大小,面積猶如一般民居,只是門楣高大,規格超然而已,造價不會超過三百銀元。

按照李洛和崔秀寧的統一規劃,以鄉公所為中心,修建五座道社,戲台,鄉學學堂等建築,形成鄉中的文化、政治、經濟中心,發揮鄉村社區中心的作用。

那麼,鄉公所附近一定會形成新的街市,促進商業的發展。

看似李洛花了很多錢,但哪怕從投資的角度,他也會賺回來的。

「陛下。」楊漢明出列,「商銑出任欽差大臣赴嶺南,一為督辦大案,二為整肅惡俗。可全國各州,盡有惡俗陋習,豈獨嶺南獨有?」

「臣奏請陛下,派朝中大臣為各州肅風觀察使,整肅民間陋習,移風易俗,敦促百姓遵紀守法。」

李洛欣然點頭,「准奏。政事堂擬定人選,報朕過目。」

「遵旨!」

三天後,唐主下旨,敕命御史中丞李揚、刑部尚書萬榮等八人為「欽命肅風觀察大臣」,各賜王命旗牌,赴各地會同州牧整治陋習惡俗。

轟轟烈烈,影響深遠的「大肅風」正式拉開了序幕!

天下傳誦的聖天子,終於露出了嚴厲的一面。

……

「牧台官人,欽差大臣、廣桂二州肅風觀察使商銑警台,已經快到了。這是欽差手本公文!」

廣州牧治所南海郡城(原廣州城)州牧衙門內,州牧李交接到彙報和公文。

「來人,令所有州衙官員,隨本官出城迎接欽差!」李交立刻放下公務站起來,拿著官帽就往外走。

隨即,州丞和司馬等大小州官上百人,浩浩蕩蕩的出了州衙,往北城門而去。

此時,欽差大臣的全副儀仗已經快到城門了。前面是整整四名鳴鑼開道的警士,後面則是欽差護衛一都,打著「欽命督查、肅風觀察」的對牌,以及直柄傘、黃麾等儀仗。

在後面,就是龍鳳雲紋華蓋車,裡面端端正正坐著的一位頭戴梁冠,身穿紫袍的大員,當然就是欽差商銑。

簇擁華蓋車的,是騎馬的警官,以及錄事等文吏。

在後面,又是一都騎兵護衛,打著一桿大纛。最後,則是數十名樂隊。

整個欽差儀仗隊伍,足有兩百人。

「鐺鐺——」

「欽差行台駕到!官民迴避——」

與此同時,樂隊鑼鼓管弦齊鳴,令欽差行台更加肅重威嚴。

煊赫堂皇的欽差行台剛到城門,廣州牧李交就帶著上百隨員和樂隊趕來迎接。

周圍早就為了大量城中百姓,不遠不近的圍觀,面露驚訝之色。

「天子派了欽差大官人,那必是為了械鬥大案來的。」

「可不是么?死了那麼多人,陛下哪裡會不管?這次很多人要倒霉了。」

「是要狠狠管一管!我那可憐的外甥,這次也讓人打死了,這口氣咽不下去!」「這次必定不會善了,欽差大臣,那可是比州牧大官人還大的官兒啊。」

事實上,明朝之前並沒有欽差大臣的稱謂,可問題是,這個稱謂太直白了,哪怕是第一次聽說,顧名思義,也知道是皇帝專門派出辦差的重臣。

圍觀的百姓議論紛紛,駐足觀望。說起來,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欽差儀仗啊。

鼓樂聲中,李交站在眾官之前,拱手大聲說道:「敢問,尊駕可是欽差大臣,廣州桂州肅風觀察使?本官廣州牧李交,請勘驗印信公文!」

其實,李交早就看見了華蓋車上的老熟人商銑,但這一步不是多此一舉,而是接待新官或者上官的程序,不能省。

一個玄甲紫罩的警官點頭道:「稍待!」

隨即,警官下馬來到華蓋車下,稟報道:「啟稟欽差行台,廣州牧李交,請求勘驗印信公文!」

「准勘!」商銑肅然說道。

「遵憲令!」警官立刻請出印信公文,雙手捧著來到李交面前。

李交也從身邊文吏手中取出州牧大印,將大印翻起,印面對著那警官,露出「廣州牧衙」四個篆體大字。

玄甲警官點點頭,表示已經認可李交廣州牧的身份,然後將欽差的印信公文交給李交,李交象徵性的勘驗了一邊,再將原物遞還對方。

之後,李交正正冠帶,肅然下拜,朗聲唱道:「下官廣州牧李交,參見欽差行台,恭請陛下聖安!」

他身後上百個官員也跟著一起下拜:「……參見欽差行台,恭請陛下聖安!」

「聖躬安!」商銑振衣肅容而起,雙手虛扶道:「李廣州請起,眾官請起!」

「請欽差行台入城視事!」李交讓開一邊,做出邀請入城的姿態,州牧衙官紛紛讓開,昭穆有序的排在兩邊。

緊接著,欽差儀仗就大搖大擺的入城,一路鳴鑼開道,鐘鼓齊鳴。

到了州衙門口,商銑才下了華蓋車,拱手對李交笑道:「本官奉旨前來,聖上已經有了交代,還請李廣州和諸位同仁,多多幫襯辦差啊。」

李交等人連說「正是此理」。

「欽帥遠道辛苦,這廣州夏天炎熱,驕陽似火,還請入衙歇息片刻。」李交說道。

此時烈日當空,吳牛喘月,眾人穿戴整齊,皆是一身大汗。

商銑道:「李廣州也辛苦了,請。」

商銑進了氣派的州牧衙門,來到州牧的官廳,揮退所有下吏隨從,這才隨意下來。

「師兄,老師可好?」李交親自給商銑倒了一杯解暑的廣州涼茶,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