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恢複中原 第518章 天子的生日,就是這麼豪

「稟陛下,水師都督劉拓回京獻俘,正在宮外候旨。」侍衛楊栝進來稟報。

「傳!」

「遵旨!」

須臾,劉拓面帶喜色的進宮,下拜道:「臣為陛下賀,流求已下,其王已擒,大唐再添新土了!」說完取出一本奏章,「此戰詳細,皆在此奏,請陛下御覽。」

打完仗就要上奏彙報,這是規矩。

李洛看奏章,原來流求王英祖,其實是個海盜頭子,幾十年前霸佔了流求島,號稱英祖國。但這個國雖然有十多萬人口,卻根本不算國。充其量,只是個海上部落。

他們沒有朝廷,沒有地方衙門。英祖本人,就像是個奴隸主和部落酋長。

他的幾千兵馬,也多是烏合之眾。欺負島民作威作福足夠了,可是一遇到劉拓的唐軍,就一觸即潰。

英祖本人和一夥親信,乘坐一條小帆船逃走。由於小船快,劉拓竟然沒有追上。

不過,「流求王」留在島上的金銀,全部被唐軍繳獲。數量還不少,光白銀就有上百萬,可見英祖搶劫了不少商船。

十幾萬人口,其中近半都是漢人後裔。他們打魚為主,種地為輔。要不是需要供養英祖的幾千兵馬,日子其實不算壞。可因為英祖,他們就很苦了。

這其實,算不上什麼滅國之功。此時的流求,還說不上是一個國。

現在,劉拓留了一支小艦隊駐紮流求島,控制了這個海上鎖鏈。

「傳令,改流求島為山海縣,隸屬海州(海東),讓吏部委任縣令,設立縣衙……」

李洛很隨意的就處置了流求島。這彈丸之地,不值得專門開朝會討論。

……

洪武三年五月初七,大唐天子聖誕,唐廷舉辦為期三天的萬壽節會。

萬壽節會根據禮部和鴻臚寺的安排,共分為賀壽、唱禮、宮宴、舞樂、龍舟賽、馬球賽、蹴鞠賽、煙花夜、宮燈謎等。

此時,整個江陵城張燈結綵,到處都是戲台,彩棚,香案。所有州郡縣鄉和軍營軍港,也都搭設了戲台和香案,還在炎黃神廟前設置宴席。

就是剛剛納入大唐疆土的東州(高麗),也沒有例外的組織慶典。

天子聖誕,要與軍民同樂,普天同慶啊。

大唐十八州八千萬百姓,七十餘萬水陸大軍,一起為皇帝做壽。這倒不是唐廷首創,數百年前就是如此,只是唐廷組織的更規範。

初七寅時五刻,江陵城的鐘聲悠悠敲響。政事堂、軍師府、御史台、天師府、真道宮的主官,率領九部十二司的主官,全部身穿禮服,來到太上道宮和炎黃帝宮,為天子祈福打醮,焚燒青詞,祝皇帝萬壽金康。

寅時十刻(新時制),大臣們離開道官,從青龍門入宮,進入光政殿前的廣場。

與此同時,在京所有正七品以上文武官員,全部昭穆有序的伺立。

此時朝陽初升,春風溫煦,絢麗的晨光照在並不巍峨壯觀的皇宮,顯得很是肅穆。

光政殿前的巨大廣場上,早就靜靜的排列著大典儀仗。寶象、仗馬、熊貓、白鶴、犀牛、海龜、梅花鹿、獅子、老虎、蟒蛇等瑞獸數百頭,都在馴獸人的監護下整齊排列。

唐宮儀仗和歷代的區別是,獸的種類更多,多了熊貓和蟒蛇等動物。按照唐國簡律,這些都是瑞獸,是嚴禁捕獵傷害的。

打著金瓜、斧鉞、朝天蹬、槊、戈等依仗兵器的唐宮侍衛,足有數百人。

還有旗陣,龍鳳大纛十二對,孔雀扇十二面,玄武幢十二面,曲蓋傘十二,直蓋傘十二,龍扇十二,黃麾十二行,絳麾十二行,以及各色旌旗扇傘,打旗隊伍一千餘人。

還有樂陣,諸如鍾、鼓、磬、鈸、鐃、蕭、笛、琴、瑟、箏、琵琶、箜篌、嗩吶、胡笳、篳篥、金鉦等數十種樂器。樂工數百人。

天子的生日,就是這麼豪啊。

光是整個儀仗隊伍,就達到三千人。這還只是宮中典禮儀仗,相對簡單的多,和法駕差不多。要是天子出行的大駕鹵簿,按照唐宋制度會超過兩萬人。

宋朝皇帝大駕郊外祭天,儀仗鹵簿隊伍高達兩萬多人。李洛還算簡化了一些,他規定自己的大駕鹵簿只有萬人,法駕鹵簿只有三千人,鑾駕鹵簿只有千餘人,而平時在宮中活動的行駕鹵簿,更是精簡自由。

此時,天子李洛攜皇后崔秀寧,已經在光政殿門前升座,算是「御門受賀」。

李洛身穿冕服(天子禮服),十二紋章,冠冕堂皇。崔秀寧也身著褘衣禮服,鳳冠霞帔,十二行五色雉紋。

但見唐主容光煥發,當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不過,要是認為天子聖壽是喜慶,可以輕鬆隨意,那就大錯特錯了。

天子聖壽,那是國家典禮,豈可隨便?不然,李洛大可穿常服,不用穿冕服了。

李洛居中,崔秀寧居右,同樣身穿冕服的太子李征居左。太上皇顏鐸因為身份尊貴,坐在李洛右後側。

李征之下,坐著長公主李沅,兩邊下首,依次排開是三位小皇子,三位小公主。年紀最小的趙王和臨安公主,由甄尚宮和顏嬋兒抱在懷裡。

宮人宦官捧著玉八件,伺候在天家周圍。御前侍衛眾星捧月般環繞左右。

再其次,就是文武大臣的座位。唐宮和官衙禁椅子,所謂的座位,用的不是桌椅,而是坐案。一千多七品以上在京文武,按照官品爵位高低擺列,昭穆有序。

最前面的是宰執,太尉,大天師,御史大夫和公爵,駙馬的座位。

離御座五唐丈,搭建了一個巨大的戲台。這不光要唱戲,還要演舞,以娛樂天子。

十八座銅獸口吐香煙,煙霧繚繞。場面很是宏大,卻很是安靜。

擔任典禮官的李簽,站在丹墀之下,對著李洛下拜道:「啟稟陛下,吉時已到,請旨。」

李洛端坐御案,聲音平和地說道:「啟。」

「遵旨!」李簽站起來,轉身面向廣場,大喝道:「揚鞭,奏樂!」

「啪」的一聲脆響,一個侍衛揚起靜鞭一抽,幾個贊禮官一起喝道:「奏樂!」

「咚咚——」

「鐺鐺——」

首先是鐘鼓一起,接著便是編鐘奏響,數十名身穿禮服的樂工優雅的揮起木錘,敲打三組三十九牧大小編鐘,演奏《上元樂》。

此時,只有鐘磬聲,而無絲竹音。

隨即,一百八十名身穿五彩雲裳的妙齡女子,翩翩登台,隨著典雅的鐘磬聲姍姍起舞,她們的舞姿同樣典雅莊重,加上隊伍龐大,看上去堂皇無比。

如此宏大典雅的鐘舞,頓時讓大國之氣撲面而來。

「良辰吉日,大唐開天立極文成武運大仁至聖皇帝聖壽佳節,百官朝賀聖壽!」李簽拖長聲音喝道。

「怕!」靜鞭一響,四個嗓門大的唱禮官,一起拖長聲音高喊:「良辰吉日,大唐開天立極……朝賀聖壽!」

「哈!哈!哈!」依仗侍衛們一起大喝。

與此同時,台上的《上元樂》之舞,也變得動作遒勁起來。

緊接著,官居一品的林必舉、楊漢明、崔牧、龔侃、鄭思肖、江鈞、陳淑楨、張三丰八人率領文武百官一起出列,轉身面北。

被教導過的李征,也帶著皇子和公主們起身,站在前面。

「拜!」李簽大喊。

一千多官員一起下拜,動作很是整齊,煞是壯觀。

李征拜的像模像樣,可李律和李微就不那麼熟練了。年紀更小的,只能被宮人帶著下拜。

「山呼!」

「臣等恭賀大唐開天立極文成武運大仁至聖皇帝,萬壽無疆,聖體康健,國祚永享!」一千多官員齊聲恭賀,聲震蒼穹。

「興!」

呼啦啦一聲,一千多官員又一起站起來。

「再拜!」

「山呼!」

「興!」

足足下拜十二次,這聖壽朝賀之禮才算結束,這還是李洛簡化的結果,他是心疼他的臣子和兒女。因為按照傳統,皇帝大壽,官員賀壽要下拜三十三次!

意思是三十三天,一拜一重天!

李洛足足減少了二十一次。

三十三次,真是太多了。要知道,就是元旦大朝,也不會拜這麼多次。這要是年老體衰的大臣,估計要拜死。

十二次拜完,年紀大的臣子,已經出汗了。

「禮畢!」李簽再次喊道,他的嗓子也破了。四個唱禮官的嗓門,也有點破了。

最後一次下拜後,禮官不能再喊「興」了。此時,百官只能跪在地上。他們的嗓子,也差不多破了。光是李洛的尊號,就是十二個字啊,要喊十幾遍!

李洛站起來,平伸兩條寬大的袖子,虛扶一下,「朕謝百官賀,平身!入席!」

「謝開天立極……皇帝陛下!」百官再次叩首之後,這才起身入席。李征等也回到座席。

直到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