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恢複中原 第502章 再過關隴道,往事七百年

「要是用工五十萬,能否兩年完工?」李洛有些期待的問。

兩年?

張志純一愣,「敢問陛下,這修建皇宮城池的木料磚瓦,可都齊備了?」

李洛搖頭,「不曾。」

張志純苦笑:「陛下恕罪。如此說來,哪怕五十萬勞力,兩年之內也勢必無法完工。此工程量度,是大都數倍,更甚於隋唐長安城。就是規劃得當,也非三年不可啊。」

必須三年么?李洛聞言微微頷首,這個時間他還能接受。

張志純見李洛並無嗔怒之意,心中一松。他稍一思索,便侃侃而談:

「陛下,這大料,尤其是樑柱最為緊要,剛砍伐的大樹,還是活木,勢必無法使用。最少要提前一年砍伐,然後浸泡泥塘最少半年,再曬制最少半年,才能使用。」

「磚瓦和石料所需數量巨大,沒有一年燒制和採掘,根本不敷使用。所以,這光建材準備,最少就要一年。」

「以臣所見,工程先分兩期,前期所有人只準備材料,挖掘地基,溝渠,太液池,四溝,積累土方。中期再修城建宮,後期再雕樑畫棟,栽植花木。如此一來,不耽誤人工。」

「陛下可先派人伐木,燒制磚瓦,採掘石材……」

李洛點頭道:「善。張道長所言,正是此理。朕想將此工程委託道長,授予城建大臣之職,掛工部侍郎銜,道長可願接任?」

張志純哪怕早就知道,此時心中也有些激動,趕緊稽首道:「謝陛下信重。貧道必不負君命。」

他一直對工程營造之術很是沉迷,也造詣頗深。修建帝都和皇宮,乃是每個魯墨門徒的最大夙願,他哪裡會不願?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好事啊。

「好。那朕就封你為城建大臣,工部侍郎。勞力物資,任你調配!朕再下旨組建總督城建事物衙門,參與工程的能工巧匠,又能安排職司,升降任免,委你全權!」

李洛說完,就命御前奉事韋素,起草對張志純的任命詔書,同時下詔成立總督城建事物衙門。

「貧道,謝陛下!」張志純欣然接旨。

不知道他是否清楚,他這一接旨領命,果然就成為青史留傳的華夏名人。

第二天,總督城建事物衙門,就掛牌成立了。

張志純雖是道士,卻顯然是個實幹派。他一接印上任,就下文書給益州牧李益,讓他調用俘虜萬人,在川蜀各地深山砍伐金絲楠木五千株,以為棟樑。

他要求金絲楠木必須有長三丈以上,徑三尺以上的直幹才能合格。

限三月之內,通過嘉陵江水路,行船運到關中。

再徵發關中俘虜三萬人,分赴隴山,北山和秦嶺伐木,用作一般木材。

又徵發三萬人,到終南山採掘石料。徵發萬人燒炭,用來燒制磚瓦。

還徵發五萬人,挖掘護城河,溝渠,地基,太液池,深井。徵發五萬人用燒制磚瓦。

安排的井井有條。

可如此一來,人力就不夠用了。

李洛下詔,再徵發南方十幾萬俘虜進入關中,再招募二十萬關中漢中陝南民夫,以每月兩塊銀元的酬勞,參與修築工程。

參與工程的能工巧匠,超過萬人,勞力將會達到五十萬!

唐國數年來得到的幾十萬戰俘和奴隸,八成都投入到長安工程。

這使得長安工程的浩大,直追萬里長城和大運河,超過驪山陵墓和阿房宮!

耗時將達到三年,耗費錢糧將達到一千多萬石。

唐國數年來發的戰爭財和抄家財,經此工程將徹底告罄。

這還是因為大半人工免費,建材免費,要不然,根本就修建不起。

為何永樂皇帝修不起太大的皇宮?因為他沒有那麼多的俘虜可用,他的木料也需要花錢買,大樹可是有主人的,幾乎都在豪紳和商人手中。

明朝修紫禁城,需要金絲楠木,去四川砍伐,還需要向當地土司購買。因為出產金絲楠木的山林,是土司轄區,要花錢!

南洋進貢名貴木料給朱棣,看似沒有花錢買,可是明廷卻大量賞賜,其實還是花了錢。

包括石場,磚瓦廠,大多是有主人的。朱棣不能為了修建宮殿,就將私人產業據為國有。

大半都要花錢買,還沒有那麼多免費俘虜當勞力。那麼,紫禁城修的小氣也可以理解了。

可李洛不同。這個男人太霸道,他利用豪紳大戶投靠元廷,大肆抄沒他們壟斷的產業,革命比較徹底,使得政府掌握了大部分的山林水澤和土地礦山。

可以說,唐廷最接近真正的「莫非王土」,和後世很是相似了。歷代地方豪族私人佔有山林水澤和礦山的事,在唐廷不會再有。

因為這些,大半都是國家的!

後世在大興安嶺砍樹修鐵路需要買嗎?開採石油需要買嗎?不需要。

這樣就省掉了巨額建材費用。

聖旨一下,數十萬人動了起來。長安城的百姓,也紛紛外遷到城外,因為城中要大挖土方了。一個個磚瓦廠,一座座磚窯,開始在長安周邊出現。

為了維護秩序,鎮壓俘虜作亂,唐廷就調了五萬兵馬進入關中。

動作搞得驚天動地。

……

冬月初九,唐軍再次出師。文天祥率軍六萬北上,攻打陝北,進而攻打河套。而此時,河套地區已經大雪紛飛。這註定是一次艱難的遠征。

李洛親率大軍西征,將通過關隴古道,過隴山,攻略整個隴西。

當年,武侯就是通過六出祁山,入關隴古道,經街亭,征伐關中。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

這次出兵的戰略目的,就是盡占整個秦國故地,封鎖河西元軍和塞北元軍進攻秦地的通道。

如此,關中才能真正的固若金湯。

隴右後世屬於甘肅,可現在屬於陝西。可以說,後世整個甘南,全部是陝西行省的地盤。元廷在隴右設置鞏昌都總帥府,下轄有平涼、臨洮、慶陽三府十五州。

冬月十三,大軍到岐山,過五丈原,李洛親自祭祀武侯。

冬月十五,李洛的大軍行進五百里,來到隴州。隴州已經被改名為隴安縣,劃歸鳳翔郡管轄。

出了隴縣,就是關隴古道了。

守長安必守隴右,守隴右必控河西。晚唐,河西、隴右失守,吐蕃逼近隴山,大軍直逼長安,掐斷了絲綢之路。

李洛的行軍路線,計畫從長安到隴安縣,出大震關翻越隴山,通過固關,沿馬鹿、關山草原,過長寧驛,清水,達秦州(天水),這是最便捷的一條路。

這條道路在晚唐時為抵禦吐蕃人,曾故意破壞過,或道中植樹,或巨石塞路,但元廷後來又大力修復過,現在仍然比較好走。

漢朝時,隴山古道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很是發達熱鬧。

冬月十六,李洛出隴山,來到大震關。但見隴山逶迤,關城巍巍,古道森森森。這裡是西出隴山的第一個關隘,也是絲綢之路最東邊的關隘。

此地,之前商旅每天絡繹不絕,駝鈴悠揚,很是熱鬧。可是自從李洛進攻關中,唐元大戰,烽火四起,關隴古道立刻變得冷寂起來,不復之間商旅往來的盛況。

大震關早被元軍主動放棄,此時閬然無人。唐軍大搖大擺的入關,修整半日,就進入山中古道。

這就是關隴古道了,周初的武庚就是通過這條道,被武王放逐到隴右。秦人是被周武王放逐的殷商後裔,秦人東來,就是通過這條山道進入關中。

李洛騎馬行走在關隴道上,看見路邊古拙的石雕、殘破的條石,以及關隘舊址,不禁心懷古之幽思。

《詩經》中與關隴道有關的,李洛所知的就有其中有《車鄰》、《小戎》、《蒹葭》、《駟驖》四篇。唐代李白、王維、岑參、高適等也皆有詩篇。

秦人東進,張騫通西域,光武滅隗囂,武侯征關中,唐玄奘西行取經……都和這條古道有關啊。李洛這樣雅盜,後世還來過這裡……找寶,還在路邊的古驛遺址找到過幾塊唐朝石刻,停留過一段時間。

隴山九回,不知其高。關中漢子服兵役西征戍邊,到此瞻望,莫不悲思。

李洛看到匆匆趕路的唐軍將士,不禁想起杜甫《秦州雜詩》,輕輕吟出其中兩句「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面露憐憫之色。

隨侍的司錄郎中孟徽見狀,立刻記載:「二年冬月十六,上過大震關,入隴山道,憫古來將士戍邊之苦,誦杜工部《秦州雜詩》。」

隨侍的韋素也趕緊說道:「陛下乃仁君聖主,武伐暴虐,德也。況陛下公正嚴明,愛惜將士,必不使關西老將,望月聽笛,駐馬落淚也。」

這韋素可真會說話啊。

李洛微微一笑,「卿多妙語,朕始知之。」

韋素的這番話,出自王維的《隴頭吟》,其中有「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不勝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