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唐再起 第494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龍入關中!

唐牧見到李洛親自解下御用唐刀賞賜,頓時感激涕零,誠惶誠恐的下拜塵埃:「臣唐牧,謝陛下賞賜!」

李洛拍拍唐牧雄壯的肩膀,「唐卿已是唐臣,於大唐有戰功。兼之你在秦嶺堅持反元數年,是個響噹噹的漢家男兒,沒有丟我們老秦人的臉。嗯,朕就封你為周至候,官旅帥!」

唐牧剛剛歸唐,就封縣侯,那的確是厚賞了。尤其是唐廷爵位金貴,並不濫封,就尤其難得。

為何如此厚賞?

因為唐牧擔得起。

一是唐牧屬於「帶資進組」,他是有自己班底的,而且實力不弱。二是唐牧的確立功很大。要不是他搶佔褒谷口,堵住了幾萬元軍援兵,那麼李洛攻打陽平關就會困難十倍,不但要耽誤很多時間,還要多很多傷亡。

甚至,就算付出很大代價,也未必能攻下。

第三就是,唐牧以綠林之姿,堅持抗元數年,證明了是漢家英雄,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才,可以獨當一面,應該厚賞!

唐牧也不是個大老粗,而是粗通文墨的武將,他哪裡不知道縣侯的分量?立刻推辭道:「臣剛歸唐,小有微功,當不起封侯之賞……」

李洛擺擺手,「勿要推辭,朕說你當的,你就當的!」

唐牧感動無比,「謝陛下!臣定肝腦塗地,誓死報效!」

於是,大唐又多了一位周至侯,李洛又多了一員大將。

接著,李洛又封賞了唐牧的部下,他三個部將都封了子爵酬功,就是獲取元軍副萬戶周粲首級的劉大,也因為那顆敵將腦袋,得了一個男爵,升為隊正。

在義軍什長當中,這是獨一份了。劉大真的很慶幸當時沒有扔掉那顆首級。

然後,李洛改編義軍,賜予軍旗,任命唐牧為旅帥,大武士,掛中郎將軍銜。

唐軍旅帥,軍銜一般是參將。唐牧一個旅帥,卻能授予中郎將軍銜,也算獨一份了。

按照唐軍制度改編的義軍軍官,也都授予軍銜和武士出身。義軍上下可謂皆大歡喜。

總算熬出頭了,成了大唐王師!

如此一來,唐軍攻略漢中以來兵力不但沒有減少,還增加了不少。

拿下漢中,即將攻略關中,李洛此時才覺得兵力仍然不足使用。他如今只有七萬多兵馬,要是分兵駐紮漢中,用於進攻關中的兵馬就更少了。

而從武關攻略關中的武岩所部屬於偏師,只有五萬人,此時武岩應該還在武關道牽制元軍一部,不可能比他更先攻入關中。

於是,李洛下了一道軍令,命人送回蜀中,讓益州司馬易士英,再搜刮兩萬內地駐軍,北上增援,駐守漢中,防止元軍從陳倉道捲土重來。

然後,李洛親率大軍,進入褒斜古道北上。九月初八,唐軍終於到斜口關,距離關中一步之遙。

此時,關中已經風聲鶴唳!

元軍漢中大敗,唐主李洛親率大軍佔據漢中,攻略關中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隱藏在關中民間的唐國特務,再度大肆宣揚,搞得關中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人翹首以盼,希望王師進入關中。

可以說,唐軍未到,而關中民心已經歸唐。

這是因為,一來關中百姓的確受到元廷壓迫,日子水深火熱,迫切希望翻身。二來,他們對於李唐,天生就有好感。

他們可是聽說,唐主李洛可是大唐後裔,隴西李氏出身,那是實打實的老秦人啊!(隴西是秦人祖地)

李洛來關中,那是回家恢複大唐的,老秦人當然高興。

說不定,這位洪武帝,會像祖宗那樣以長安為都。那他們關中人,就又是天子腳下之民了!

可以說,任何一地的百姓,都沒有關中百姓那樣強烈的期望李洛和唐軍進入關中!

在特務們的組織下,借著唐軍大軍壓境的機會,很多不甘為奴的關中百姓紛紛組織義軍,反抗元廷官府,響應唐軍。

唐軍未到,關中已經風起雲湧,民變四起!

關中元軍既要對付兵臨斜口關的李洛,又要對付從武關而來的武岩,還要對付各地揭竿而起的「反賊」,真的是顧此失彼。

雖然告急的奏章已經飛往大都,可潼關以北的大軍被文天祥大軍拖住,河東大軍還沒有渡過黃河,已經來不及了。

陝西平章哈赤牙哥,只能親率四萬元軍坐鎮大散關,命副都元帥塔失率領兩萬兵馬鎮守斜口關,命副都元帥察哈歹只率領三萬兵馬鎮守藍田關抵禦武岩。

還必須要分出兩萬兵馬駐守奉元(長安)等要地,鎮壓各地的反賊。

除此之外,他已經抽不出任何兵馬。

更要命的是,他這十多萬兵馬,有七萬是騎兵,只有五萬是步兵。騎兵多原本是好事,可是用來守城守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讓善於騎射的蒙古鐵騎和探馬赤軍守城,先別說他們願不願意,就算願意放棄戰馬守城,那也比不得漢軍。

說起守城,蒙古色目騎兵真的不行。

大散關,元軍主力大營。

中軍大帳內,陝西平章政事哈赤牙哥正一臉愁容,他想不出擋住叛軍的法子。

關中號稱金城千里,固若金湯。可那是建立在漢中和武關在手的情況下,要是漢中和武關落入敵手,那關中門戶洞開,就不算真正的固若金湯了。

如今,斜口關是擋不住李洛的,能擋住李洛的,唯有大散關。

大散關,才是阻止李洛進入關中的最後一道險關。

想到這裡,哈赤牙哥乾脆下了一道軍令,令防守斜口關的兩萬元軍北撤到大散關,反正斜口關算不得險要,很難阻擋叛軍,還不如放棄,加強大散關的防守兵力。

哈赤牙哥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所以,等到李洛準備信心十足的攻打斜口關時,竟然發現元軍突然棄關北撤。

李洛頓時有些鬱悶。他哪裡不知道,斜口關的元軍是撤到大散關了?如此一來,大散關的元軍兵力更是雄厚,要打下來就更難了。

看來,可能要打一場硬仗了。不過,不到萬不得已,李洛不願意硬攻大散關,每個唐軍戰士,都是寶貴的。

唐軍在斜口關修整了一日,就浩浩蕩蕩的直撲大散關!

九月十三,七萬多唐軍兵臨大散關,與大散關的元軍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唐軍沒有馬上攻關,而是在關外紮營修整。

李洛登高遙望大散關,但見兩邊崇山峻岭,中間一道蜿蜒,延伸向一座巨大的關城。

當真是雄關漫道真如鐵。

這關城之下,兵力很難展開,攻打關城當真不易。但要說險要程度,並不如榆關(山海關)和潼關。

能打。

硬仗,也不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唐軍有火炮。此時已經打到大散關,不用顧忌火藥的耗費了,放開了打就是。李洛寧願多消耗彈藥,也不願意拿人命打下大散關。

「陛下,臣認為,我大唐火炮,可先轟擊關城,不讓元軍有片刻安歇,挫其銳氣!」朱頷稟奏道。

李洛點點頭,「你是攻城大將,你自行決定吧。」

「遵旨!」

朱頷還是老辦法,他先在關城附近的山上修築盤山道路,將十斤彈重炮運載上去,構築炮擊陣地。

接著,他又在關城之南一里,設置拒馬,拓寬山腳,布置六斤彈中型火炮陣地。

他要構建一個立體的火炮陣地,最大限度的轟擊關城。

唐軍忙著構建炮擊陣地,關內的元軍將領們,卻開始爭論不休。

關內元軍有六萬人,憑藉險關防守,原本怎麼也能守得住。可問題是,這六萬人騎兵佔了大半,步兵只有兩萬。

而四萬蒙古色目騎兵,是不擅長守城的。要是主動出關用騎兵攻打唐軍也不行,因為關外地形狹窄,很不利於騎兵縱橫。

所以,騎兵將領們強烈要求,放棄大散關,放唐軍進入關中平原。

然後,再撤回藍田關的一萬騎兵,調回鎮壓造反的兩萬騎兵,聚集七萬騎兵,在平原上和唐軍決戰!

大元在關中有完好無損的七萬鐵騎,為何害怕叛軍進入關中?為何不幹脆大方的放他們進來,卻非要讓勇士們捨棄戰馬守勞什子的城?

平心而論,這個法子對於蒙古將領來說,是最讓他們有信心的。

「平章官人,不要守這大散關了!聚集騎兵,放叛軍進入關中,讓他們嘗嘗大元鐵騎的厲害!」

「是啊平章官人,阿札海說的有道理!我們蒙古勇士,不能像契塔(漢人)那樣守城!那不是蒙古勇士拿手的把戲!我們還有七萬騎兵,聚集起來決戰!」

蒙古將領們紛紛建言,語氣咄咄逼人。

平章哈赤牙哥怒道:「關中是大汗當年的根基所在,這麼重要的地方,本堂不敢賭!固守大散關和藍田關,等候河東大軍過黃河來援,才是最穩妥的法子,而不是像個冒失的獵人那樣,主動將豺狼放入自己的帳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