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唐再起 第470章 忽必烈西征

三國大潰奔逃,唐軍勢如破竹,收拾金甌一片。

二月上月,唐軍進入廣州,又渡過瓊州海峽,拿下瓊州。將後世的廣東海南全部收入囊中。

唐軍大將武岩繼續西征,佔領梁國的南部(後世廣西),接著攻入思州,大敗田謹賢,攻略後世的貴州南部。

而蕭北率軍西入重鎮鄂州,防守鄂州的將領是唐國特務,雖然有三萬大軍防守,卻迫不及待的開城「投降」。

蕭北一路向西,沿途城池紛紛主動歸降。等到了江陵,江陵城已經被大特務高朗控制,守衛江陵的五萬梁軍「投降」。

被高朗等人關押起來的豪族大臣,全部成了俘虜。

邵忠的一萬多洞庭水師,「投降」。

重鎮襄陽也主動「投降」。

事實上,哪怕蕭焱在江西全軍覆沒,可鎮守梁國的仍然有二十萬大軍,卻在各地特務的作用下幾乎沒有抵抗。

抵抗的,主要是各地豪族。可是他們的武力已經在江西覆沒,如何還能抵抗?要麼螳臂當車的抵抗後被鎮壓,要麼乖乖投降。

大理的情況也差不多。大理朝廷逃走後,蒼山洱海間成了權力真空,加上各族首領的武力覆沒在益州,已經沒有任何力量能抗拒唐軍。唐軍所到之處,各地同樣的是紛紛投降。

唐軍秋毫無犯,不但不燒殺搶掠,還主動安撫各地百姓,剿殺山賊水盜。

唐軍的作戰重點已經轉為治安戰。李洛下令各地唐軍組建剿匪戰隊,分散剿殺近年來越發猖獗的匪患。

保守估計,三國領地內的土匪賊寇,超過千股,簡直多如牛毛。這些武裝很多都是逃兵組成,小者數十人,大者千百人,為禍甚烈,早就是地方大害。

這些遍布各地的賊寇,對於初來乍到的唐軍,也是一個很大麻煩了。

畢竟,土匪一般都是出沒山林水澤,佔據地利,乃是熟悉地方的地頭蛇,而且很多都是身份隱蔽,或者和各方有所勾連,並不好對付。

尤其是民風彪悍,窮鄉僻壤之地的百姓,不少平時務農,農閑為匪,和巨寇沆瀣一氣,狼狽為奸。

往往盤根錯節,情勢複雜,牽連甚多。大兵一路殺過去當然沒問題,卻會一刀切的枉殺很多不該殺的人,不是仁君所為。

所以,治安戰和正規戰根本就是兩碼事。

崔秀寧親自製定了《剿匪條例》,下發唐軍,指導他們開展剿匪軍事。

同時,很多的特務和警士也隨著軍隊出發,協助軍隊剿匪。

《剿匪條例》規定了怎麼向當地百姓了解情況,怎麼探查賊窩,怎麼挖出勾結賊寇的人,怎麼甄別是賊寇還是百姓,還要求藉助當地百姓的力量清除匪患。

崔秀寧還按照賊寇的規模和性質,將賊寇分等,不同的等級,鎮壓方式也不同。對於那些作惡多端的賊人,要果斷處死。那些半民半匪,並沒有太大罪行的,可以抓捕關押,或者服勞役。

唐軍一邊剿匪安民,一邊鎮壓豪強,一邊派駐地方官吏,為接下來的均田令鋪路。

去年通過科舉考試的大量寒門士子,紛紛被一紙調令派到新的衙門做官。

對於唐國來說,南方形式一片大好,進展神速,如火如荼。

可此時的北方,也沒閑著。經過近一年的準備後,調集到安多地區(青海南),作勢繞道吐蕃南下的元朝大軍,突然調頭直插西域!

李洛早就收到情報,所以毫不奇怪。

忽必烈以太子真金監國,以樞密使伯顏負責江防,自己親統大軍西征。

為了迷惑西道諸汗國,元廷南征的口號喊的震天響。就連元廷大臣,絕大多數都以為真是南征。

而忽必烈早就以南征為由,一月前去了西北。

西道諸汗國還以為忽必烈要親征李洛,所以完全沒當回事,他們相互之間仍然在爭鬥不休。

這些黃金家族的大男人們,壓根沒有想到忽必烈不是南征,而是西征,要干攮外必先安內的事。

西征元軍有十萬蒙古色目騎兵,十萬配備馬匹的漢軍,兩萬高麗軍,三萬日軍。數量高達二十五萬。

加上駐紮在六盤山的安西王所部,西征軍數量高達三十餘萬。

自從蒙古崛起,多次西征,可兵力從未有這次之盛。

就在三國攻唐之際,忽必烈兵分三路,直撲西域!

東路軍由安西王阿難答率領,從祁連山的吐谷渾故地出發,經過阿爾泰山北麓,入若羌攻進窩闊台汗國。這是當年大唐帝國和西夏征討西域的路線。

中路軍是主力,由忽必烈親率,從羌唐大羊同,西走克什米爾(古代屬於吐蕃,不屬於印度),過阿克賽欽,入于闐,攻打察合台汗國。這條路線是吐蕃帝國歷史上征討西域的路線。

西路軍由雲南王也先帖木兒率領,下高原,從克什米爾向西,走瓦罕走廊,突然進入伊爾汗國。事實上伊兒汗國表面上仍然服從元廷,可忽必烈還是決心對其用兵。

不然,無法真正一統大蒙古國。

除了更遙遠的欽察汗國(金帳汗國),三大汗國都遭遇到元軍的兵鋒。

在古代,準備一場大戰需要很長時間。三大汗國被忽必烈的戰略欺騙迷惑,根本沒有準備。等到收到忽必烈西征的消息,無不大驚失色。

海都等汗王們一邊派出信使拿著令箭去各地調遣兵力,一邊匆匆忙忙的組織兵馬,抵抗元軍。

可是,終究是遲了一些。

等到元軍從吐蕃俯衝而來,他們的兵力還沒來得及調集到一起,防禦準備也很不充分。而元軍雖然遠道而來,可卻是有備而來。

首先東路軍的安西王安難答所部十萬人,於三月上旬來到帕堅古山,海都匆匆組織了三四萬汗庭騎兵,親自趕來阻擊。

安難答根據忽必烈授予的軍略,首先以一萬日軍和一萬漢軍步兵邀戰,吸引求勝心切的海都進攻。

海都見到阿難答竟然以步兵進攻,認為機會難得,立刻派一萬騎兵攻擊。

然而,這就是一個陷阱。

等到海都的騎兵進攻,隱藏在元軍軍中的火器突然發射。元軍的火器無論威力還是射程和可靠性,和唐軍火器都不可同日而語,差了一大截。

可是突然作為一個殺手鐧對付海都,卻足以能讓海都吃個大虧。

兩萬裝備劣質火器的漢軍一起發射,巨大的爆炸聲和密集的彈雨,頓時讓海都的一萬騎兵傷亡慘重,尤其是戰馬受到了驚嚇。

海都所部倉促應戰,本來就士氣不高,突然被這麼犀利的火器狠狠當頭一擊,頓時慌了。

而早就準備好的幾萬元軍騎兵,乘機發起了全線攻擊。

海都汗大敗,所部被殺的,投降的超過三萬人,他本人僅率數千騎兵西逃。

阿難答一路追擊,一直追到窩闊台汗國的首都也迷里城,用火炮轟開也迷里城,將海都汗的家屬全部擒獲。

三月下旬,海都召集了五萬騎兵,要奪回也迷理城。阿難答將擒獲的海都家屬和官員推到城頭示眾,然後公布忽必烈聖旨,宣布海都是叛逆,再用火炮憑城轟擊,最後出動騎兵反攻。

海都所部看到人質,聽到聖旨,又被火器驚嚇,軍心渙散之下再次大敗。但海都跑路的本事不差,他率領上萬騎兵,惶惶逃往察合台汗國。

號稱控弦十萬,和忽必烈爭鬥多年的海都汗,不到一個月兩次大敗,麾下兵馬大多投降了元廷,少數戰死。

然而海都不知道的是,察合台汗國被忽必烈親率的主力襲擊,情況同樣糟糕。

察合台汗國是四大汗國中實力僅次於欽察汗國的存在,佔據了河中大部,號稱控弦二十萬。

可問題是,察合台汗國的戰爭準備嚴重不足。那麼大的地盤,要將兵力全部集中起來,短期內絕對做不到。

三月下旬,忽必烈渡過塔里木河,在庫車和察合台汗篤哇調集的八萬騎兵決戰。忽必烈在戰前,首先給篤哇傳達了聖旨,說他忘恩負義,是大蒙古國的叛逆,讓他投降。

篤哇又驚又懼,部將們也都是猶豫不決。畢竟忽必烈是大元皇帝,他們雖然反對忽必烈,可此時直接面對忽必烈親率的大軍,仍然感受到反抗的艱難。

可是篤哇還是決定打。打還是希望,不打,他就只能被送往大都,他的汗國,也將被忽必烈吞併。

於是,庫車大戰爆發了。

這是數十年以來,整個世界最大規模的騎兵決戰。

忽必烈用從李洛那裡學來的戰術,利用火器狠狠挫敗了篤哇的士氣,然後利用騎兵圍堵,用步兵軍陣掩護漢軍火器兵,三者結合的持續的進逼轟擊,打擊篤哇士氣,不斷給篤哇放血。

終於,有大將開始背叛篤哇,帶著成千上萬的騎兵投降忽必烈。

到了第三天,篤哇被逼無奈,只能發起決戰。

結果可想而知,篤哇大敗,死傷數萬,投降數萬。就是篤哇自己,也被高麗大將高銘射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