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唐再起 第464章 文太尉誓師南征……大理王密議北伐

「陳益稷,你……還想不想做安南國王?」李洛神色平淡地說道。

什麼?

陳益稷嚇了一跳,驚愕的抬頭看著似笑非笑的李洛,臉色慘白地說道:「大王,大王……臣萬萬不敢再有此念啊!臣是大唐的臣子,請大王相信臣的一片忠心啊。」

「哈哈哈。」李洛大笑,「起來吧。你不要怕,寡人沒說你有這份心思。」

「是是。謝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陳益稷竟然剎那間出了一身冷汗,好像突然得了一場大病。

自從唐軍南方大勝,李洛如日中天,稱霸南國,他就再也不敢生出半點心思。

李洛站起來,俯視著跪坐在蒲團上的陳益稷,「寡人要派文天祥收復安南。嗯,你怎麼說?」

陳益稷身子一震,隨即就反應過來,立刻說道:「該收!安南,本是華夏舊土,如今大王承天應命,安南當然要重歸諸夏。臣願替大王效馬前之力。」

陳益稷的確懦弱怕死,但他到底是聰明人,哪裡還不知道怎麼說,怎麼做?他當然也清楚李洛想幹什麼。

反正安南被元軍佔了,早就不是他陳氏的,拿來換取李洛的重用,也算一筆划算的買賣。

李洛點點頭,「你隨文太尉去安南,幫大唐收拾人心。嗯,寡人就封你為安南王,全力配合文太尉經略安南大政。要是做得好,回朝後寡人不會忘了你的功勞。」

陳益稷心道果然如此,小心謹慎地問道:「大王,那臣何時獻土歸唐?」

意思其實是,我該做多久傀儡。

他可不想當太久的傀儡。看著是個王,卻是個提線木偶,能有什麼滋味兒?

李洛笑道:「最多一年,你就可回京。到時朕自然不會讓你閑著。」

這就是封官許願了,聽口氣還是實職,品級也不會低。

陳益稷鬆了口氣,再次磕頭道:「謝大王,臣一定盡心竭力,輔助文太尉,辦好這件差事。」

陳益稷覲見李洛的同時,芙蕖閣的崔秀寧也在接見蒲甘王朝的末代公主阿耶。

芙蕖閣內,剛開始小鹿般驚恐的阿耶公主,此時終於心中一塊石頭落地。

衡陽大戰後,雲南王和她一起被俘,帶到臨安。其他俘虜大多成了奴隸,而她因為身份特殊,反而被養了起來。日子過得還不錯。

阿耶不會說漢話,崔秀寧也不會說番語,兩人其實很難交流。好在阿耶識得一些漢字,總算搞明白了王后的意思。

原來王后讓她跟一位唐國大將回國,趕走元軍,立她為女王。

可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她只是個傀儡。不到兩年,就要主動上表獻土歸唐。

王后告訴她,辦好了這件事,唐國就封她一個爵位,讓她終身無憂,也不干涉她的姻緣。

對她來說,這已經是一條最好的出路。

……

準備一段時間後,九月初五,李洛下詔南征。

封軍師府東閣太尉、廬陵侯文天祥為征南元帥、天南總督,加少師銜,使持節,率領精兵十二萬,軍奴三萬,號稱三十萬,海路南征。

封楊序為征南左副元帥,交州節度使。

封江鈞為征南右副元帥,象州節度使。

封陳羽為交州牧。封周允為象州牧。

隨征大將,有張斂,申花生,瞿世,張會等一批熟悉南方的將領。

水師大將是閩州水師都督羅昱。海上運輸艦隊不夠,又抽調遠洋艦隊的一半戰船。

除此之外,還有數十名特務出身的官員,隨大軍出征,擔任交州和象州的官員。

九月十八,南征大軍在杭州灣集合。計有朗巴瑪結的吐蕃騎兵五千,李憶的党項騎兵三千,火器兵一個旅(五千餘),畲瑤苗侗山地兵兩萬,長槍兵五萬,弓弩兵兩萬,重步兵五千,水師一萬。

再加三萬隨軍軍奴,堪堪十五萬大軍。

這日,整個杭州灣都是旌旗如林,刀槍如雪。十餘萬大軍排出數里,氣勢雄壯肅殺,卻在深秋的蕭瑟中顯得很是安靜,一桿高高的鳳凰浴火旗,迎風招展。

而杭州灣的海面上,早就白帆如雲,艦隊如山,同樣壯觀無比。

李洛親自來杭州灣送行,檢閱出征大軍。

「噠噠,噠噠……」

白馬黑甲的唐王,在侍衛騎士和文天祥等將帥的扈從下,緩緩從大軍方陣前策馬走過,神色堅毅,精神抖擻。

「大王萬勝!大唐萬勝!」

李洛每走到一處,將士們就行注目禮,並齊聲吶喊。

文天祥策馬道:「大王,我軍如狼似虎,生氣蓬勃,敵軍定然當之披靡。」

李洛點頭,「此戰不難,務必約束將士,不可速勝,穩之可也。必要時,也要詐敗,退卻。」

詐敗退卻,還能使得軍心不亂,這的確需要本事。

文天祥笑道:「大王用兵真是深得謀戰精髓,變幻莫測,虛實無定,處處料敵於先。」

為何不要速勝,甚至還要詐敗退卻?

因為大理和宋國不希望唐軍速勝,他們希望唐軍陷入南征泥潭,起碼短期內無法抽身。

這樣,江南和四川的唐軍就少了。

他們才有機會出兵攻唐。

換句話說,唐軍要是在安南速戰速決,他們一定不敢出兵。可要是唐軍陷入泥潭,那就是絕好的機會。

躲在高原上佔據絕對地利的大理軍,才有可能冒險攻打益州。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李洛故意在安南「陷入泥潭」,當然是一出戰略欺騙,引誘大理和趙宋軍事冒險。

將大理主力引出來幹掉,是這次南征的目標之一。

還僅僅是目標之一罷了。

南征這麼大的動作,李洛不可能只有一個目標。他哪次不是一箭雙鵰,甚至一石四鳥?

「授節!」李洛下令。

號角聲中,一根節仗奉上,李洛接過節仗,授予文天祥。文天祥恭敬的接過,大聲道:「臣必不辱使命!」

這就是賜節。

「頒印!」

文天祥再次雙手接過大印,第二次大聲道:「臣必不辱使命!」

「賜符!」緊接著兵符也交到文天祥手裡。

「臣必不辱使命!」文天祥第三次說道。

「誓師!」

文天祥也是一身華麗的玄甲,腰挎唐刀,兵符,一手持節,一手托著軍印,不疾不徐的走上高台,面對全軍將士。

後面兩個軍吏,亦步亦趨的跟著文天祥走上高台,兩人都各自托著一個木盤,一個木盤是空的,一個木盤放著一卷文書。

文天祥先將節仗和軍印高舉,再緩緩放入左邊空的木盤。同時右邊的軍吏立刻半跪,奉上托著文書的木盤。

文天祥拿起木盤中的文書,這是一份誓師表。

他展開誓師表,大聲念起來。其實能聽到的人不多,只是個形式罷了。

「安南者,華夏之故土也;越人等,炎黃之苗裔也。自秦定嶺南,移民南遷,趙佗歸漢,世為漢地,流官牧治,蓋千餘年也。」

「故而漢家文治,蔚然天南,倉頡之字,行於海角。千年已降,早入諸夏。及至弱宋,疆土分析,北失燕雲,西失甘涼,東失遼東,南失靜海。安南以靜海軍節度使分疆自立,蓋三百餘年。」

「而蒙元起於漠北,仗馬南侵,鞭撻天下。四國盡滅,獨余安南,終不免淪亡。今,元軍盤踞,靜海不靜,安南不安,民如倒懸,馬入農田,數百萬眾,血淚已干。」

「大唐諸夏之長,聖主華民之父。越人之難,痛於肺腑……今不待恢複,乃發諸夏之漢、吐蕃、畲、瑤、侗、彝、苗、羌、土家九族兵馬三十萬,弔民伐罪,剪滅凶頑,剋期蕩平,洗滌胡塵,再造桑梓……」

「爾等大唐之長城,聖主之虎賁,華夏之衛士,安忍夏土分離,同胞罹難……當恪守武道,奮力向前,誓死報效……不使武德有虧,軍旗失色也。」

「眾軍肅聽,吾有一言。我大唐軍法嚴明,律令森然,自當令行禁止,不敢稍犯……班師之日,凱旋之時,吾與眾軍飲之君前,不亦快哉!華夏三九八二年,唐五年九月十八。」

文天祥的誓師詞念完,軍禮官就喝到:「奏樂!」

頓時,軍中的鐘鼓號角節奏悠緩的響起,旋律悲壯蒼涼。緊接著,軍禮官抽出唐刀一揚,出征將士就一起開口緩唱軍歌《國殤》。

十幾萬人高歌,聲音驚天動地,就連江水也被震起了漣漪。臨安城中的百姓聽到歌聲,一起駐足靜聽,神色肅然。

直到軍歌唱完,附近的群山還是回聲裊裊,猶如天音。

文天祥走下高台,率領一群將領來到李洛的馬前,行禮道:「臣欽命南征元帥文天祥,誓師已畢,特來陛辭,恭請大王示下。」

李洛肅然道:「出征!」

「諾!」文天祥與眾將下拜禮畢,大聲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