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唐再起 第448章 大王真有太宗遺風……朕女必為一國之母!

此時的青城山,夕風徐徐,雲蒸霞蔚。

眾人正在流連山色之際,忽然年紀最長的牟巘說道:「大王乃道君後裔,前唐王孫,血脈貴重。大王奮起王師,驅除韃虜,解民倒懸,於漢家江山恩同再造,功莫大焉。豈非天命也?」

「且大王如今擁有揚州大半,益州全部,功業更甚於蜀漢,虎踞南方,四國最強,為何不順天應命,登極位而振民心,安社稷呢?」

這是在勸李洛稱帝了。

黃澤也道:「然也。當今天下騷亂紛擾。自朱溫篡逆以來,神州分裂已近四百年矣。該當有聖人降世,一統山河,再造盛世啊。」

「如今天下五國,蒙元武力強橫,大唐百姓最眾,並為雙雄也。可蒙元乃塞外蠻夷,霸凌中原,不得人心,安能久據漢家。而大王前唐貴胄,祖業輝煌。更是漢家救世之主,百姓仰之如父,天命眷之如子,怎可不為帝也。」

張達善等人也紛紛進言勸進,希望李洛立刻稱帝。畢竟連蕭隱之流都僭越稱帝了。

事實上,李洛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但李洛不願意此時稱帝。

他覺得不過癮。

南方這麼大,他只佔了三分之一地盤,就要稱帝?

他又不是蕭隱和趙良鈐。

不統一南方,稱帝無趣。而稱帝太早,臣子們封賞過高,也不利於進取心。

但這一點,想必牟巘等人也看出來了。看出來,卻仍然勸李洛稱帝,也不指望李洛答應。為何要這麼做?

僅僅是一個表態罷了。

表示他們誠心誠意歸唐,效忠於他。

這就是文士和武士的不同了。他們的真實意圖,往往和表面上說的不是一回事。君主需要經過重新解讀,才能發現他們的目的。

這也是為何做皇帝難。

所以,李洛也就是沒有多此一舉的解釋,只是淡淡笑道:「卿等之意,寡人已知。」

果然,牟巘等人相視一笑,一起行禮道:「大王虛懷若谷,草民唐突。」

李洛沉吟道:「卿等無需自稱草民。大唐初創,求才若渴。朝中三府九部,缺員甚多。諸位可願隨寡人回臨安,案牘勞形?」

牟巘等人大喜,「大王不拘一格,不以臣等卑鄙無能,而拔擢於鄉野,臣等敢不鞠躬盡瘁也!願隨大王左右,共襄光復大業!」

以他們的才學名望,要是沒有氣節,早就接受徵辟做了元廷的官,也不用等到今日了。

可這不代表他們不喜歡做官。他們只是不願意出仕蒙元罷了。

事實上,在蕭隱稱帝時,他們就考察過蕭隱。但發現蕭隱竟然對豪強如此優柔寡斷,而且並無多少惠民之舉,行事墨守成規,毫無開創之舉,不由很是失望。

後來看到蕭隱親征呂文煥,結果大敗而回,困守江陵,就更加失望了。

至於趙良鈐,也不像是能成事的。

相反,李洛不但兵強馬壯,戰無不勝,而且大刀闊斧推行均田令,惠民之舉層出不窮,文韜武略俱為當世之雄,猶如初升之陽,隱有鯨吞天下之勢。

明君之風,彰顯無疑。

所以他們才決定歸唐。在今日見到李洛,更是認為李洛見面更甚聞名,無不心悅誠服,欣然投效。

牟應龍首先獻策道:「臣聞大王在蜀中招募了不少騎兵種子,不知大王要在何處訓練騎兵?」

衡陽大戰和崔秀寧的江防大戰,唐國得到了十幾萬匹戰馬,所以李洛已經招募騎兵,打算建立一支十萬人的鐵騎。

這次益州招募了八萬新兵,就有三萬人是會騎馬的。其中很多還是川西川北的吐蕃人和羌人。

平心而論,他們的確比南方漢人更擅長騎馬,更適合當騎兵。

可李洛並沒有決定專門的騎兵訓練場地。現在牟應龍一提,倒是提醒了他。

對,騎兵場地不好,就會影響騎兵的訓練效果和速度。這個問題他之前倒是忽略了。

「寡人並未想好在哪裡訓練騎兵。莫非牟卿已有主意?」李洛問,他的地理並不太好,不如崔秀寧。

牟應龍道:「回稟大王,這川西川北有很多草原,其中最大的在潘州,那裡曾是羌人游牧之地。因為地勢高,水草豐美,很適合訓練騎兵。」

四川很大,李洛後世比較熟悉的也就是成都一代,並不知道四川還有大量草原。

文天祥皺眉,「那裡離吐蕃太近,又是新兵訓練,風險大了些。」

牟應龍道:「文山先生勿憂。那裡雖然離吐蕃近,可有大山阻隔,吐蕃諸部自顧不暇,也不敢出兵,應該無礙的。」

李洛想了想,「就依牟卿之言,在那草原訓練騎兵吧。文先生,回成都後你就以軍師府名義下令,將騎兵新兵調入松潘郡訓練。」

潘州已經被改為松潘郡。事實上現在這裡屬於吐蕃宣政院的轄地,只是後世屬於四川罷了。也就是說,李洛不光收復了益州,還拿了一小塊吐蕃領地。

松潘郡離吐蕃的確太近,但畢竟是高地草原,太適合訓練騎兵了,利大於弊。

楊漢明又進言道:「兄長,既然松潘郡的人擅長騎馬,為何不多招募騎兵呢?」

李洛點點頭,「那就從分到田地和牧場的松潘百姓中,再招募一萬騎兵。招兵之事,還是由州牧衙門來做。」

松潘曾經是吐蕃帝國領土,有吐蕃人,羌人,漢人。這幾族相互影響,風俗變得漢不漢,蠻不蠻。但多有騎兵苗子。

如此一來,新招募的四萬騎兵,一半來自松潘。可李洛不擔心他們會反叛。因為這些新兵都是之前受土司壓榨的牧人和貧農,對李洛都是有感激之心的。

人心都是肉長的。被土司橫徵暴斂的吐蕃農奴和羌人牧奴,就因為李洛是漢人,就背叛讓自己翻身的唐王,再為土司貴族當牛做馬?

那該有多傻。

黃澤見到牟應龍的建議被採納,也立刻說道:「大王,如今都江堰年久失修,淤塞嚴重,不利於益州大治。還請大王儘快修復。」

「善哉。」李洛點頭,「此事寡人已經在琢磨。只是都江堰工程複雜浩大,寡人身邊,並無精通水利之臣,是以一時沒有下令動工。」

都江堰這樣重大的水利工程,建的不容易,修起來同樣不容易。遠沒有別人想的那麼簡單。要是一個外行來主持,會耗費更多人力物力,也耽誤很多時間,甚至會在汛期引發洪水。

李冰修建都江堰後,四川變成天府之國。李冰留下治理都江堰的六字遺言:「深掏灘,低作堰。」歷代都牢記這六字真言,一直沒有出事。

可蒙元佔領四川後,卻亂修一氣,採用鐵人鐵馬加固加高河岸,不但徒勞無功,浪費民力財力,還使得蜀中開始洪水泛濫,讓都江堰殘破不堪。

蜀中是盆地,自古就常為岷江所患,容易變成「千里澤國」,所以水利事關重大。

「大王放心。」文天祥笑道,「善於水利者,臨安就有一位,之前的江浙行省都水少監任仁發。」

任仁發?

李洛知道這個任仁發,乃是松江水利世家出身,主持過不少工程,也算是個歷史名人了。

喬布也說道:「大王放心,這個任仁發雖然做過元廷的官,但並無劣跡,還是可用的。」

「好。那就任用此人為工部都水司使,調到蜀中主持修復都江堰。」李洛當機立斷的做了決定,只爭朝夕。

要是今年蜀中洪水泛濫,那就麻煩了。他必須緊迫起來。

遠在江南的任仁發,萬萬想不到自己悶在家裡發愁前程,千里之外就一個四品官位到手。

張達善建言道:「大王,蜀錦天下重,本是重要財源。武侯以此為北伐之資,歷代皆重。可蒙元南侵益州淪落以來,民生凋敝,百業衰敗。這蜀錦也是如此。懇請大王興復蜀錦,以為富蜀之策。」

四川古稱「蠶從之國」,蜀字,就來源於此。可見蜀地自古絲綢工藝極其發達。而蜀錦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蜀錦由於工藝繁複,染色特殊,向來很是貴重,有寸錦寸金之說。所以歷代都在成都設立專門機構,管理蜀錦,這也是成都被稱為錦城的由來。

四川蜀錦與金陵雲錦,姑蘇宋錦,廣西壯錦合稱為「四大名錦」,而尤以蜀錦為貴。

可從元朝開始,蜀錦開始沒落了。很多傳承千古的技法失傳。到了明朝就更加式微,從名錦之首,淪為二流。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四川不再富裕。

李洛聽了很是重視,「漢明,你回衙後即刻發出告示,招募倖存的蜀錦織工,設立蜀錦局。挑選心靈手巧的女工來教授傳承織錦技法,錢糧上不要小氣,此事要快辦。」

接著,鄧光先又建言「官牲借民」之策。因為雖然均田令已經實施完畢,農夫都分到了田地,可民間耕牛奇缺,嚴重影響了耕種。

「官牲借民」之策,是讓朝廷把暫時不用的驛站牛馬,軍中騾馬,甚至暫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