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唐再起 第418章 萬一……他真坐了天下呢?

等到鄭思肖和林必舉退下,李洛忍不住露出一絲黯然之色。

「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麼。」李洛苦笑,「就是這個李姓,也是對我不好的養父的姓。我是三歲被拐賣的,完全不記得真正的父祖姓名。」

崔秀寧拉起他的手,「不要想這些了。你還有我,還有三個孩子。我覺得吧,你不知道反而是好事,起碼不用想念,就是想念也沒有對象。」

「我就不同了。我會想念我的父母,爺爺,弟弟。每一次想,心裡就很難受,就想哭。」

李洛把女人擁在懷裡,拍拍她的背,重複她剛才的話,「不要想這些了。你還有我,還有三個孩子。」

崔秀寧嗤嗤笑道:「一字不改,你復讀機啊。」

李洛忽然忍不住笑起來,笑得有點奇怪。

「你笑什麼?你想到什麼了?」崔秀寧知道他一定是想起什麼了。

李洛道:「我想到五廟用哪幾個人了。」

崔秀寧從他懷裡離開,正正雲鬢上的金步搖,「我似乎猜到了。」

嗯?李洛很懷疑她真能猜對,畢竟她的歷史並不好,「你說說看。猜對了有賞。」

崔秀寧似乎能看到他的心思,她露出一絲不服氣的神色,抱著胳膊靠在桌案上,以分析案情的語氣說道:

「這幾年,我惡補了一些歷史,不算小白了。我知道劉秀是以劉邦為始祖。所以整個東漢,劉邦的神主始終在太廟。這是個很好的先例。逃犯起兵後,自稱唐國公,還給自己加了個大丞相的頭銜,這都是在學李淵。」

「所以,你肯定是要以李淵為始祖的,這點我可以確定。」

李洛點點頭,「警察,你說的很對。不過這一點好猜。嗯,你繼續說。」

崔秀寧露出一對梨渦,笑容很自信,「這個世界雖然沒有明史和清史,但後世有哪幾個李姓名人,我還是知道的。」

「根據你的性格分析,你是一個習慣借勢借名的人,這是你的思維定式。哪怕後世那幾個李姓名人在這時代沒有利用價值,但你也肯定會用名人的名字,以獨特的方式致敬你喜歡的人物,而不會編造新名字。這是你的行為儀式感。」

李洛有點佩服了,「很好,你繼續說。」

崔秀寧扳著潔白修長的手指,如數家珍般說道:「那麼後世有哪些李姓的人最有名呢?我知道的,有李善長,李贄,李時珍,李成梁,李自成,李定國,李秀成,李鴻章等人。其他的,不是很有名。」

「先說李善長,這人足夠有名。但是吧,你不可能選擇他。為什麼呢?因為你想用洪武作為將來的年號,致敬朱元璋,在心理上會代入老朱。既然如此,你就不可能以李善長作為高祖的名字。他是朱元璋的宰相嘛。」

崔秀寧觀察李洛的表情,知道自己說對了,於是她的笑容更加自信。

「你的歷史觀很正,方便我用排除法。我知道,你討厭李鴻章,看不起李自成,李成梁據說是個自私的軍閥,也不會是你喜歡的人物。那就只剩下李時珍,李贄,李定國,李秀成。明清兩代比他們更有名的正面人物,沒有了。」

「所以,我的推測就是:你會以李淵為始祖,以李時珍為高祖,李贄為曾祖,李定國為祖父,以李秀成為父。逃犯,我說的,有一句不對么?」

李洛嘆了口氣,他是真服了。

男人露出燦爛的笑容,「警察,你說的對,沒有一句是錯的。好,寡人有賞!」

他的確不想胡編名字,打算用後世喜歡的李氏名人。他的動機思維,包括選擇哪幾個人,崔秀寧都猜對了。不服不行啊。

崔秀寧冷笑,「你服了吧?所以你心裡想什麼我多半能號的住脈,比如你現在就沒想好事。」

「我去。」李洛把傲嬌的女人攬過來,動作多少有點放肆了,「你用詞不當,怎麼能說寡人沒想好事?夫妻之間的事,怎麼就不是好事了?」

「呸。」女人的小拳拳立刻就捶過來,指指外面,「親,現在白天好吧。」

李洛點頭,「懂了。真懂了。」

明顯話裡有話。

崔秀寧當然聽明白了,不由有點臉上發燒。

你懂?你懂什麼了?老娘是那個意思么?

……

九月十一,坐鎮江西負責江西軍務的文天祥,和負責福建軍務的許夫人,先後回到臨安。

第二天,文天祥,林必舉,鄭思肖,陳淑楨等人率領唐國文武官員,聯袂覲見唐公李洛,上表勸進,懇請李洛進位唐王。

表曰:

「……今北有蒙元,西有蕭梁,南有趙宋,彼何德何能,而俱居帝位。而君上承前唐遺澤,貴為帝裔,乃舉義師伐無道,解黎民於倒懸,遂復東南,有功於漢家,得天命所眷,民心所向,足以為帝,遑論王乎!」

「君上虛懷至大,敬重神器,謙不輕取,真命世之主也。然,天命在唐,臣民仰望,漢家氣運,在乎一身。縱不為帝,退而次之,豈可不王……」

「……若不王之,則無以承天命,奉宗廟,彰國威,安民心,亦無以激士氣也……君上不王,奈天下蒼生何也……」

「……臣等審時度勢,公心以謀,伏請君上順天應命,體恤眾望,進位唐王……」

李洛在歸德殿芙蓉閣接到勸進表,當場辭表。

「中原未復,百姓未安,吾功德微薄,不足以王之。」

九月十五,文天祥等人再次登閣進表,「君上不王,置我唐於何地,臣等痛心疾首也……」

李洛再次辭表:「王位,千鈞名器也。有德者居之而行王道。吾若王,恐王道有虧,本心有愧,而天下笑耳。」遂不允。

九月十九,群臣再次上表勸進,這次規模更加浩大。表曰:「……君上不王,恐上蒼歸咎,黎民不安,軍心不穩,而大唐危矣……」

君上啊,你再不稱王,大唐就危險了啊。

李洛在歸德殿正殿接了勸進表,只能說道:「如此,吾敢違天意,忍拂眾意乎!既王吾,吾勉之也。」

好吧,你們這麼堅持,我怎麼敢違抗天意,怎麼忍心罔顧名義呢?你們既然尊我為王,那我就只能勉強稱王,好好乾了。

這其實都是形式,君臣早就達成默契,心照不宣的。需要的只是一個程序。

文天祥等人聽到李洛正式答應,一起下拜道:「君上英明!」

李洛站起來,環視大殿上的百官,朗聲說道:「這天下,忽必烈稱帝,蕭隱稱帝,趙良鈐稱帝。哦,還有爪哇島上的趙昌,也是皇帝。」

「昔年曹孟德言,若無孤,這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今日寡人言,寡人在,則斷不許這天下將來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當然,此等言語,不宜宣揚。寡人說與諸卿,不過聊表寡人之志,望眾卿一如既往,勠力同心,恢複中原,再造大唐盛世!」

文天祥等人深深下拜,說道:「必不負君上之望。」

坐在側位的崔秀寧,看著李洛的神情舉止,心道:這男人啊,氣場越來越強,越來越像個帝王了。

隨後,鄭思肖起草了稱王詔書,頒發海東,兩江,福建,曉諭唐國臣民,唐公在臣民數次懇請下,為了恢複中原,黎民福祉,決定進位唐王。

定於十月初一,舉行進位大典。

這道詔書屬於預告,告訴臣民李洛準備稱王。但真正稱王的日子,卻是進位大典舉行之日。

同一天,李洛仍然以唐國公名義下詔,升國卿廨為政事堂,升各曹為各部,各處為各司。

進位大典的禮儀,交給禮部負責。

從兩勸兩辭,到預告詔書,再到著令禮部籌辦進位大典,每個環節都循規蹈矩,按部就班,顯得很是規範肅重。

和蕭隱草草稱帝完全不同。

李洛準備稱王的詔書一下達,最激動的是最早跟他的「老人」。

君上一稱王,他們肯定有官陞官,有爵進爵啊!

無論是唐國將士,文武百官,還是唐國百姓,得知李洛即將稱王的消息,都很是高興。從軍營到官衙,再到街坊村鎮,田間地頭,到處都在熱議李洛稱王。

好啊,君上進位大王,唐國就更穩了,百姓們分到的土地,就更有保障了。韃子要打回來就更難了。

百姓們雖然分到了土地,但唐國其實並沒有正式頒布相關法令,主持分田的只是地方官府和駐軍,這顯然讓百姓們不太放心。但民間早有傳言,說君上一旦稱王,將會效仿北魏隋唐,頒布「均田令」。

所以,百姓們等李洛稱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就連宋國和梁國,也得知李洛稱王大典的事。

被設為「行在」的廣州皇宮,趙良鈐君臣正在議論李洛稱王之事。

趙良鈐笑吟吟的端坐龍椅上,他的大紅龍袍又變得合體了,顯然近期心寬了不少,人也恢複了富態。

自從張弘范大敗被押到臨安處死,得到李洛支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