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梟雄養成 第382章 紅巾起義……大幕開啟!

晚上,李洛和崔秀寧都躺下了,卻還是一如既往的聊個沒完。

「逃犯,不能再等一年兩年么?等到咱們實力更強,等到乃顏造反?」崔秀寧一邊用發梢在李洛胸口畫字,一邊微蹙蛾眉說道。

她覺得,準備還不足。贏面……不夠高。

就說盔甲,仍然沒能百分百裝備,只有八成披甲率。八成披甲率說實話已經很高了,但她還是認為不夠。

李洛將胳膊枕在頭下,望著雕樑畫棟的天花板,毫不猶豫的說:「我知道準備不足。但是我真的等不及了。我討厭再做元廷的官,討厭和那些人虛與委蛇逢場作戲。我的耐心已經到極限了,我累了……只想轟轟烈烈干一場。」

「再說,我也沒法子繼續混下去。繼續混,就必須要鎮壓白蓮教起義,鎮壓這個,鎮壓那個,劊子手的活兒,我雖然推給了忽都帖木兒,但又能推多久呢?到時名聲就真的臭了。多當一天元廷大官兒,就多當一天倀鬼……」

李洛一邊說一邊抬手往外一指,「幾個大營十幾萬唐軍,年復一年的苦訓,很多人眼巴巴的等著這一天,希望早點打回去。你現在告訴他們,那個,咱還沒準備好,再等兩年吧。你說他們會怎麼想?」

「好啦好啦,我只是一說而已,看把你委屈的。」崔秀寧想不到她只是說了一嘴,這男人就委委屈屈的說了這麼多。「不過我要提醒你,我們一旦攻打江南,能用的機動兵馬最多七八萬,卻要對付幾十萬元軍,你要有思想準備。」

「還有,江南的大地主,幾乎都是土皇帝,對元廷很擁護,地主豪紳是不會支持我們的。光對付地主團練武裝,就要分攤很多兵力。」

唐軍有十八萬多人。其中水師三萬多,陸師十五萬。可總要留一萬陸師鎮守海東根據地吧?水師不能上岸作戰,那就只有十四萬陸師攻略東南。

十四萬陸師,要分出兩萬搶佔劍門關和武關,起碼還分出四五萬鎮守江南各州縣,控制地方,鎮壓元廷勢力的反撲。那麼,就最多只有七八萬兵馬作為機動作戰力量。分到兩個戰略方向上,平均每個方向只有三四萬機動兵馬可用!

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

至於到時招募的江南新兵,剛開始肯定指望不上,怎麼也要度過一個訓練期才能用。也就是說,前幾個月內,唐軍要和數倍於己的元軍作戰。

你說崔秀寧能不擔心么?

「我知道。」李洛苦笑,「但沒辦法。我們就這點子人口,就這點地盤資源,就是再準備幾年,實力也不會大幅增長了。還不如早點動手。」

「希望趙良鈐和黃華堅持的長一些,希望白蓮教鬧得更大一些。」

崔秀寧點點頭,「我會根據情況及時調整計畫。必要的時候,我會為這幾家提供情報支持,讓他們不要死的太快。」

李洛笑道:「他們未必一定會死。等到咱們一起兵,南方就是四股反元勢力,元廷顧此失彼,他們不是沒有坐大的可能。對了,遼東那邊怎樣?乃顏今年會動手么?」

崔秀寧搖頭,「乃顏今年肯定不會動,不用指望他。他畢竟是蒙古宗王,只要元廷沒有太過觸犯他的利益,他是不可能起兵的。忽必烈大叔又不是傻子,南方這麼多人起兵,他怎麼還會撤乃顏的藩,逼反乃顏?」

李洛有點遺憾,乃顏不反,西邊的海都也不會輕舉妄動。再說,無論乃顏還是海都,都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漢人勢力復國。後世兩黨勢不兩立,冰炭不同爐,可一旦倭寇入侵,卻仍然能攜手抗戰。憑什麼同是黃金家族的人,就不能化解前嫌對付漢人?

崔秀寧忽然想到了什麼,笑道:「告訴你個事,這幾天,有不少官員私下聯合,想勸進。嗯,勸你做王爺。」

「什麼王爺,那是國王。」李洛對王爺這樣的稱呼嗤之以鼻。「我可沒有黃華那麼厚的臉,這點勢力,稱什麼王?不打下金陵或臨安,稱王就是笑話。」

崔秀寧道:「所以文天祥,鄭思肖和林必舉都沒有贊同。但是,他們也不好反對。明天或者後天,應該就有人正式勸進了。」

「不說這個。」李洛摸摸女人再次變得平坦結實的腹部,「第三胎,等打下東南再生。第三胎生完,就不要再生了。」

孩子生多了,對女人的身體肯定是有影響的。崔秀寧雖然身體底子優越,但李洛也不想讓她生太多。

「我更不想生太多孩子。不過沒辦法,百官們都看著,我壓力很大。就再生一個兒子,第三胎要是兒子,就不生了。」崔秀寧苦笑著說道。

李洛懂了。她的意思是,要是第三胎是個女兒,那就繼續生。直到再生出一個兒子為止。

這樣,唐國有三個公子,也就更加保險,臣子們也不會再有話說。

李洛真是有些心疼。曾經這麼驕傲的一個女子,如今為了唐國,也屈服於時代,成了傳宗接代的工具啊。

李洛摟住崔秀寧,看著她燈光下熠熠生輝的眸子,認真無比地說道:「隨緣吧,就生三胎,第四胎不生了。是男是女聽天由命。咱已經有兩個兒子了,他們帶著我們的抗體和基因,和其他孩子不同,肯定能順利長大。」

崔秀寧在李洛懷裡換了個舒服的姿勢,難得乖巧的嗯了一聲,將頭埋下來。

第二天上朝議事,果然有一幫官員上了勸進條陳,懇請李洛進位唐王。

領頭的正是主管禮曹的史懷謙。此人是最早一批移民,本是浙江籍的秀才,當年是史家村的村長。

「……如今,我唐諸色人丁一百三十萬,兵馬十八萬五千。國庫歲收百餘萬兩,而且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此乃君上之功業,足以王之……臣等懇請君上順應天道,進位唐王,安社稷人心,承炎黃之志……」

史懷謙說完,舉笏過頂,然後鄭重下拜。隨他勸進的官員,也一起下拜。

站在百官最前面的文天祥,鄭思肖,林必舉三人,面面相覷,卻眼觀鼻鼻觀心的緘默不語。

他們三人一直認為,稱王太早,弊大於利。

就說眼下,一旦君上稱王,必定要封賞文武。那麼,唐國的土地未增一寸,國庫里的糧食未增一石,為什麼要封賞呢?

要稱王,也應該在江南稱,總要打下幾個城池再說吧?

這個道理,史懷謙不可能不懂,但還是這麼幹了,那就是存心邀寵,有失公心了。

但是,君上的確有了稱王的資格,三人肯定不能反對。事關名器,臣子們只能勸進,不能勸退。

還有一點,三人肯定君上會反對。既然如此,他們還廢什麼話?

果然,李洛毫不猶豫地說道:「江南一日未復,寡人一日不王。此事,無需再議。」

史懷謙等人見到李洛如此果斷的拒絕,也不敢在勸,只能悻悻退下。

李洛乾脆利落的擱置了勸進的話題,就提到這次朝議的主要議題。

「我唐征元起兵在即,為了統一調度,便於事權,寡人決定組建征元大都督幕府,先做好準備。文先生,你先說說軍師府的方案吧。」李洛緩緩說道。

文天祥早就和李洛商量過此事,聞言出列說道:「君上明見,的確要組建征元幕府了。微臣以為,征元事關重大,應由君上親任征元大都督,再根據既定軍略,委任方面之將,統合兵馬。還要委任專人轉運糧草軍械,安靖地方……」

這些話當然是說給其他官員聽得。

李洛當即下令,自任征元大都督,以文天祥為軍師,林必舉為輜重轉運使,鄭思肖為江南等地安靖使……

又組建營,陸師以四旅為一營(唐軍是營比旅大),共編為五個營。營指揮長官,稱為營督,監軍官稱為司營監理。兩個主官之下,再設參謀使,之下再設副營督,司營副監,軍律使,輜重使等。

如此一來,一個營達到兩萬人,可以作為戰略單位,擔任方面作戰任務了。

不過,騎兵和火器兵,仍然以旅為單位,陌刀隊也是獨立的。

五個步軍營,各自配備五千重步兵,以及弩機兵,弓箭手,長槍兵等。

而騎兵和火器營,則是靈活配置各營使用。

五個營的軍號,除了李洛的禁軍營之外,其他四營以四象命名,分別為青龍營,白虎營,朱雀營,玄武營。

接下來,就是任命各營將領,令他們整合訓練。

最後,將三萬多水師編為長江艦隊,制海艦隊,運輸艦隊,守土艦隊四支。

李洛還沒忘記下詔,在他率領幕府離開海東後,以世子李征為監國,以崔秀寧為攝政,以崔牧代理上卿。

正月初四,李洛去已經開辦一年的陸師學堂,親自為第二批三百名陸師軍官生授刀,再授予武士身份,全部分配到軍中為隊正級別武官。

這些學生入學前本來就是軍中什長,學習半年後,已經完全有資格擔任隊正。

唐軍基層軍官素養很不低,數量也夠多。但中高級將領卻很少。李洛看來看去,無非是楊序,虎古,朱頷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