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梟雄養成 第366章 平定安南……完美收官!

陳晃的意思是:投降。

「今日,始知金銀之無用也!」陳晃喝完野雞蘑菇湯,指著簡陋的行在,「那裡有大越的國庫,有朕的皇庫,金銀不下千萬,珍寶無算。可如今,竟然全無用處。」

陳晃進山時,不但搜括了所有的存糧,還帶走了國庫和宮中皇庫的金銀珠寶,以及重要的圖書典籍。

可金銀珠寶雖多,卻不能當飯吃,不能當鹽用,反而成了累贅。

事實上,就算在山林捕獵、采野果、捉蟲子吃,山中小朝廷也能堅持一段日子。起碼兩三個月,還是能堅持的。

然而,又有何益!

因為沒有糧食,民心已散啊。怪就怪怎麼那麼不小心,讓元軍姦細燒了最後幾萬石糧食。要是這批糧食在,那如今就局面就會好得多。

明眼人都能看出,元軍有大量熟悉叢林的土司蠻兵和越奸軍,其戰術又無法破解。如此一來,山中朝廷遲早要完,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晚降不如早降。

僅看隔三岔五就有將領和官員潛逃降元這點,就明白等待山中朝廷的會是什麼結局。

其他不說,就是最後一支禁軍,因為缺糧也跑了幾千人。鄉軍更不用說。

哪怕在叢林,這仗也打不下去了。

陳晃站起來,看著雲遮霧繞的山嶺,面帶譏諷地說道:「陳益稷做了監國,估摸還在等著忽必烈封他為安南國王。」

「真是愚不可及。元廷花了這麼多錢糧兵馬,前後三次南侵,怎麼還會保留大越?必定是要廢國設省了。」

「可笑陳益稷還做著大越之主的美夢。這樣也好,雖保不住大越社稷,卻能保住陳氏宗廟,不使祭祀斷絕。」

眾大臣聽到陳晃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話,都是心中有數。

「諸卿,你們和皇帝都降了吧。帶著金銀珠寶出山,起碼能保住性命和富貴。」

皇帝陳昑和僅存的文武大臣,立刻一起跪了下來。

「父皇,不能降啊!何至於此!」

「太上陛下三思,不能降啊!」

「太上陛下,微臣誓與大越共存亡,絕不言降!」

雖然眾人都清楚如今山窮水盡,降元或許是唯一的出路,但乍聽陳晃決定投降,還是第一時間勸止。

事實上,這不過是一個姿態罷了。君主要降,臣子竟不勸諫,於臣道禮儀不符。

「爾等無需多言,朕意決矣。諸卿輔佐朕多年,替朕分憂,如今還跟著朕顛沛流離,風餐露宿,朝不保夕,朕於心不忍。諸卿已盡臣節,就讓朕儘儘君道,也算是朕對諸卿的回報吧。」陳晃不喜不悲地說道。

「父皇……」

「陛下……」

陳昑和眾大臣忍不住放聲大哭,悲慟無比。

陳晃的皇后宮妃,也都是哭聲一片。

誰也不傻,都聽出來太上陛下雖然決意讓眾人投降,可他自己卻不會降,而是要殉國了。

尤其是那些后妃,哭聲中都帶著恐懼,她們……害怕殉葬!

「翰林待詔!擬旨!」

「太上陛下,微臣,微臣……」

「怎麼,你敢抗旨?擬旨!」

「諾!」翰林待詔含淚準備筆墨。

陳晃閉著眼睛說道:「罪臣,安南王晃,北向叩拜大皇帝陛下:罪臣乖戾,以小邦忤上國,敢逞凶頑,擅作福威,辜負大皇帝仁愛之心,有傷陛下寬恕之道,乃勞天兵再三征伐,以致生靈塗炭,此臣晃之罪也……」

「……臣之罪,罪在不赦。今頓然醒悟,悔愧無極,非自裁謝罪,難贖臣愆。然臣之將死,其言也善。小邦之罪,罪在一人。斗膽懇請大皇帝陛下,贖他人之罪,千錯萬錯,罪臣一人當之……以陛下之仁,縱無罪臣遺請,也必寬恕越臣,善待越人……」

陳晃一邊說,眾人聽得一邊哭泣,最後哭聲驚天動地,振動山林。

這份給忽必烈的奏章寫好,陳晃蓋上安南國王的印璽,交給陳昑道:「你記住,你也要寫一份退位奏請。事已至此,你只能效仿瀛國公和東瀛郡公了。」

陳昑痛哭流涕的接過請罪奏章,「父皇,兒臣願隨父皇一起殉國!」

「痴兒,都說自古艱難唯一死,此言大謬也。死有何難,又有何懼。而留待有用之身,含羞苟活,忍辱負重才是真的難吶。」

陳晃嘆息道。

陳昑心如刀絞,只是俯首哭泣。大越完了,陳氏社稷完了,父皇殉國之心堅如磐石。這將來之事,該當如何啊!

陳晃突然冷不丁低聲問道:「你可知武成帝是誰?」

武成帝?那不是慕容垂么?陳昑很快反應過來,小聲道:「兒臣明白父皇的意思了。」

父皇是讓他效仿慕容垂侍奉苻堅故事啊。

「你知道就好。」陳晃拍拍兒子的肩膀,「你才弱冠之年,來日方長。天下之事,將來如何,唯天知之。」

陳晃說完,看著蒼翠的大山,語氣蕭瑟地說道:「大好南國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既然一別就難以相見,那朕就不別了,此處青山,正是朕埋骨之地。好冢,好冢啊。」

「太上陛下!」群臣都是淚落如雨,可誰也無法再勸。

陳晃看著幾個梨花帶雨的宮妃,幽幽說道:「此處寂寞,你們幾個,就在此與朕千古相隨吧。」

幾個宮妃一聽,頓時眼前一黑,嚇得暈了過去。

三日後的五月二十四,陳晃沐浴之後,敬告天地祖宗,然後自縊於一株樟樹之上。

除了殉葬的幾個宮妃,還有五個大臣一起自縊而死,追隨陳晃殉國。

……

至元二十年五月二十九,陳晃自殺殉國後五天,辦理完喪事的陳昑,帶領幾十個文武大臣,以及僅剩的五千多一臉菜色的兵馬,來到山外。

已經投降元軍的安南地方官,立刻如臨大敵。在得知故主打算出山降元之後,這才鬆了口氣。

六月二日,陳昑一行來到古禮城,駕著象徵投降禮儀的素車白馬,帶著金銀珠寶,正式投降元廷。

征南大將軍李洛,安南監國陳益稷,得到消息後一起出城受降。

李洛知道安南君臣早晚投降,卻沒想到這麼快。看來,陳晃倒是個明白人。

站在安南君臣的立場,局面惡化到這種地步,的確晚降不如早降。早降還能有三分體面,要是晚了,可不好說了。要是被叛變的部將抓了投降,那面子就丟大了。

陳昑君臣看到古禮城感慨萬千,不勝唏噓。僅僅兩個月前,他們還是這裡的主人。可是現在,已經鳩佔鵲巢,物是人非了。

而陳益稷看見陳昑,也不禁心生得意。

大侄子,你們父子搶了本屬於我的皇位,現在如何呢?你父皇畏罪自殺,而你成了階下囚。

真是世事難料啊。

陳昑君臣看都不看面有得色的陳益稷,而是直接對李洛下拜。

「罪臣陳昑,向大皇帝陛下請罪!請大將軍代為稟明聖主!我安南,自此降矣……」

不久之前還是六百萬安南人之主的陳昑,此時拜倒在城外塵埃中,身子微微顫抖。他高高舉著象徵人主權柄的印璽,以及冊簿,神色恭敬。

「大皇帝必知爾誠!」李洛大聲說道,「是否加罪爾等,尚待大皇帝聖裁,旨意未到之前,爾等須以待罪之身,暫且羈押。國主可有異議?」

陳昑道:「請大將軍轉奏大皇帝,陳昑並無異議,只待聖裁!」

沒營養的場面話結束後,安南君臣一起被暫時軟禁在軍營,而五千兵馬也被繳械。安南君臣攜帶的金銀珠寶,全部被元軍收繳。

陳昑君臣正式投降,意味著元軍征南終於大獲全勝。

安南……平矣!

當天,李洛就寫奏章給元廷,稟報安南君臣投降之事,奏明安南已經平定,陳晃已死,陳昑已降。

雖然安南平定,但安南百姓反心猶在,而南征大軍傷亡過半,懇請朝廷抽調湖廣,雲南等南方兵馬五萬,以十幾萬大軍鎮守安南,如此三五年之後,方可無虞。

第二,懇請朝廷速派大臣擔任交州行省平章政事。

第三,奏請改占婆為象州,設立象州行省,派大臣擔任平章政事。並駐軍五萬鎮守。

第四,請示是否押解安南君臣回大都獻俘。

第五……

李洛的奏章可以說完全就是一份建議書,趁著南征大勝,他說話有分量的機會,他完全把自己對安南和占婆的謀劃,借元廷的手來打基礎。

一舉廢除兩國,設立兩省,還廢除占婆的婆羅門教等等,當真是指點天下,一言而南國重。

做將軍做到李洛這種地步,其實也算異數了。

作為南征大勝的李洛,他有資格提出這些條陳。只要不離譜,元廷應該會准奏。

此時已經六月,春稻全部收割完畢。

李洛毫不客氣的逼著安南傀儡朝廷,以犒勞將士,輸送軍糧為名,拿走了六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