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梟雄養成 第345章 反戈一擊……痛入骨髓

征南大將軍行轅內,李洛一身蒙古白盔戰甲,端坐中軍大帳,左右親衛環繞。

十幾個三品以上將領,穿著不同的盔甲排成兩列。李洛一眼看去,就是他們的相貌也差別很大。

有的是大餅臉細長眼的蒙古將領,有高鼻深目的色目將領,有臉上帶著高原紅的吐蕃將領,有面容深邃的土司將領。

「這是本帥虎頭符牌,征南大將軍印,諸位一一傳看吧!」李洛手一招,親衛們就捧著虎牌兵符和大將軍印,按照流程在諸將面前一一驗看。

這也是出兵前的流程。部將們需要上任的主帥出示印信兵符,確認身份。

接下來,就是部將一一上前,向大將軍呈上自己的兵符印信,證明自己的身份。

歷代兵符各有不同。隋朝用龜符,唐朝用魚符和兔符,北宋用牛符,南宋用虎符,元朝用虎頭符牌。

只不過,李洛和兩位副帥的虎頭符牌是金的,其他部將都是銀的。

沒錯,除了李洛,還有兩位副帥。一個是蒙古將領也速迭兒,一個是漢軍大將史弼。

也速迭兒是蒙古名將阿剌罕之子,如今是「左手蒙古軍萬戶府萬戶」。左手萬戶府是蒙古軍隊最著名的四大萬戶府之一。也速迭兒能擔任這個軍職,當然很受信重。

也速迭兒作為蒙古貴族,心裡並看不上李洛這個「高麗人」。但李洛是大汗任命的大將軍,他就算再不服氣,也要服從軍令。

平心而論,他也承認李洛的軍功比他大。倘若光論軍功,他也知道比李洛差遠了。所以,給李洛當左副元帥,他也只能認了。

可另一個副帥史弼,心裡卻更不是滋味。

李洛不過二十餘歲,也速迭兒也不過三十齣頭。可他史弼卻已經五十歲,是個老將了,卻要給一個毛頭後生當副帥!

李洛先拿起點將花名冊,看看各部將領姓名,以及所帶兵馬。

這些人品級雖然都是二三品,但統兵數量卻相差很大。統兵最多的是漢軍大將、浙東宣慰使史弼,也就是李洛的右副元帥。

史弼蒙古名叫塔剌渾,算是鐵杆漢奸,他這次帶了三萬江浙漢軍。史弼滅宋立有大功,好幾年前就封為昭勇大將軍,揚州路總管。

人真的很複雜。史弼雖然是元廷死忠,鐵杆漢奸,卻又懂得愛惜百姓。

統兵最少的都是土司將領。如廣南西道宣撫使儂郎恐(壯族),右江峒兵萬戶府岑雄(侗族),永順安撫使彭世疆(土家)等。

這些土司將領只統帥了三四千兵馬,多家加起來才三萬人。都是擅長叢林作戰的土司蠻兵。

除此之外,還有永昌府契丹軍統帥耶律忠節的一萬契丹騎兵。吐蕃大將瑪巴朗結率領的五千吐蕃騎兵,女真將領石抹懷德率領的一萬女真騎兵,色目將領波奇阿丁和薩蘭瓦圖率領的兩萬多色目騎兵。

經過點兵之後,李洛發現並沒有十八萬大軍之數,除掉各部中的輔兵,真正的披甲戰兵只有十三四萬人。

但是,李洛還不能發脾氣。因為,十八萬陸師,從來沒說不包括輔兵啊!所謂出兵多少萬,從來也沒說全是戰兵。

說是二十萬大軍,聽起來似乎不老少。可除去兩萬海上的水師和運輸船隊,再除去四五萬輔兵,真正能在安南陸地上打仗的,就是這十三四萬戰兵了。然而,元軍騎兵卻有六七萬!戰馬超過十萬匹!

相比安南號稱「二百萬」(史實),其實也有六十萬的軍隊(含鄉軍),元軍的兵力處在絕對的劣勢。

而且,越軍是本土作戰,兵力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得到補充,而元軍遠道而來,客場作戰,死一個少一個。

點將過後,李洛緩緩開口道:「如今當務之急,乃是組建中軍。中軍三萬人,從各部抽調騎兵一萬,步軍兩萬。」

李洛看了看也速迭兒,用蒙語說道:「左帥的兩萬蒙古鐵騎,抽調三千輕騎入中軍。」

也速迭兒很隨意的右手撫胸,淡淡道:「領大將軍令。」

李洛也不在意他的態度,又對契丹將領耶律忠節道:「耶律將軍,你的一萬契丹鐵騎,抽調兩千騎入中軍。」

耶律忠節站起來說道:「喳!」

李洛接著又看向女真將領石抹懷德,「石抹將軍,你的一萬女真鐵騎,抽調兩千騎兵入中軍。」

「喳!」石抹懷德領命道。

「波奇阿丁將軍,抽調你部騎兵三千入中軍。」李洛對色目大將說。

高鼻深目的波奇阿丁站起來領命道:「喳!」

「右帥,你的漢軍抽調兩萬步兵入中軍,長槍兵一萬,弓弩兵五千,刀盾兵五千。」李洛最後對副帥史弼說道。

史弼淡淡說道:「領大將軍令。」

三萬中軍,不但護衛主帥大營安全,也是總預備隊。

李洛沒有抽調一個土司蠻兵入中軍。因為蠻兵是叢林作戰主力,抽調入中軍純屬浪費。

到第二天,三萬人的中軍組建完畢。李洛又在思明城外檢閱大軍。但見各部雖然甲胄不同,面貌各異,但都是刀槍如雪,旌旗如林,氣勢如龍。

大軍陣勢連綿十里,李洛率領左右副帥和中軍將領,緩緩策馬檢閱。他看到元軍軍勢,不禁心中肅然,不敢有絲毫輕視之心。

一個被調入中軍的漢軍將領謝坤對李洛說道:「大將軍,我軍如此威勢,越軍必定不堪一擊。」

下午,李洛又率領中軍將領檢查各部糧草。

晚上,李洛升帳軍議。定下了攻略安南的軍略。

史弼等人聽說了李洛的戰略,原本的輕視之心頓時淡了很多。

「大將軍,按照此方略,只要海路補給暢通,我軍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

史弼畢竟是老將,他立刻就明白李洛戰略的厲害之處。難得的誇讚了李洛一句。

無論是左帥也速迭兒,還是探馬赤軍將領,還是蠻兵土司,都是不禁頷首贊同。

「只是海路補給一定要暢通,不然此策也難以執行。」女真將領石抹懷德說道。

這次大軍只帶了幾萬頭騾馬,攜帶的糧食其實只夠大半個月支用。

也就是大半個月內,水陸兩軍必須在安南東海岸會師,不然這一仗就很難打了。

二月十七日,李洛終於下達了開拔南下的軍令。十八萬大軍,分為三部。左帥也速迭兒親自率領騎兵先行,佔領諒山。

這次,諒山要地是一定要分兵駐守的。陸路進出安南一定要控制在元軍之手。

第二部是漢軍和土司蠻兵,最後是李洛親率中軍押陣。出發前李洛特別下令,盡量不要破壞安南的莊稼,因為安南的春糧再過兩三個月就能收割,剛好可以作為大軍糧草。

然後李洛不知道的是,當安南君臣得知元軍即將捲土重來時,竟然壯士斷腕般下了一道決絕無比的命令:令百姓毀了自家的莊稼,免得落入元軍之手!

至於安南百姓今年會不會缺糧,安南君臣已經顧不上了。反正只要元軍打進來,莊稼也保不住,乾脆毀了,也不留給元軍。

安南百姓毀掉了自己種的莊稼,再次攜家帶口的離開家園,鑽到山林中的岩洞。安南山林的一個特點,就是岩洞極多。

廣西思明路就是元越邊境。元軍十七日出發,到了十八日,也速迭兒的數萬騎兵通過大南關(友誼關),就攻入安南國境,沿著諒山直撲諒山關。

諒山關北高南低,對於越南來說並不好守。這也是為何中原王朝攻打安南一般都能長驅直入的原因。

駐守諒山關的越軍,早就知道元軍南下的消息,他們也明白守不住,十天前就撤回內地,一邊快馬飛報安南朝廷,元軍已經在思明州集結。

天長府,古禮城,仁壽宮。

此時的安南朝堂,正在議論是否借兵給宋國的事情。

經過特務們的努力,終於說動了宋將趙忠。趙忠自告奮勇的上奏陳晃,他願意歸宋,和宋軍水師一起攻打瓊州。

如此一來,安南君臣就再也無法反對了。宋國借兵三萬,聯手抗元,不借也就罷了,怎麼能阻止本是宋將的趙忠歸宋呢?那也太不義,太不顧大局了。

趙忠本就是宋國的臣子,他的五千兵馬,本就是宋軍啊。

但是,雖然陳晃答應趙忠歸宋,「宋使」馬宣禮卻仍然不滿意。

「大王,趙忠本是宋將,他也只有五千兵馬,實在是不足敷用。還請大王再借越軍一萬吶!不然,這點兵馬,如何能攻打瓊州?再打廣州?」馬宣禮懇求道。

御史大夫黎括出列說道:「馬侍郎,以本官所見,貴國攻打瓊州,實屬不智,還不如直接攻打廣州。有五千水師,再加趙將軍五千陸師,打一打廣州,起碼能召集不少漢人百姓,擴充實力。」

馬宣禮道:「黎大夫何出此言?瓊州乃是我朝看中的復興之地,剛好能以水師封鎖雷州海峽,離中原百姓又近,怎可放棄?」

黎括搖頭道:「馬侍郎估計離開中原已久,不知瓊州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