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梟雄養成 第343章 李洛調兵,包藏禍心

來傳旨的大內中官,和樞密院的客省使(從五品),並沒有馬上回去。他們要等著李洛的調兵條陳,帶著李洛的條程回大都。

這調兵章程怎麼定?李洛一時半會還真難以決定,只好請中官和客省使在驛館暫歇,容後再交出條陳。

「大將軍,軍務緊急,一月內必要出兵的,還請快快拿出條陳奏本,下官也好回京復命。」樞密院的客省使催促道。

李洛很客氣地說道:「通軍使與中貴人稍安勿躁,本帥明日必出章程。」然後吩咐行省官員好生招待。

安排好大都來人,李洛就退入官邸內宅書房,思索調兵條陳的事。

忽必烈在軍事上非常開明,不但捨得對將領放權,也很少干預將領指揮作戰。

李洛這個新鮮出台的征南大將軍,就被忽必烈授權自選兵馬部將。

一句話,朕不管這二十萬大軍你怎麼配置,也不管你選擇哪些將領,更不管你怎麼打,但你必須給朕打贏,不然,哼哼。

但忽必烈也設了一個底線,聖旨中規定,蒙古騎兵不能超過兩萬人,探馬赤軍不得超過五萬人。

顯然,忽必烈還是很在意蒙古大兵的。蒙古兵數量少,很是金貴,死一個少一個。

元廷的蒙古騎兵原本只有二十幾萬。經過征日之戰,元廷蒙古鐵騎損失了兩三萬。這次唆都又葬送了兩萬。不算乃顏等部,元廷直接掌握的蒙古騎兵如今最多二十萬,只會少不會多。

但如果算整個蒙古帝國的蒙古騎兵,那最少還有三四十萬。

除了蒙古騎兵,元廷最信重的就是探馬赤軍了。

探馬赤軍與蒙古軍一樣,幾乎都是騎兵,是戰力僅次於蒙古軍的強軍。但是,探馬赤軍本身也分等級,信重程度並不一樣。

其中最被信重的,是色目回回探馬赤軍。根據特察局的最新情報,估計有近二十萬。色目探馬赤軍幾乎都是高鼻深目的白人種族。

李洛知道,色目探馬赤軍大多數來自中亞,西亞,信仰某某教。少部分來自歐羅巴。還有極少數來自北非的埃及,以及南亞的印度。

信僅重次於色目探馬赤軍的,就是諸部探馬赤軍,主要是吐蕃,汪古,水達達等。數量有七八萬人。

信重度最差的探馬赤軍就是西北的党項(唐兀爾)、契丹、女真三部(西北契丹女真不算漢人),以及西南的大理軍。這部分探馬赤軍有十五六萬人。

不同的探馬赤軍加起來,高達四十餘萬。

再就是三十餘萬北方漢偽軍,三十餘萬南方漢偽軍(新附軍)。

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是正規元軍序列。加起來一百多萬。

除了正規元軍,就是投下私兵。也就是蒙古貴族投下領地的私兵。投下私兵平時主要是守護主人莊園牧場,保衛主家安全,鎮壓奴隸。可一旦朝廷缺兵,就要服從徵調。

投下私兵什麼民族都有,數量不詳。特察局的情報估計,加起來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由於是貴族私兵,所以很是精銳。雖然不擅長集團化作戰,但小隊作戰能力很強。

還有聽調的僕從軍,如高麗軍。以及爨僰兵(都蠻)、土兵、黎兵、洞兵、瑤兵、鬼兵(鬼蠻)、摩兵(摩梭)、羅羅兵、苗兵等土司兵。高麗不用說,常備軍超過十萬。各部土司兵數量不詳,但加起來肯定不少。

這還不止。還有一支由各族無賴刁民組成的無籍之兵,叫「答剌罕兵」。答剌罕兵數量不詳,他們好勇鬥狠,不拿軍餉賞賜,只以搶劫敵方百姓為酬勞。

這麼算的話,正規元軍加其他兵馬,元廷能調動的最少有一百五十萬,最多近兩百萬。

元廷這麼多兵馬可調,那麼自己這二十萬南征大軍,該如何配置才好呢?

蒙古軍好辦。一萬抽調完哲都麾下的蒙古騎兵,一萬抽調湖廣行省平章阿里海牙麾下蒙古騎兵。

五萬探馬赤軍么……哼,完哲都麾下再抽調一萬軍,阿里海牙麾下再抽調三萬。最後一萬,抽調雲南永昌的一萬契丹騎兵!

如此一來,駐紮江西的征蠻都元帥完哲都麾下四萬蒙古色目騎兵,一半被抽調。湖廣行省平章阿里海牙麾下的八萬蒙古色目騎兵,同樣有一半被抽調。

等於說,長江以南三分之一的蒙古色目騎兵,被抽調去了安南戰場。那麼元軍在長江以南的軍事力量會削弱一大截,更有利於他起兵。

之所以抽調雲南永昌的一萬契丹騎兵,是李洛看上這支對元廷心存不滿的騎兵了,想自己吞掉。

那麼還有十三萬人呢?

一定要有幾萬叢林山地作戰部隊。嗯,那就徵調西南各土司軍三萬。還必須要有水軍兩萬。

可是經過征日之戰,元軍水師戰船奇缺,能出海作戰的不到兩萬,這也是為何唆都南征時,元廷沒捨得出動水師的原因。

就這不到兩萬的水師,其中一萬還是福建水師萬戶羅昱的兵馬,間接被李洛控制,早就是半個唐軍。

不算福建水師的話,元廷真正能出動的水師只有七八千人。受制於造船大料的陰乾周期,元廷一年內都無法補充足夠的戰船。

根據情報,越南水師有一萬多人,實力不容小覷。要是沒有兩萬水師,很難確保海路後勤運輸的安全。

唆都的教訓一定要汲取,如果指望靠因糧就地解決糧草,那這第三次征越仍然會大敗。起碼,要有三個月的糧草儲備。

安南有六七百萬人口,民風堅韌好戰,禁軍加動員的鄉軍,超過五十萬。要征服安南,兵馬絕對不能少了。

可兵馬一多,糧草後勤就是個極大的問題,甚至上升為核心問題。

二十萬大軍,一個月需要消耗多少糧草物資?想想李洛都是心裡發毛。

靠西南崎嶇的山路,靠騾馬沿著諒山運糧,能滿足二十萬大軍的需求?扯淡。

所以,海運是唯一可靠的辦法。那麼必須出動水師。

「算了,就調羅昱的一萬水師吧,就當讓他們練習一下實戰。」李洛有點心疼的決定調遣已經是半個唐軍的福建水師。

「運糧的水師,就讓大漢奸朱清張瑄的船隊來干,順便黑了這兩個漢奸,讓他們戰死,吞了他們的船。」李洛又寫了海運萬戶朱清和張瑄的名字。

海運萬戶府其實不是作戰水師,只是負責南糧北運的運輸船隊。但為了後勤,李洛還是把海運萬戶府的兵馬配置了進去。

最後的八萬人,就只能是漢軍了。這八萬漢軍,李洛徵調了江浙行省和湖廣行省的漢軍重兵集團。

江浙是漢軍駐紮最多的地方,高達十幾萬人。

元軍佔領江浙才七年時間,那麼江浙漢軍是不是懷念大宋,心存反元之意?

非也。

江浙漢軍不但沒有心存反元之念,恰恰相反,還非常反動頑固,對元廷的忠心度也不差。

為何?

因為,江浙漢軍是被江浙地主豪族控制的,軍中將吏多是江浙地主豪族子弟,就連軍士兵員,也多來自其控制下的農戶。

可以說,江浙漢軍已經不是當初那支投降的宋軍新附軍了,只不過保留了新附軍的名義而已。

江浙漢軍雖然是正規元軍,但其本質是:江浙豪族團練武裝。

類似曾國藩的湘軍。所以,江浙漢軍將士的待遇也有保證,軍心比較穩固。

這些年來,忽必烈對江浙地主士紳極其懷柔優容,不但讓他們有官做,甚至通過他們來統治江浙,將江浙基層的權力全部委託給他們。讓他們承包賦稅,徵發徭役,負責治安。縱容他們兼并土地,欺壓百姓。

客觀而言,令江南百姓水深火熱的第一禍首,不是蒙古貴族,而是地主士紳。

這是忽必烈的陰險之處,以漢治漢。「朕委重江南有謀有力之家,鎮叛剿賊,統攝百姓……」

元廷在江南的統治,不但沒有侵害地主士紳的利益,反而加強了。忽必烈對其特權給予保護,對其「政令疏闊,賦稅寬簡」,這使得地主士紳一個個放飛自我。

結果就是,「一家雄踞一鄉,小民懾服,稱為野皇帝,墳稱王瑩。」

短短几年時間,就形成了「奴役千百家」的局面。

江浙地主士紳當然對忽必烈感恩戴恩,稱其為「開文明之治、立太平之基聖天子」。為了協助蒙元統治,他們出錢糧人力幫元廷建立漢軍,鎮壓百姓反抗,非常得力。

終元一朝,北方有漢軍世候反元,白蓮教起義,南方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可奇怪的是,江浙卻極少發生起義,有了起義也很快就被鎮壓,這就是江南地主和江南漢軍的功勞。

江南漢軍大將,因為賣力鎮壓南方農民起義,被封為公候的不在少數。

直到元末,看到元朝實在不行了,江南豪紳才看中了「寬厚」的張士誠,扶持張士誠,抗衡「苛猛」的朱元璋。希望張士誠坐天下,繼續他們的好日子。

明朝建立後,他們很多人出仕明朝,卻暗中仍然用元朝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