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駐馬東瀛 第297章 忽必烈大叔的封賞

一個月以來,鎌倉幕府做了大量的戰爭準備。

幕府不但下令抽調每一個武士,每一個地侍(足輕),還要求所有人都捐獻錢糧,鐵器,馬匹。

就是京都的皇室和公卿,也紛紛毀家紆難。幕府更是藉機大肆勒索商人,大小商人一律捐出大半家財。海商和漁民的所有船舶,也一律徵用。

北海道的蝦夷人馬匹,能徵用的也要徵用。

舉國體制下,日國的戰爭兵費和物資,滾雪球一般急遽積累,爆發出了可怕的潛力。

幕府計畫的非常周祥。抗元大軍分三批動員。

第一批是一個月內動員十六萬人,這些人以幕府直屬軍團、京都禁衛軍團、各國武士、地侍為主,甚至還有各大寺院的僧兵,幾乎都有甲械,戰力強大,屬於主力重兵集團。

第二批動員是十月上旬前完成,再次動員十六萬人。這些人以足輕和青壯為主,還有部分山賊、海盜,雖然已經在各地訓練了一個月,但因為兵器奇缺,要等到十月上旬才能成軍。

第三批動員要在十一月中旬完成,數量高達二十萬,幾乎都是百姓青壯,包括農民,漁民,獵人,樵夫,礦工等。

如此一來,等到兩個月後的十一月中旬,幕府武裝的軍隊,超過五十萬人!

除此之外,幕府還成立總匠所,將數萬鐵匠、刀匠、木匠、皮匠等民間匠人徵用起來,日夜趕製兵器盔甲。

在幕府的刻意渲染下,元寇佔領下的九州島,已經成為人間地獄。元寇的所作所為,完全就是窮凶極惡的嗜血凶獸,除了上下一心拚死抵抗,根本就沒有其他活路。

於是,為了活命的日國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多人都豁出去了。

倘若元廷知道日國竟然能爆發如此潛力,一定不會輕易發動兩次征日戰爭。日國是個封閉自大的島國,越是這樣的國家,面對外敵時的凝聚力也就越強。

其實也正常,元軍征討陳氏越國(安南)時,安南也一度大暴兵,動員幾十萬軍隊和元軍死磕,最終保住了社稷。沒道理安南能做到,實力更強的日國反而做不到。

而北條時宗最擔憂的是,在第二批動員完成之前,九州島的元寇就來主動攻打本州,那勢必會影響動員令的執行。

果然,幕府「被官」,也是幕府四大重臣之一的佐藤業連出列說道:「執政殿下,如今神國只完成了第一批動員,兵甲尚未完全足備。倘若此時元寇北上,我等就被動了。」

他的擔憂,不光是北條時宗擔憂的,也是在座絕大多數人擔憂的。九州十萬大軍的覆沒,讓他們對元寇的戰力心懷恐懼,沒有兩倍的兵力優勢,是不敢和元寇對決的。

每拖一天,神國的軍力就增強一分。可問題是,元寇會老老實實的在九州島呆到下月上旬?

來自京都的熙仁皇太子,雖然年僅僅十五歲,卻也憂心忡忡地說道:「本殿最憂慮者,乃元寇從西海沿邊北上,直入京都。如此,則朝廷危矣。本殿認為,將大軍全部雲集關東,實為不妥。」

這番話,當然是京都的天皇公卿教他說的。幕府為了和元寇決戰,將京都地區的軍團抽調一空,造成京都極度空虛,這讓京都朝廷很是不滿。

皇太子的擔憂,除了在座的朝廷公卿感同身受,武家權貴們卻不以為然。

京都被元寇攻下又如何呢?就算朝廷被元寇一鍋端,不是還有幕府么?反正皇太子和幾位親王都在這,神國皇統斷絕不了。而且關西多山,倘若元寇真的攻打京都,還能拖延時日,讓神國大軍準備更充分,到時打敗元寇,奪回京都就是了。

在掌握實權的大武士們看來,關東的重要性,遠勝於關西。鎌倉城的重要性,也更勝於京都。

雖然熙仁皇太子坐在最尊位,但北條時宗根本懶得搭理這個少年,別說皇太子,就是天皇陛下,他又何曾真當一回事?北條氏插手天皇和將軍廢立,也不是一次了。

這就是此時日國政局的弔詭之處了。天皇說了不算,幕府將軍說了也不算,真正說了算的,是幕府權臣北條時宗。

「殿下安心就是,只要有神國大軍在,天皇陛下萬世一統的基業,仍然帝運長久。」北條時宗對熙仁皇太子行禮說道,算是直接表態顧不上京都了。

北條時宗也是沒有辦法,須知五指緊握才是一個拳頭,倘若到處分兵,處處設防,如何是元寇對手?必須將全國的兵力聚集起來,才能消滅元寇保衛神國。

北條時宗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緊鑼密鼓的總動員之際,李洛的征東大軍已經出動了。

……

九月十八,李洛只讓小心謹慎的朱頷統帶一萬江南兵駐防大宰府,然後在馬關海峽匯合了羅昱和鄭和的水師,過瀨戶內海,沿豐後水道,進入日國東海,再沿海北上。

出征的前一天,李洛再次給大都上了一道奏章:

「臣李洛再奏聖君陛下……軍情如火,與其困守九州島,不如以攻為守。臣遂於九月十八,率數萬疲兵冒死北上,攻打日國關東……然敵軍十倍於我,或恐再難拜見聖主,唯肝腦塗地,馬革裹屍,揚我大元天威於異域……」

「伏請朝廷速發偏師急援,不使前功盡棄……日國驕狂難治,民風尚武,若無數萬蒙古精兵,勢不能治……」

這封奏章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表忠心,要援軍,督促忽必烈大叔先派點兵馬來幫忙,再發大軍一舉消滅日國。

李洛估計,倘若只是派個兩三萬人,一個月之內肯定能來。他只要堅持一個月就行了。

為何不攻打更近的日國京都?因為日國大軍如今雲集關東,倘若打關西,幕府完全可以忍痛不管,繼續在關東聚集兵馬。

李洛的戰略很簡單,不給幕府繼續暴兵的方便,要給幕府不斷放血,干擾日國的總動員。

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幹掉日國的水師,讓幕府好不容易徵調的船隻,再毀於一旦。幕府沒了船,就是武裝起幾十萬軍隊,也無法再攻打九州了。他就可以回到九州島繼續混日子。

要實施這個戰略,當然要戰術欺騙。

巨大的船隊,當然瞞不過沿海日人的眼睛,東征軍北上關東的消息,不可能是秘密。然而……無用。因為,此時是東南風,帆船的速度,比賓士在曲折道路上的馬更快。

所以,等到四天後征東大軍到了江戶灣以南兩百里的海域,幕府仍然沒有接到元寇北上的軍情。

九月二十三日,征東大軍到了距離鎌倉城百餘里的伊東半島,幕府才接到元寇北上的消息。在鎌倉城內山殿研討軍略的北條時宗,聞報大驚。

今天才二十三啊,可是元寇已到……

緊接著,北條時宗又接到軍報,元寇並沒有來鎌倉城和江戶灣,而是直接在伊東半島登陸,往富士山的方向行進。據探馬觀察,元寇登陸的兵力,有七八萬人,其中騎兵近兩萬!

從伊東灣登陸,幾乎是一馬平川的關東平野,而且是日國人口最密集的腹心之地,七八萬元寇倘若大肆破壞,那還得了?

要是以逸待勞,放任元寇一路殺到鎌倉城,那不知道要受到多大損失。更別說對軍心士氣的影響了。

所以,必須主動出擊,將元寇堵在富士山以東,不讓元寇繼續深入。

幾乎所有大武士以及京都來的公卿大臣,都和北條時宗想法一致。這是最正確的。不可能眼睜睜看到元寇在人煙繁庶之處荼毒,而十幾萬大軍坐守鎌倉不管。

然而,北條時宗等人萬萬想不到,李洛壓根就沒打算登陸後一路平推到鎌倉,他只不過是調虎離山罷了。

這根本就是陽謀。他一旦在伊東半島登陸,擺出大舉進軍內陸的姿態,幕府大軍不可能坐視不管,必然會南下圍堵。

如此一來,江戶灣一帶就空虛了。那麼,他的水師就乘機直入江戶灣。

據被抓獲的日國姦細招供,江戶灣可是停泊了大量的日國船隻,是幕府好不容易徵集起來,用於運兵南下反攻九州島的。

七八萬陸兵如此大張旗鼓,為的就是調虎離山,掩護水師幹掉日國的船隊啊。

李洛登陸後,得到兵力加強的水師才離開伊東半島,然後南下,遠離海岸,接著兜了個大圈子,再北上直撲江戶灣。

江戶灣有大量日國船舶,但水師的力量並不強啊。

征東大軍登陸後,作為先鋒的蒙古色目騎兵,果然又開始殺人了。馬蹄所過之處,到處都是被毀滅的村莊和神社。

李洛並沒有下令屠殺百姓,可他也沒有制止蒙古騎兵屠殺日國百姓。

東征軍的主力,幾乎是沿著日國百姓的血跡,慢騰騰的北上。

蒙古騎兵大肆殺戮的消息傳到鎌倉,所有人都恨意滔天。

「天日在上,吾不盡滅元寇,便死後化身邪魔,永世不得翻身!」北條時宗指天誓日的仰天怒吼!

「盡滅元寇!」

「盡滅元寇!」

大武士們紛紛按刀嗔喝,殺意沸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