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命運——拯救地球 期待未來

埃隆·馬斯克的奮鬥精神超越了電影《鋼鐵俠2》里的主人公托尼·斯塔克。

如果在地球這個有限的空間內人口不斷增多、全球變暖不斷加劇、環境繼續遭到破壞,人類就不能只在地球上生存了。因此,移居到火星也是一種選擇。但是,由於人類現在還沒有製造出能飛往火星的飛船,因此要想在飛船製造出來之前獲取更長的生存時間,就應該減少二氧化碳和廢氣的排放,普及電動汽車和太陽能發電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因此,埃隆創立了特斯拉公司,製造了無污染的電動汽車,贏得了世人的矚目。他在整個美國設置了超級充電站,使人們長途駕駛電動汽車成為可能,而充電站的電力可以由太陽城公司設置的太陽能發電板免費提供。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試圖批量生產宇宙飛船,使它能被一般消費者乘用,並且,它還致力於火箭的回收再利用,將進入太空的成本降低到以前的10%,最終將人類送往火星。

埃隆所做的每一件事,對一個國家而言都是棘手的、超大規模的。由於事業的規模過於宏偉,所以一般人很難理解他的想法。那麼,這個男人是真正能夠改變世界的人,還是21世紀最愛吹牛的理想主義者?

現在我們還不得而知,可能連神仙都無法預測。但是有兩點可以斷言。

第一,埃隆·馬斯克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如果將他走的這條充滿荊棘的路比作馬拉松,那麼埃隆現在只跑了1公里。而後面的路會更加艱辛。

比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真的能發射載人飛船嗎?如果能發射,會是什麼時候?即使在這方面進展得很順利,其他方面的各種難題還會不斷湧現。

首先是宇宙放射物質對人體的影響。火星與地球之間的最短距離是5600萬公里,最長距離達4億公里。去火星所花的幾個月時間內,宇航員會暴露在宇宙的放射物質中,而我們完全不知道這种放射物質會對身體產生怎樣的影響。而且,我們從新聞上也應該可以了解,長期滯留在國際宇宙空間站的宇航員返回地球後體力會有所下降,可能連站都站不穩。而且還會產生骨密度降低、視力變化和顱壓增大等問題。另外,還要解決長期待在閉塞、狹窄空間內的宇航員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問題。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製造電動汽車的特斯拉公司。特斯拉順利地製造出了高級電動跑車Roadster和電動車Model S。

但問題出現了,特斯拉即使每年生產3萬輛Model S,這個數值也只佔2012年北美轎車生產總數(410萬輛)的0.7%,而它在世界的佔有率也只不過0.05%,這個數字簡直微乎其微。汽車製造商只有每年批量生產幾十萬輛汽車才有發展的希望。

第二,太陽能發電板真的能使用20年嗎?依靠政府和各州的補貼開展清潔能源事業,前景令人擔憂。

前行的障礙數不勝數,但是,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困難。因為當我們看到埃隆那種史無前例、令人震撼的行動力時就會明白,擔心是多餘的。更可貴的是,埃隆在從事這些事業之前就已經知道他要承受的壓力了,然而他欣然迎接挑戰。

很多人生活在一個「閉塞」的社會,每天為生活奔波。在公司工作,我們會為了做不完的工作而苦惱;如果失業,會為找工作而忙碌;到了中老年,還要考慮養老問題。

但看到了埃隆的奮鬥,你就會發現,我們的煩惱簡直微不足道。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變化最迅猛的時期,只是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而已。或許20年後回憶起來,我們才會明白這個時期發生了「真正的地球革命」。這樣想,我們就會充滿期待。讓我們滿懷希望等待那一刻的到來,並為埃隆·馬斯克的勇敢挑戰加油助威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