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異端——製造火箭的革命 每個月都發射火箭

2012年10月7日,「獵鷹9號」的4號機搭載著「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RS-1」在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了,這是基於和美國宇航局簽訂的商業補給服務進行的第一次任務,這次任務是搭載宇航員的必需品和試驗用的材料,將這些重量超過400千克以上物資運到國際空間站。

但是,在這次發射中,「獵鷹9號」機體在上升的過程中,9台馬林發動機中的一台由於壓力偏低發生異常。在這種尖端科技中,一台發動機出現問題就是大事。但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工程師並不慌亂,他們順利地使出現問題的發動機停止了運行,並且通過剩餘的8台發動機的正常運行解決了這一故障,相關人員也終於安下心來。

在設計時,技術人員就考慮到了「獵鷹9號」的發動機出現問題時不影響正常飛行的應對方案。「獵鷹9號」就是按照這樣的理念被設計出來的。這次的發射恰好驗證了這一設計。

埃隆十分高興,但和上次成功時的自滿不同,這次他謙虛地說:「雖然『龍飛船』完成了和國際宇宙空間站的對接,但還有好多事情要做。」

「龍飛船」不僅搭載了「CRS-1」,還搭載了美國軌道通信衛星公司的新型通信衛星的原型「OG2」。但是,由於第一級的一台「灰背隼」發動機壓力過低,「OG2」進入了比預定軌道更低的不穩定軌道,結果,四天之後,它墜入大氣層燒毀。實際上,這是基於優先考慮運送「CRS-1」的合同內容而做出的決定。

雖然有不成功之處,但「龍飛船」搭載著這次優先考慮的「CRS-1」於10月10日成功完成了和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在國際空間站操作機械臂,進行「龍飛船」捕捉作業的是日本JAXA(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派出的宇航員星出彰彥。星出彰彥在這一年的7月15利用「聯盟」號宇宙飛船進入了國際宇宙空間站,他是在國際空間站待的時間最長的日本宇航員,時間達125天。「龍飛船」在宇宙運行了18天後,在埃隆等人的翹首期盼中回到了地球。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畫在2013年進行6次火箭發射。埃隆和他的團隊試圖通過火箭的「量產」來降低成本,他們還考慮在2014年至少每月進行一次發射。這不僅僅出於美國宇航局的需求,也是基於歐洲、亞洲、南美各國的訂單產生的想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