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艱難的航程——人生最低谷 漫長的再次準備

雖然向未知發起了挑戰,但人生並不是輕易就會收穫成功,因為在挑戰和成功之間會有殘酷的考驗等著你。

「獵鷹1號」並沒有從誇賈林環礁的里根彈道導彈防禦測試站升空。2006年1月過後也沒能再次登上發射台。

埃隆事後發表聲明說2月可以發射火箭,但直到都靈冬奧會開幕前,他們面臨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他們只能再次聲明:「雖然火箭發動機的測試已經完成,但還沒有得到發射許可,看來還需要再等一段時間。」

很多人沮喪地說:「果然,對於風險投資公司來說發射火箭還是沒那麼容易。」

美國宇航局在航空飛機退役之後,決定活用民間企業的力量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這之前美國宇航局的做法耗資巨大,考慮到靈活運用民間的力量控制成本,開始施行商業運送計畫。美國宇航局將給民間企業提供技術和資金,希望這些企業可以進行低軌道運輸和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

然而,當「獵鷹1號」多次延遲發射後,有人開始批判美國宇航局的判斷,其中包括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他們認為,如果民間企業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的進程放緩,那麼迄今為止美國宇航局對於宇宙的探索就會被民間企業拖後腿。而且,如果出了人命的話,那麼世人對於宇宙探索的熱情就會冷卻,巨大的投資可能就會成為巨大的浪費,從而備受公眾抨擊。

看到「獵鷹1號」沒能成功發射,那些宇宙開發部門的專家幸災樂禍地說,「早就說過了啊,這是白費力氣」,還假惺惺地連連嘆氣。美國的宇宙火箭開發因為有巨大的利益存在,所以才會形成一個利益群體,這一利益群體具有排外性,拒絕制定新規則的人加入。

但是,不管埃隆和他率領的優秀的、不甘失敗的技術人員承受什麼樣的批評和謾罵,他們都會為「獵鷹1號」的發射而不懈努力。面對批評,他們只能用事實來反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