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晚年愜意與悲涼 一、才華流溢與嶺南心香

無論就東方故土還是從世界大勢來說,1949年都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這一年的9月19日,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率部起義,華北全部解放;25日、26日,國民黨新疆省警備總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率新疆省軍政人員先後通電起義,大西北全部解放;9月21日至30日,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各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分子的代表662名所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軍事上的空前成功強有力的推動著中華大地上共產黨時代的必然到來!正如在開幕詞中毛澤東所講的:共產黨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一點沒有絲毫的誇張,共產黨已經在創造著歷史,他們差不多已經徹底打敗了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這是一次頑強的東方意志同先進的西方科技之間的較量,相當程度上確是一個令部分人士費解的奇蹟;而且當下的形勢明白無誤地顯示,中國歷史未來的樣子也已拋不開共產黨的如椽巨筆。當時的劉少奇說得沒錯:「從此,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完全新的時代——人民民主時代。」朱德也有發言,他相信:「我們既然能夠團結一致開創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就一定能夠團結一致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把我們的國家引導到繁榮昌盛的境地。」想來,現代中國史上人們念茲在茲的民主,畢竟是個泊來的東西,中國社會的發展從來不曾有超越傳統的迅速便捷的烏托邦出現,即使確有民主,毫無疑問,那也應該是一個結合了自己的傳統的東西。共和國以後的發展以及陳寅恪自己的遭際對這些作了很好的史實性說明。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由毛澤東主持舉行第一次會議,一致決議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政方針,選舉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同日,首都北京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集會,隆重舉行開國大典。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如上選出的高層人物如毛澤東、林伯渠、周恩來、朱德等都曾不同程度地在陳寅恪的晚年的生命中觀見,從中我們既可以窺知陳寅恪的品格、情性和價值,也可以看到新中國高層對知識分子的政策和態度。

當日還舉行了大規模閱兵,蘇聯作家西蒙諾夫曾寫道:「北京故宮的前面是一個巨大的廣場。這支中國人民的軍隊,從頭到腳裝備著從國民黨分子那裡繳獲的美國武器……他們連續不斷地通過廣場,歷經兩個半小時。」朱德宣讀了總部命令,要求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餘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其後,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人民解放軍將白崇禧集團余部約17萬人殲滅於容縣、博白、廉江、欽州地區。11月22日桂林解放,12月4日南寧解放。11月下旬,人民解放軍在重慶南部的南川地區殲滅了國民黨宋希濂5個師和羅廣文兵團。30日蔣介石匆忙逃離重慶,當天重慶解放。到本年底,除西藏外,全國大陸已全部解放。正如1948年後許多人所預料到的,在同國民黨的博弈中共產黨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然而,戰爭終究不是什麼好東西。統計數字顯示1949年底全年工農業總產值只有466億元,主要產品產量普遍低於解放前的最高水平,鋼只有15.8萬噸(解放前最高年產90多萬噸),糧食只有2162億斤(解放前最高年產2774億斤),棉花只有559萬擔(解放前最高年產1698萬擔);財政赤字龐大,通貨膨脹,物價不穩,新國家建設的道路艱難險阻、困境重重。對於一路打仗的共產黨來說,這絕對是個嚴峻的考驗。

我們知道,在稍後的歲月里,共產黨一直努力工作,力圖向對其飽含希望的老百姓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由此,嗣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片片段段都和共產黨的語默靜止息息相關緊緊相連。

自然,這其中也包括陳寅恪。

不妨從陳毅說起。1923年入黨、一路戰功卓著的陳毅建國以後先後擔任過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56年10月16日下午,陳毅攜夫人張茜,在廣東省長陶鑄等人的陪同下到改名為中山大學的原嶺大陳寅恪家中拜訪。「有志藝文,但苦於行役和外務,業餘捧場而已」的陳毅絲毫未談及政治,而是很認真、很專業地同陳寅恪談起了《世說新語》及魏晉清談的話題。三年前陳寅恪還曾完成過一篇《書世說新語文學類鍾會撰四本論始必條後》文字,所以這在陳寅恪很感舒適。討論之餘,陳寅恪對陳毅副總理講他「對黨和政府幾年來給他的各方面的關懷與照顧,表示衷心的感謝」。

憑心而論,建國後相當一段時期內,陳寅恪的生活較諸解放以前好了許多,生活情況和工作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而這些都直接地與來自共產黨高層的關心相關甚密。種種資料顯示,陳毅之外,關心垂顧及陳寅恪的上層領導人還有周恩來、朱德、林伯渠甚至於毛澤東本人。竺可楨的日記就清楚記錄了一次周恩來親自過問陳寅恪的記錄,應該是在1954年1月28日科學院在政務院作報告的一次會議上,總理在總結中強調「要團結一切愛國分子,如陳寅恪,要考慮科學家待遇」云云。就在同一個月,當年日本弘文館同窗,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的林伯渠在廣州中大登陳宅看望了陳寅恪。20年代初曾留學德國的朱德元帥1958年到中大時也曾向接待者關切地詢問陳寅恪的情況。另據陸鍵東所著《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一書,大約在建國初幾年還有這樣的有關陳寅恪的「神話」流傳:其一,50年代毛澤東率中共代表團赴蘇聯訪問,閑談時斯大林向毛澤東打聽陳寅恪這個人,並說讀過此人的歷史著作。毛澤東答應回國後查找,後來查知陳寅恪在中大,便囑咐廣東省政府注意優待。其二,周恩來有一次在正式場合說過,光是憑陳寅恪不乘蔣介石派來的飛機去台灣這一點,陳寅恪的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毫無疑問,上引竺可楨的紀錄完全可以為第二個神話提供一點相似性的支撐說明。關於第一條,我們在蔣廷樞所整理的《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1954年條下所引陳流求轉錄1969年8月30日的吳宓日記有關李四光欲迎陳寅恪北上講學事中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文稱:

寅恪兄精神極好,撮要談述十二年來近況,始知李一平君有接洽龍雲投依人民政府、和平收復雲南之功,政府詢其所欲得,以二事告:(甲)請遷移吳梅(瞿安)師之柩歸葬蘇州。立即照辦。(乙)請迎著名學者陳寅恪先生居廬山自由研究、講學。政府亦允行。政府派李一平來迎,寅恪說明寧居中山大學,康樂便適(生活、圖書),政府於是特致尊禮。毫不繫於蘇聯學者之詢問也。

由此來看,儘管不見得確是斯大林問過毛澤東,不過當時蘇聯方面在中蘇外交往來中詢問過寅恪的情況應該是確有其事的。

上面如此,下面的組織也是。中山大學和廣東省對陳寅恪的工作和生活都相當地照顧。共產黨人陶鑄從心底里對知識分子陳寅恪的生活極是關切,甚至在他後來調北京行將被打倒的日子裡還不忘打電話給有關方面要求保護陳寅恪。這份關懷相當地真誠。同樣真誠的自然還包括中山大學的領導們。

用吳定宇的話來說,「校方對他是優渥照顧的」。據吳氏大作整理的資料來看,在沿襲著戰爭年代工薪分數制和供給制的20世紀50年代,陳寅恪的工薪分數是1000分,在整個康樂園中最高,約合人民幣舊幣270萬元。而且由於陳寅恪家生活實行供給,所以這1000分屬於凈得,而且至少從1954年唐篔所填的《中山大學教師登記表》中備考欄來看,當時學校每月還另行給陳寅恪家補助60萬元(摺合新幣60元),在那個年代這相當於三個學徒工人和一個半大學生的月薪。20世紀50年代中期實行工資制評定等級時,學校核心小組對陳寅恪的初評意見是「特級」。1956年在小汽車僅有三四部的情況下學校還做出決定,陳寅恪、姜立夫、岑仲勉三位教授可隨時乘坐,享受校長級待遇。同一時期中大學報也作出規定陳寅恪的文章享受20元的特級稿酬,較之一般水準高出四分之三。

嶺南的生活相當溫馨。對比來廣州以前的北平(新中國成立後已改名為北京)生活要好出了很多。從季羨林的回憶我們知道,「在解放前夕,政府經濟實已完全崩潰。從法幣改為銀圓券,又從銀圓券改為金圓券,越改越亂,到了後來,到糧店買幾斤糧食,攜帶的這幣那券的重量有時要超過糧食本身。學術界的泰斗、德高望重、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