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十字軍離析

在安條克被疾病與饑荒折磨,在戰鬥以及漫長的征途中遭遇數不勝數的災禍,環境如此艱苦以致這些在戰鬥中變得心硬如鐵的人們開始生啖人肉——也難怪在經歷了所有這一切後,當十字軍終於在1099年6月7日抵達耶路撒冷時,人們會深深地感到如釋重負,重拾歡愉。在隊伍終於抵達目的地時,一位編年史家忍不住喜極而泣地記錄下這一幕。

然而,要做的事還很多。耶路撒冷防守嚴密,城牆高聳,防禦工事和駐軍都已經備戰了好幾個月,就等西方的騎士們到來。十字軍將領們聚集起來,共商如何進攻該城,此時唐克雷德突發痢疾,退到城郊一處山洞裡休息。就在那裡,他居然發現了之前其他勢力攻城時遺留下來的建造攻城機械的物資。這是十字軍交好運的又一個時刻。 他們在當地收集有用的物資,隨後得知六艘熱那亞的船隻駛入了雅法港,帶來了供給品,還有繩索、鎚子、釘子、斧頭和短柄小斧。 儘管要把這批物資運回營帳中還須來回五十英里,穿越並不安全的地域,但這已經是天賜好物了,這直接決定了整場征討的成敗與否。

儘管已經聽聞了西方騎士們之前的多場勝利與赫赫威名,但耶路撒冷的守軍仍然有很好的理由認為自己能夠擊退他們的進攻。與安條克一樣,這座城市有著令人望而生畏的防禦工事。此外,進攻一方雖然數量依然可觀,但在之前長達兩年的征途中,其實力已經大幅削減,很多人戰死或病死。據估計,西方的軍隊在到達耶路撒冷時,其規模僅剩出發時的三分之一。 十字軍在城牆外所面臨的艱苦處境也能讓聖城內的居民們寬心不少。這一次,最主要的問題不是缺少口糧。正如沙特爾的富歇所言:「我們的人並非苦於沒有麵包或肉食。可這個地方非常乾燥,沒有供水,也沒有溪流。我們的人和牲畜都缺少飲用水。」

守軍早已預料到進攻的來臨,於是事先就把耶路撒冷城外的水井都堵死或下了毒。結果就是,十字軍從最近的水源地取來乾淨水,需要來回奔波12英里。他們把水牛或公牛皮小心地縫成袋狀,用於安全大量地運送水。敢於外出尋找水源者,都面臨著遭遇伏擊的風險。而等這些運水者回到營中,往往會引發激烈的爭吵,因為人們都非常乾渴,而天氣是那麼炎熱。有些人認為,自己冒險取回水不應只獲得同僚的感謝和讚賞,於是堅持要用水者付錢。結果就是,運回來的水並沒有公平地分發,而是以近乎搶劫的價格被售賣出去。即使對那些願意也有能力付錢的人來說,這也並非物有所值:這些水有時候非常污濁,充滿泥沙,有時甚至還有水蛭。骯髒的水會導致生病。有目擊者曾描述過人們飲用不幹凈的水之後如何開始劇烈嘔吐、痙攣,甚至還導致暴死。

至於那些無力從貪婪的同僚那裡買水的人,他們能做的選擇非常少。最有可能的水源是西羅亞水池(Pool of Siloam)。它位於耶路撒冷城牆外,源頭是一眼天然的泉水,適合飲用,至少在某些時段不會斷流。但想要接近水池就是另一回事了:由於水池非常接近城牆,從城牆上瞄準,就可能是致命的一擊。 有時還可能遇上伏擊,有些冒險前往的十字軍戰士就因遭遇埋伏而喪命,還有些人被俘虜,此後再無音信。

耶路撒冷的居民們還因為從強大的開羅維齊爾阿夫達爾(alAfdal)那裡傳來的信息而感到寬心。消息稱,他將前來解圍,15天後就能趕到。他的信使之一被抓住了,在重刑折磨之下說出了這個消息,而這讓十字軍感到警醒。他們的情緒因為一隻被蒼鷹中途攔截的信鴿攜帶的便條而更加緊張。便條中把西方的騎士們描述為愚蠢、莽撞並且毫無秩序,敦促阿卡和凱撒利亞的伊斯蘭總督們進攻十字軍,並強調如果他們這麼做的話,將會輕而易舉地有所斬獲。

西方騎士們的回應是,加緊實施攻克耶路撒冷城的計畫。1099年7月8日,他們舉行了一次莊嚴的遊行,騎士們高舉十字架,赤著腳圍著耶路撒冷的城牆行進,祈求上帝的幫助和憐憫。耶路撒冷城中的居民卻利用這個場合來盡情獵殺目標,用箭射殺正在圍城遊行的人們。在他們看來,這支邋裡邋遢又不斷遭受騷擾的西方軍隊,實在不足為懼。

當然,十字軍也不僅依靠上天的憐憫來獲得成功。他們迅速建起了兩座攻城塔,並即刻向著城牆立了起來,一座位於城的南面,另一座靠近護衛耶路撒冷西面的四方塔(Quadrangular Tower)。城中的守軍密切監視著攻城塔的建造和豎立,並相應地增強了防守並部署了資源。

在7月的酷熱中,十字軍又採取了一項在戰略上非常出色的舉動,並因此獲得了決定性的優勢。本來已經在四方塔附近豎立起來的攻城塔,在7月9日夜裡又拆掉了,改而移到城北豎立起來。他們已經確認那裡的防守更弱,地勢也更為平坦。 接下來,對耶路撒冷的進攻就正式開始了。他們很快就佔據了一條防守壕溝,摧毀了外城牆的一部分。隨後投石器提供了必要的掩護,軍中的弓箭手則製造箭雨傾瀉到守軍頭上。十字軍使用了一個巨大的攻城錘,足以在防護工事上敲開一個缺口,讓圍城塔能靠上主牆。為了掃清道路,他們沒有再拉回攻城錘,而是為了節約時間直接一把火把它燒了。圍城塔在熊熊火焰中逐漸架設到位,而工兵則開始從牆根下挖地道。其他人爬上圍城塔頂,與守衛城牆的兵士交戰,沒多久就在護牆上佔得一席之地。 忽然之間,耶路撒冷就開始顫抖了。

在城北的攻勢迅速取得進展之時,針對南面城牆的攻勢也同步展開。另一座設計精良、結實可靠的圍城塔早已架上了護牆。不過,事實證明,它的價值與其說在於對攻勢的幫助,還不如說在於吸引了火力,分散了守軍對其他地方攻勢的注意力。守軍們認為,他們在南面更容易遭受攻擊,因此主要把資源集中在那一面:耶路撒冷城中的15座彈射器,有9座都被部署來保護南面。其他一些能夠向基督教軍隊投射火球的裝置也主要集中在這裡。他們對南面的防守是成功的,圍城塔被燒掉了,西方騎士們傷亡也很慘重。他們的反攻非常成功,以致由圖盧茲的雷蒙率領的十字軍隊伍都打算撤退了。只是在聽說其他各處的進攻勢頭良好的消息之後,十字軍才重拾攻勢。就在南面的圍城塔被燒毀,油與箭雨傾瀉在西方騎士身上的時候,消息傳來——北面的同伴已經攻破了城牆,湧入城中。

耶路撒冷城中的抵抗迅速瓦解。守軍指揮官伊夫提克哈爾·阿德-達瓦拉(Iftikhar ad-Dawla)一心只管自己的安危,與西方軍隊的領導人做了一筆交易:他交出聖城,而十字軍則讓他安全撤到主塔中。他打算在那裡堅守到開羅維齊爾的軍隊到來。十字軍遵守了約定,讓他、他的妻子們以及選定的其他一些人安全離城。 但這位穆斯林將領本應該更小心提防點才是:邁阿賴努阿曼的總督也曾經在1099年春與博希蒙德達成了類似的協議,但他一出城就遭到了屠戮。

耶路撒冷城在1099年7月15日落入十字軍手中。拉丁文獻極盡想像之能事,盡情描述了西方人湧進城中時的情景:「有些異教徒被仁慈地直接斬首,一些人被從塔上射來的箭射穿,另有些人慘遭漫長的折磨後被扔進熊熊火焰中燒死。成堆的頭顱、手和腿被堆在家宅中和道路上,平民和騎士們就踩著屍體追來逐去。」

這場屠殺的規模是如此浩大,就連最為樂觀積極的見證者也不禁駭然:「幾乎整座城市都堆滿了死屍,倖存者只能把屍體拖到城門口堆起來,堆得像房子那麼高。這樣大規模的屠殺異教徒簡直聞所未聞,焚燒的屍體堆得像金字塔那麼大,除了上帝,誰也不知道到底死了多少人。」

另一位不在場的記錄者這樣回想了當時那場進攻的恐怖:「如果你在場的話,被屠殺者的鮮血必將浸潤你的腳踝。我能說些什麼呢?沒人活下來。女人和孩子,無一倖免。」 對血洗耶路撒冷的描述都是非常聳動、千篇一律的。但這種刻意誇大及對勝利者形象的勾勒其實也是有意為之——他們都以《啟示錄》為依據,意在強調基督勝利的非凡意義。

不過,其他一些文獻則揭示了與攻下耶路撒冷相伴的其他一些場景。一名被嚇壞的穆斯林作者宣稱,僅在阿克沙清真寺就有7萬人被屠殺,包括伊瑪目、學者和正直的人們。 猶太人也遭到屠殺,為當年基督被釘上十字架復仇的呼聲一直在傳揚。十字軍戰士們似乎不是在慶祝,而是在報仇雪恨。

有些人朝拜了聖墓,感謝上帝終於把他們帶到了目的地。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洗劫的慾望似乎永不滿足。十字軍戰士們聽到流言說,穆斯林為了逃過洗劫,把他們最值錢的財物都吞到肚子里去了。沙特爾的富歇稱:「你要是看到這樣的景象,該是多麼震驚啊!我們的士紳與兵士們,自從發現了薩拉森人的小伎倆之後,就在殺死異教徒之後開膛破肚,為從他們的腸胃裡取出他們死之前噁心地吞到肚裡去的拜贊特金幣!出於同樣的理由,幾天之後,我們的人把屍體堆得老高,一把火燒成了灰,這樣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