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和尚 吳單賈義列傳

太初年間,飛將軍李廣的孫子騎都尉李陵聽聞楚人剽悍,就到楚地去招兵。吳單本是楚地的獵戶,家境貧苦,無法在家鄉生活下去,就應徵入伍了。李陵一共在楚地招了五千人,他帶著這五千人到張掖和酒泉去,教他們射術和刀術,帶領他們與匈奴人作戰。吳單原本射術極佳,又跟李陵學會了刀術,作戰也很勇敢,還學會了騎馬,李陵很器重他,就提拔他做了百人將。

天漢元年,大將軍李廣利率五萬騎出征青海,皇帝命李陵出居延,向匈奴境內的浚稽山進軍,以牽制敵人的兵力,李陵就帶著他的五千步卒出發了。在草原上走了一月有餘,萬幸並沒有碰上大股敵軍,李陵很高興,在浚稽山紮下營寨後,就派部將陳步樂回長安去向皇帝報信。由浚稽山到長安去,有數千里遠,途中還有可能碰到匈奴人,陳步樂自己一個人自然無法回去,李陵又從步卒里挑選了八個射術和刀術都很精湛而且會騎馬的人,保護陳步樂回到長安去,吳單亦在其中。

在途中因為與匈奴人作戰又死去了兩個步卒,最後回到長安的加上陳步樂自己只有七個人。陳步樂向皇帝報告了李陵的軍隊已經到達浚稽山的好消息,皇帝龍顏大悅,封陳步樂為郎中,俸祿三百石,與陳步樂一起回來的六個步卒,也得到了殊賞。

然而壞消息很快傳來,李陵的軍隊遇到了匈奴軍的主力,李陵率五千步卒,邊戰邊退,箭盡糧絕,仍沒有等到救援,最後在退到距居延關只有數百里遠的地方的時候,被匈奴大軍包圍,李陵突圍沒有成功,只好投降了匈奴。

皇帝大怒,不僅剝奪了陳步樂郎中的頭銜,還要把他和他手下的六個步卒全都斬首。這時候,全國上下人等,都覺得陳步樂等人死有餘辜,唯有太史令司馬遷覺得陳步樂冤枉。司馬遷性情耿直,雖然皇帝正在大怒,但他仍然直言進諫道:「陳步樂回來的時候,李陵還在浚稽山下與匈奴作戰,他不可能知道李陵後來會投降匈奴,他其實是沒有什麼過錯的。」皇帝也知道自己殺陳步樂是殺錯了,就說:「如果他們能用錢或者用腐刑贖死,朕就放過他們。」

漢朝有用錢贖死的法令,不過那筆錢數額巨大,達到五十萬錢,不是一般人能湊得出來的。陳步樂出身晉陽的世家,傾家蕩產,倒是勉強湊足了這筆錢,幸運地撿回了一條命,他手下的六個步卒,卻湊不出這筆錢,而他們又不願接受用腐刑贖死的辦法——可憐他們沒有死在草原上,卻要死在長安,死在皇帝的劊子手的斧頭下了!

就在要執行死刑的前一夜,步卒們終於決定還是要想辦法活下去,於是他們對關押他們的獄卒說:「男子漢大丈夫,遭到腐刑的話,也沒有臉活下去了,如果皇帝能夠同意我們用別的刑罰來贖死,無論是劓刑還是刖刑,我們都願意接受。」幸運的是那個獄卒也是一個有良心有見識的人,他把步卒們的請求向上面報告了,皇帝此時怒氣已消,竟然破天荒地同意了,於是那六個步卒,包括吳單在內,都幸運地逃得一命,不過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有的失去了鼻子,有的失去了一條腿。

吳單失去了鼻子,沒有臉再回到家鄉去,只能留在長安,以屠狗為生。與他同行的另外五個步卒,有兩個回楚地去了,後來再也沒有得到他們的消息,還有另外三個也像吳單一樣沒有臉回家鄉去,無奈地留在了長安。這三個人中,有兩個像吳單一樣失去了鼻子,還有一個則失去了一條腿。然而留在長安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因為他們身上都殘留著受過劓刑或刖刑的痕迹,長安市井裡的人都看不起他們,更有一些人,知道他們原來的身份和受刑的原因,把他們視為叛徒和漢奸,還把這消息散布開來,終於,在一個月之後,有一位步卒因為受不了別人的污辱,從東市的旗亭上跳下來死掉了,還有一位步卒,也在不久之後,殺死了污辱了他的人,然後自刎而死。

和吳單一起在長安活下來的那個步卒,本名劉義,身長八尺,是以「角觝第一」稱雄於李陵軍中的。他和吳單一樣失去了鼻子,也不願回楚地去,因此留在了長安。他本來是想以幼時在家鄉學會的角觝謀生,但是長安人都看不起他,根本不願與他賭賽,劉義無法,只能在長安街頭遊盪。有一天他到柳市去尋食,偶然遇見了柳市有名的大俠萭子夏,萭子夏看他可憐,就讓他改名叫賈義,又讓他戴上青銅的半遮面的面罩,跟外面的人宣揚說他本是軹地的大俠郭解的門客,因為幫郭解復仇才失去了鼻子。郭解是有名的大俠,二十多年前被皇帝族殺了,但是在民間仍有極高的威望,而萭子夏又是當時長安第一有名的大俠客,他說賈義本是郭解的門客,大家自然都相信,願意與賈義結識,於是賈義就在長安生活了下來,還娶了媳婦,家境卻比靠屠狗為生的吳單要好得多。

吳單因為缺了鼻子,長安市內百姓又都知道他曾是李陵的步卒,不願買他的狗肉,因此生計艱難。吳單本是獵戶,看到只靠屠狗無法維持生計,就重操舊業——長安附近本沒有可以打獵的地方,除非跑到終南山去,但吳單卻嫌終南山太遠;城西的上林苑,是皇家苑囿,裡面有許多野物,於是吳單趁著夜色,翻進上林苑中,挑了個個頭不是很大的鹿,射殺了抬回去,在長安的黑市裡賣。鹿肉本不易得,長安的富戶裡面,有不少人成了吳單的主顧,因此吳單也漸漸在長安城內安定下來。

轉眼到了次年的春季,三月的時候,卻傳來了李陵的家人要被處斬的消息。原來李陵投降了匈奴之後,皇帝大怒,再加上皇帝的小舅子大將軍李廣利也大敗而回,朝廷上那些官員,見風使舵,把這次大敗的責任全都算到李陵頭上,唯有太史公司馬遷進諫道:「李陵以五千步卒,孤軍深入,沒有後援,與匈奴八萬騎兵纏鬥,斬敵上萬,退至邊境附近,箭盡糧絕,才不得已投降了匈奴,李陵心中必定還是向著大漢的,以後若有機會,他必定要乘時而起!」皇帝怒氣消後,也覺得司馬遷說得有理,就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帶兵到邊境上去,作李陵的接應。公孫敖等了一年多,不耐煩了,正好捉到一個俘虜,說李陵在匈奴教匈奴人練兵,公孫敖就把這消息報告給皇帝,皇帝震怒,覺得自己上了司馬遷的當,不僅把司馬遷關入獄中,更要把李陵的一家老小全都砍頭。

原本死刑都是要到秋後才執行,但這一回皇帝卻不耐煩了,要在春天殺人。砍頭的地點,定在東市的門口——這裡本是長安的刑場,以前就砍過不少人的頭,「七國之亂」時,御史大夫晁錯也是在這裡,穿著上朝的官服就被腰斬了的。

吳單以為李陵對自己有恩,他去找賈義,說要想辦法救出李陵的家人。賈義的媳婦這時已有身孕,自然不肯跟吳單去冒險,吳單也覺得僅憑兩人之力,要把李陵一家老小几十口從牢里救出,不太現實,就決定在長安到甘泉宮去的路上攔住皇帝的鹵簿 ,為李陵的家人喊冤。

於是他趁著夜色躲到長安城北的橫橋下,這裡是長安往甘泉宮去的必經之路。他赤裸上身,雙箭貫耳,在橋下等了一夜。天蒙蒙亮時,有大隊的車馬過來了,他就跳出來,跪在橋上,卻沒能等到皇帝就已經被開路的靜室令扔到河裡去了。吳單大喊:「我有話說!我要見皇帝!」但是靜室令們只嫌他礙事——他們半夜裡爬起來為皇帝開路已經很氣憤了,看到有不相干的人搗亂,自然不會客氣。

吳單並不放棄,遠遠地跟著皇帝的鹵簿,一直跟到了甘泉宮,他以為總會有機會接近皇帝的,因為甘泉宮周圍的防衛並不像長安城和道路上那麼嚴密。

皇帝的鹵簿綿延了數十里,皇帝坐在一輛由一百二十匹馬拉動的、寬達數十丈的巨大車輦之中,車上不僅有無數的金玉和流蘇作裝飾,更有數十宮娥陪伴著皇帝,以免他在路上感到寂寞。

甘泉宮在長安城北三百里處,宮內有通天台,高三十餘丈,台上有銅仙人托承露盤,到了夜裡,就有三百童男女徹夜而歌,聲震雲霄,皇帝在台上朝天而拜,期待仙人下降。吳單趁著白日里通天台疏於防衛爬上台去,躲在銅仙人後,到了晚上,四周都亮起火把,明亮如白晝,童男女們唱起求仙歌來,皇帝在銅仙人之下跪拜,吳單就跳出來,依舊是赤裸上身,雙箭貫耳,匍匐在皇帝腳下,高呼「冤枉」。皇帝看到突然有一個人跳出來,起初還以為是神仙下降,再看此人衣衫襤褸雙箭貫耳口呼冤枉,就知道又是來喊冤的小民,大怒,一揮手令身邊的衛士把吳單扔下通天台去。通天台雖然高,台下卻有很多草木,吳單又是步卒出身,因此僥倖沒有摔死,但也把腿給摔斷了。他在台下歇到半夜,聽著祈天的歌聲漸漸低了下去,看著皇帝又一次失望地離開通天台,才慢慢地爬起來,把耳朵上的箭拔出扔了,折了兩根樹枝作夾棍固定斷腿,又找了根棍子做拐杖,一路乞討著,垂頭喪氣地回了長安去。

吳單回到長安,備了瓮酒,到砍頭的時候,抱上斷頭台去,送李陵的家人上路。但李陵的老母和夫人,一看到吳單沒有鼻子,都知道他曾是李陵的步卒,竟不願接他的酒。原來她們也都以李陵投降匈奴為恥,竟是心甘情願地上了斷頭台,更有一個李陵的小兒子,年方八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