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歷史的車輪(有科普)+絕望的處境

大雨越來越大,李星洲沒有去後宮見皇帝,而是搬了把椅子,坐在衙門前擰眉沉思。

順著瓦溝的冰冷雨幕打在他腳邊,依舊渾然不覺。

這個時代的殘忍,是他無法想像的,在現代,生活在中國,手上有三五人命已經算罪大惡極之人,人人唾棄,個個害怕。所以,當他第一次在南方平叛時,目睹上萬人死亡,屍體成堆處理,可以堆成屍山,冷風箐河水被完全染成血河時他才第一次明白這個時代的殘酷。

但他知道還可以更殘酷,金人其實還算好,至少除去戰爭劫掠之外,對於普通百姓,他們抱有統而治之的觀念,這也是金人能夠短時間內滅掉北方第一強國遼國的原因。

但大規模戰爭就難免死亡,屠戮,搶掠,動輒就是數以萬計。但金國始終在遼東一代,從漢朝開始受漢王朝統治,也深受中原文化影響,所以金軍入主中原之後,稱自己才是中華正統,南宋是南方蠻夷。

而真正的殘酷還有蒙古的崛起,蒙古在東線戰場其實打得並不簡單,而蒙古三次西征東方人並不感興趣,所以其實中華文化圈的人很少明白蒙古文明毀滅機的恐怖之處。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之間、間接死亡人數肯定上億!

這個概念很多人難以想像,但這就是歷史,人類從來不是什麼白蓮聖母,血脈中的獸|性只要失去控制,什麼事都能做出來。

蒙古三次西征,滅亡中亞,阿拉伯世界,俄羅斯諸國,東歐諸國都被蹂躪一遍,亡的亡,沒亡的也被打殘,人口銳減十分嚴重,但無法統計,當時光是歐洲人口銳減就有幾千萬,但並不能完全歸結於蒙古,因為還趕上黑死病。

而東線戰場最為殘酷血腥,也最為艱苦,蒙古三次西征只用二十多年,可東面戰場卻是世紀之戰。

滅西夏用了二十一年,西夏接近六百萬的人口在戰後只剩一百八十萬左右,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直接或間接死於戰爭。

而蒙古最大的仇人金國更是經歷了慘無人道的屠戮,忽必烈自己估計他(和他帶領的軍隊)在金國境內屠殺一千八百萬人,經歷二十三年的蒙古和金國之戰後,原本金國4581萬餘人,到1234年蒙古滅金後人口僅剩475萬餘人,百分之九十的人直接或間接死於戰爭……

這種在西方,在西夏,在金朝的傳統也被蒙古人帶到南宋,當時南宋因為占城稻的普及,加上商貿發達,高度繁榮,人口突破一億大關,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人口破億的帝國。

不過隨後因為各種原因,內鬥,外部與金國連年戰爭等等,許多年後,到南宋與蒙古真正開戰的時候,南宋有六千多萬人口。

起初蒙古依舊實行走到哪屠到哪的優良傳統,但很快發現南宋人的韌性和鬥爭意志超乎想像,戰打了接近四十年,依舊僵持不下。

蒙古國只好改變策略,實行懷柔政策,重用投降的漢人將領,保證所有投降的城池局軍民的安全,局面才終於開始好轉。

最後,蒙古前後歷經四十五年,終於滅亡北宋,比起金國人製造的靖康之難,兇殘的蒙古人反而對宋皇族家眷給予善待。

但前後四十五年的漫長戰爭,南宋人口也從六千多萬,減少到四千八百萬,直接或間接有超過一千萬人在四十五年里死於戰爭,但考慮到延綿快半個世紀的漫長戰爭,再比起西方戰場,西夏戰場,金國戰場等的慘狀,已經好太多。

可即便如此,這也是李星洲難以想像的,以千萬計算死亡的漫長戰爭,屍體可以鋪滿一國國家,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他都無法想像。

但歷史的大方向已經驚人的收束在一處了,如果他不做什麼,在他有生之年,這些都很可能成為事實。

李新洲緊緊捏著四齣頭官帽椅的護手,手上青筋暴起。

金人南下不只是對中原的重創,也是蒙古崛起的第一步,其實蒙古和金國戰爭前期,金國是一直壓著蒙古打的。李星洲不知道現在有沒有鐵木真這號人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鐵木真得以舒服的統一蒙古諸部,很大原因就是原來的王國遼國滅亡(蒙古諸部先前臣服於遼國),而金國對草原並不感興趣,女真人對中原更感興趣。蒙古失去轄制,鐵木真得以安穩統一大多數蒙古部落。

其次,景國沒有河套地區,沒有遼東馬廠,所以以重裝步兵為主力,重裝步兵能打防禦戰,但野戰無法跟騎兵抗衡,騎兵就算打不過也能拖死你,超過五十斤的東西穿戴在身上,普通人別說打仗,炮一會兒都能累得氣喘吁吁。

所以一旦失去北方門戶燕山府,讓金國過岐溝關,進入中原,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就會成為金國大軍馳騁縱橫的理想戰場。

而再想據險而守,就只能退到淮河以南,一淮河流域為天險抵抗,如此江山就沒了半壁。

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

李星洲慢慢站起來,一下感覺壓力無比沉重。

歷史的大勢如滾滾車輪迎面而來,他遇上了一個風起雲湧的歷史轉折點,西方宗教的血腥碰撞,十字軍東征,阿拉伯保衛耶路撒冷,東方蒙古的崛起,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征服和屠殺。

對於景國,也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最重要的就是東面燕山府,西面大同府。

李星洲理了理思緒,從十二份戰報中去掉幾分重複的,最終挑出三分,分別來自三路大軍主帥,然後撐起雨傘出門。

走到外堂。

整個樞密院衙門氣氛沉悶,幾位值守官員加門吏一共八人,已經等候在大門屋檐下。

「王爺是要去見皇上嗎?「有人問。

李星洲點點頭。

「我們與王爺同去。」他們道。

他明白眾人好意,所謂法不責眾,在政治上也有這種效應,這些情報必然不是皇上想見的,盛怒之下可能遷怒他人,一起去可能更好些。

再者,前線戰敗,和樞密院多少也有關係,但至於多少,這都看皇帝的意思了,只是古代君主集權政治一直存在的弊端,追責全靠嘴,全看高層意思,皇帝覺得誰有責任,誰就有責任。

李星洲搖搖頭:「沒事,你們不用蹚這趟渾水,放心吧,不會出事,我心裡有數。」

「王爺……」眾人感激,還要說什麼,他打斷道:「你們繼續當值吧,打了敗仗,樞密院的事就更多了。」

「是,王爺!」眾人慾言又止,慢慢才逐一離開。

從樞密院到皇帝居住的坤寧宮並不遠,可今天走起來,卻無比漫長,大概是雨的緣故。

到坤寧宮門前,雨頓時小了許多,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十幾個太監正用掃帚賣力的把牆角積水掃進水溝里,全身淋得濕透。

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當初排水溝修得不好,現在再努力又有什麼用,就算掃進去,天上還會不斷下,但太監們顯然不敢不努力,他們沒有選擇。

他打著傘,在雨聲中隱約聽到了一牆之隔的舞樂聲,坤寧宮內想必是歌舞昇平吧,畢竟舉國上下都在歡慶呢。

這讓李星洲不由得又想到宋徽宗的鬧劇,匆匆忙忙給南京名字都取好,宣布歸屬大宋,結果兩次出兵,每次十幾萬大軍,都被遼國殘兵敗將大敗而歸,把大宋的家底都快打沒了,後來面對更加強悍的金人一面倒也就不奇怪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啊……這種天大的鬧劇,又在景國發生了,這可是要為天下人恥笑的。

不一會兒,掃水的太監發現他,就往裡通報,不一會兒貴臨小太監就出來了,笑臉迎他進去。

穿過生機盎然的正庭,李星洲在屋檐下收起雨傘,裡面正有宮女奏樂,還有皇上難道的笑聲傳來,另外一個聲音該是田妃的。

唉,在人最快樂的時候說最糟心的事,自己也是造孽啊……李星洲忍不住搖頭,一步跨了進去。

……

楊洪昭獃滯站在岐溝關城頭,遠遠看著北方,眼窩深陷,旁邊的親兵為他撐傘,同等的還有郭藥師,也撐著傘,可雨很大,兩人都濕了一半。

岐溝關很寬,至少超過十丈,長長的青磚城牆,中間夯土,寬過一半,橫貫東西。

岐溝關很不起眼,險要比不上居庸關,山海關,重要比不上玉門關,雁門關……因為它總是老二,第二。

以前史書中的那些強大王朝,兩漢,隋朝,都以此作為防禦北方外族的二線防線,一線是山海關,居庸關,燕山府,大同府……

可到景朝,燕山府,大同府,居庸關,山海關卻都在遼國手中,這些險要反成他們的阻礙。

楊洪昭也是這樣一個人,永遠是第二,起初因為冢道虞,冢道虞的存在如天上日月,星辰無法與之爭輝,他是景國立國兩百餘年來,唯一一個武功能和開國太祖平起平坐的人。

以前有冢道虞,楊洪昭再努力,再立功,在他面前也只是平平無奇。

好不容易等到冢道虞老了,沒精力出征,他成為資歷最老,經驗最豐富的老將,終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