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府每日熱鬧,初春正午暖意,康親王正吩咐下人準備酒宴,今日是平南王與他相約之日。
皇上基本已經跟他明示了,這種情況下他更加不能怠慢。
他能在奪嫡之爭中安然無恙做著逍遙王爺,自有門道,並不是僅僅靠著裝瘋賣傻,遠離朝堂就行。
正在他吩咐這些的時候,管家進來了。
康王一見管家就大概猜到什麼事,臉色不好起來,「你又來說事?」
管家點點頭,一臉為難:「王爺,這……」
「你直說吧,又是賬房虧空。」
管家點點頭。
康王捂著腦袋,「你別跟我說,我不想聽。」
「可王爺,我都說了……」
「那你還不快出去!」
「王爺,這總不能放著不管吧……」管家攤手,一臉委屈。
「罷了罷了,本王會想辦法好了吧。」康王不耐煩地說。
管家這才點頭,連忙退下。
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是如此,外人看來他兒孫滿堂,妻妾成群,該是享盡齊人之福才是。
可兒女妻妾多了,服侍的下人也多,置辦的車馬衣冠,府邸院落,柴米油鹽,胭脂水粉等等……
樣樣都是錢吶!
每每想起他就頭疼,朝廷給的供奉確實多,南方也可以收到一些租子。
但供奉只是普通皇家子嗣的供奉,可不夠大手大腳的子女花銷,要想有高供奉,必須有身份才行,而王府他幾十個子女中,只有李琪有本事,得皇上皇后喜愛,封為永明郡主,其餘子女都沒太有本事的。
支走管家,他揉揉眉頭,每次虧空,他要麼通過找親戚朋友借一些,要麼就找皇上要一些。
可現在朝廷出兵,正是花錢如流水的時候,他也不好意思找皇上要。
而親戚朋友那邊……咳咳,其實他已經欠著很多了,不過他是康親王,別人也不好來王府催債。
康王起身,從屋外叫來下人,然後道:「你去把郡主叫過來。」
「好的老爺。」下人匆匆去叫人了。
康王一邊喝著茶,一邊閉目冥思,不知在想些什麼。
……
不一會兒,明動漂亮的女兒像一陣清風進來,她總是那麼獨特而吸引人。
「父王,你叫我|幹嘛。」她不失禮數,又輕快活潑。
康王大笑,讓女兒坐下,越是見女兒這樣,心裡就越是難受,有時他也不忍,想讓女兒自己去選,自己去挑。
「永明啊,爹有事想跟你說。」康王躊躇措辭,有些憂鬱的開口。
永明郡主自己端起茶杯,小口喝著:「父王,你有事就直說唄,跟女兒還有什麼不能說的。」
康親王嘆口氣,「唉,以前你還小,爹也不想跟你說,可你一轉眼,就成大姑娘了,今年都十九了,有些事爹爹不得不跟你說……」
「父王,有什麼難處就直說,我也是康王府的一員,理應為父王分憂……」見父親突然如此認真,永明郡主也嚴肅道。
康親王低聲道:「當年我還有皇子,我們那一輩的嫡出皇子有五人,可活到今天的,只有當今皇上……」
永明郡主嚇了一跳。
康親王做了一個噓聲的動作:「皇家無情就是如此,實話實說,爹爹當初不過站對了位置而已。
可現在我老了,大小問題也隨之而來。有我在一天還好,你的眾多兄弟姐妹還有你,暫且有依仗,只怕我哪天仙去,從此康王府就無依無靠了……」
「父王一定會長命百歲的。」
「哈哈哈,傻女兒,父王當然也想,可歲月不饒人,有些事這幾年就必須定下來,這其中最大的一樁就是王府的未來,康王府,你的眾多兄弟姐妹,還有你,要何去何從……」康親王輕聲道。
說著搖頭:「當初你被皇后娘娘還有皇上誇獎喜愛,又封為永明郡主,在你眾多兄弟姐妹里,就你最有出息。
父王當時又是驕傲,又是高興,可心裡還有些擔心。」
永明郡主靠過來,輕輕枕在父親大腿上:「父王……」
「高興驕傲的是女兒有出息了,擔心的是一個郡主尊號,以後王府重擔也會落在你肩膀上……」
「父王,女兒不怕。」永明郡主道。
「呵呵,爹爹當然知道你不怕,我的女兒什麼時候怕過,只是……只是不忍心讓你受委屈。」康親王道。
「那天皇上叫我去說話,基本已經確定下來,太子去江州,就是給平南王讓道,這次大軍北上,皇上也把向來能征善戰的平南王留在身邊,為的就是讓他多學習揣摩。
如今大局已定,若不是皇上要打仗,怕亂人心,早就廢了太子。」
「父王的意思是……」
「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想跟著保我康王府前程未來,就要討好平南王。」康親王道。
「女兒知道了。」永明郡主點點頭:「以後不給他臉色就是,不過他那個隨從著實可惡,登徒子一個,還是個毫無學識的武夫,也敢污我!」
「咳咳,那是平南王心腹,也要多擔待。」
「哼,大不了我不當面罵他就是。」永明郡主道。
康親王放心下來,然後道:「待會平南王會來,到時我便帶你作陪,可不許給人臉色。」
「知道父皇,我能忍住。」
「特別是那狄至,父王知道你恨他。」
「明白了,本郡主不跟粗野武夫一番見識……」
……
李星洲騎著梅雪,狄至跟在身側,身後還有四個幫忙帶東西的護院。
「王爺,待會屬下就跟幾個弟兄在外面候著,等王爺出來吧。」狄至騎著馬突然道。
「為什麼?」
狄至猶豫一下,拱手認真的說:「王爺,屬下不過小吏,還是……粗野武人,難現門面,在外面候著是敬重康親王府,禮數周到。」
「哈哈,你怎麼說也是我新軍副指揮使,朝廷四品將軍,怎會見不得門面。」李星洲否決他的請求。
狄至臉色尷尬,低頭道:「王爺,四品……那也是武人……
朝中貴人大多不喜武人,今日王爺跟康親王想必有大事要談,若是因屬下引得不快而壞事,豈不以小失大,我也心中難安。」
他說著拱拱手,感激的說:「王爺待兄弟們如何大家都知道,向來不以文武分人,不以草莽看我們,屬下和兄弟們心中感激不盡,可是……
可是王爺,天下不是人人都像王爺這般心胸豁達寬廣,毫不偏見。
若在王爺的王府或是軍中,屬下都會遵循王爺教誨,昂首挺胸,絕不妄自菲薄,可這次是有求於人啊……」
李星洲心裡其實明白,說道:「你是擔心永明郡主的態度吧。」
狄至沒回答,算是默許了:「王爺,康親王府就一個郡主,康親王寵愛由此可見,若是惹郡主厭惡,會壞大事。」
其實文武分立歷朝歷代都有,但是像景國這樣從中央制度上讓武人低文人一頭的確實少見,後世也不多。
景國武官最高的驃騎將軍為從一品,而文官從一品的就有參知政事,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而在之上正一品還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
可正一品武事官職只有一個,樞密使。
且樞密使之前長期都是由文官擔任,直到這一朝,出了個冢道虞,戰功赫赫到如果他不是樞密使,那天下人都覺得不妥的地步,才讓武人暫時重掌武官的最高官職。
但冢道虞一退,下一任樞密使本來是準備何昭或者羽承安的,也就是說,最高武事官職再次由文官擔任,還有設三衙分兵權。
這種重文輕武是不著痕迹的,自上而下,影響深遠。
當年大宋每年文舉四百,武舉兩人,而今景朝沒那麼嚴重,文舉幾十,武舉……一人。
嗯,從比例上看確實比大宋重視多了。
所以景國自上而下,其實都若隱若現透露出文悅武嬉的氣氛,特別貴族權門。
像他小姑永明郡主對狄至的厭惡,李星洲能感覺出來,一些是因為狄至在自己命令下確實不小心輕薄她,另外一些就是那種刻在骨子裡對粗野武夫的厭惡。
若狄至是個文人,彬彬有禮的跟永明郡主道歉,文縐縐說上幾句「無心唐突,萬望姑娘見諒」之類的話,早就被原諒了。
敏銳的狄至也察覺出來了,只是他沒說。哪怕他在皇帝遇刺的時候帶兵救駕,哪怕他在南方悍勇殺敵,救國民於水火,這種偏見也不會減少。
這種偏見是非常要命的。
當初大宋之所以那麼能送,又那麼堅挺,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大宋其實也是將星輩出的,可偏偏大宋與唐、漢最不同。
最大的一點區別就是,如果去看唐、漢兩朝,能征善戰,封侯拜將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