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學長,我是林州中醫學院的,聽說實習的時候很辛苦,我們該怎樣才能在實習的過程中多學一些東西,不浪費這一年的時光。」
「實習肯定是很辛苦的,想要在實習中多學習一些東西其實我剛才已經說了,還是要多看,多想,多練,多問。」
「在醫院實習的時候,要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把在學校學到的和自己看到的接觸到的相互結合起來,醫院的老師們其實是很和藹的,你們不問,他們大都不會主動說,可只要你們詢問,他們都是會講解的。」
很多實習生都覺得實習苦,實習期間醫院的老師們根本不負責,也不傳授什麼東西,特別是內科的實習生,乾的最多的其實就是抄寫病案。
要知道,東西是給自己學的,不是給人家醫院的老師學的,在實習的時候,要懂得發現疑惑,懂得去找問題,找到問題然後去詢問,醫院的老師們大都會講解清楚的。
如果說學校的學習屬於被動學習的話,那麼出了學校進入醫院就要學會主動學習。
「作為實習生,作為新人,老醫生為了避免出錯,是不會輕易讓新人上手的,這個上手指的是參與治療,卻不會阻止你們去了解患者的病情……」
方寒說到這裡的時候,任海強插了一句嘴:「我在這裡說一下,方醫生去年實習的時候,每天早上四點鐘就會到病房查房,晚上十二點才會離開醫院,這個查房正是方醫生自我學習和自我了解的一個過程……」
「早上四點?」
不少實習生嘴巴大張,這個事屬於江中院一些醫生知道的情況,他們這些實習生還真不知道。
「早上四點起床,晚上十二點下班,怪不得方學長這麼厲害。」
不少實習生都有些瞠目結舌。
方寒沒有反駁,他雖然有系統在身,可是查房這個事並非只有他能做,作為實習生,只要你勤奮,願意去了解患者的情況,在不干擾醫生治療的情況下,是沒人會說什麼的。
很多新人覺得進了醫院上級醫生不給機會怕出錯,卻不去想什麼情況會出錯。
單純了解患者病情的話,怎麼可能出錯?
不參與治療,不亂說話,只是了解自己了解的,掌握自己掌握的,遇到難處去詢問,沒有上級醫生會隨便訓斥這樣的實習生的。
「我給大家說一個主意,做筆記。」
方寒道:「其實很多中醫人都有做筆記的習慣,特別是剛開始學醫的都會有跟師筆記,只要把自己所發現的記錄下來,把老師治療的經典案例記錄下來,不懂的時候詢問,沒事多看看筆記,我相信一定會打有收穫的。」
「做筆記?」
不少實習生都急忙把方寒的建議記在了心中。
邊上的任海強連連點頭。
方寒說的不錯,確實很多學習中醫的人都有做跟師筆記的習慣,特別是傳統中醫人教徒徐,跟師筆記甚至成了學習任務的一部分,只不過在醫院,正如方寒所說,在學校是被動學習,在醫院則是主動學習,你不主動,沒人會催促你的。
醫院缺人,但是缺德永遠都是天才,缺德永遠都是勤奮好進的,你自己不主動,沒天賦,最終只能被淘汰。
說句不客氣的,醫療行業還真不缺學霸,能考上醫科大的學習成績都不差,哪怕是方寒,當時的成績也並不差,只不過達不到江州醫科大的錄取線而已。
哪怕林州中醫學院比不過江州醫科大,可能考上林州中醫學院的人,絕對沒有差等生。
在這種學霸雲集,天才雲集的地方,你努力尚且都不一定能超得過別人,不努力,那就只有淘汰一途了。
「方醫生,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真正的上手?」有實習生高聲問。
「當你覺得你自己可以的時候。」
方寒笑著道:「學醫比的不僅僅是醫術,特別是中醫,醫術和用藥其實只是一部分,同時還有謀略和氣魄,錘鍊和統領。」
「很多人都知道『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這個諺語,意思是上等醫生能醫治國家的弊病,中等醫生能醫治人的弊病,下等醫生能醫治身體的各種疾病,有人知道它的出處嗎?」方寒問。
台下的實習生們頓時安靜了下來,都開始思考,這句話可以說凡是學醫的人都知道,沒學過醫的有不少人也知道,可出處還真沒人注意過。
大概半分鐘左右,才有一位女生緩緩舉手,正是第一次訊問方寒又女朋友沒有的那位。
「你來說。」方寒伸手一指。
「這句話出自《國語·晉語八》。」
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
「回答的很對。」
方寒笑著壓了壓手:「這句話正是出自《國語·晉語八》,除此之外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診候》裡面也有說過:『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
說到這裡,方寒又問:「那麼有人知道我說這個典故的用意是什麼嗎?」
下面稍微安靜了一小會兒,稀稀拉拉的有幾個人舉手,方寒點了一位舉手最早的男生。
這位男生站起身,靦腆的笑了笑,這才道:「方醫生您的意思是治病救人和治國是一樣的道理,醫術次之,人品最重,品行、毅力、膽魄都是關鍵。」
方寒壓了壓手,示意對方坐下,點頭道:「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剛才有人問什麼時候可以上手,我說了,自己覺得自己可行的時候,當你自己有了自信,覺得自己可以,那麼就有資格上手,如果你自己都沒有自信,心中都猶豫不定,如何用藥,如何治病?」
「作為一名醫生,不自信,品行不端,醫術再高也不能成為名醫,當醫生和當官一樣,品行不夠,文采越高,學歷越高,能力越大,禍害越大。」
「唐代有兩位醫術高明的大家,一位名孫思邈,一位名狄仁傑。武則天時名相狄仁傑,醫道很高,有針到病落的故事。當時有朋友勸他安業行醫時,他說:『吾之志在醫國,行醫治病,乃方士之事。』」
「而孫思邈同樣醫術高超,比起狄仁傑更是強了數倍,唐高宗李治要孫思邈出來做官時,孫思邈則說:『上醫醫國,吾不能也,次之人,吾所樂也。』」
「狄仁傑和孫思邈都精通醫理,一人為名相,一人為名醫,路不同卻道相同。」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學習貴在心,去年我實習的時候郭文淵郭老送給我們那一批實習生一句話,今天我把這句話再次送給大家,『學海無涯苦作舟、醫途漫漫心做秤』,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