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霸主之路 第七十三章 中亞鐵路通車

挑撥俄奧關係,一直都是不列顛的國策。儘管沒有取得實質上的效果,但是英國政府還是不遺餘力的在推動。

論起耐心來,估計全世界都沒有幾個能和英國人比的。

在這個兩千年未有之變局的當口,整個人類社會都變得浮躁了起來。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一項外交政策的,絕對是鳳毛麟角。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耐心也在不斷的下降,政治也沒有能夠例外。

在這個越來越看重短期利益的時代,要長時間堅守一項國策,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從這方面來看,英國人能成為19世紀的霸主,絕對不是什麼僥倖。

作為時代的弄潮兒,不列顛一直奉行的都是實用主義。在他們看來,陰謀也罷,陽謀也好,只要有效果就行了。

萊昂德羅的手段雖然不入流,還是引發了莫洛斯對維也納政府的不滿。儘管這種不滿情緒,暫時還影響不到國際局勢,但是情緒是可以積攢的。

能夠要是克制情緒,一直保持理性的人始終都是極少數,莫洛斯公使顯然不是其中的一員。

懷著滿腔不滿的莫洛斯,在給聖彼得堡的電報中,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話。

都不需要添油加醋,光「第二羅馬帝國」的稱號,就足以令尼古拉二世發飆了。

這年頭歐洲世界對羅馬的執著,遠超後世的想像。幾乎每一個歐洲國家,都在想辦法讓自己和羅馬扯上關係,彷彿這樣能夠讓他們變得更加高貴。

對尼古拉二世來說,羅馬就顯得更加重要了。要知道沙皇的皇冠就來自於東羅馬帝國,羅馬問題已經牽扯到了沙皇皇位的合法性。

如果神聖羅馬帝國這個西羅馬繼承者,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嫡系繼承人,那麼俄羅斯帝國這個東羅馬繼承人就尷尬了。

涉及到了皇冠問題,尼古拉二世自然不會讓步。

只是現在喊出「第二羅馬帝國」的只是歐洲媒體,自始至終維也納政府都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做出過明確表態。

這就尷尬了。總不能因為歐洲媒體喊口號,就跑去維也納抗議,讓他們將「第二羅馬帝國」改為「第二西羅馬帝國」吧?

真要是這麼幹了,估計全世界都要看笑話了。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是暴露了自己的心虛。

一陣鬱悶之後,最終尼古拉二世還是啥也沒幹。不過擺脫神羅的決心,倒是變得越發強烈了起來。

成年人的世界,裂痕一旦產生,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想要彌合幾乎是不可能的。

俄奧之間的間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了,早在亞歷山大二世時代就產生了,現在無非是進一步擴大。

唯一不同的是今時不同往日,維也納政府對聯盟的需求一直都處於下降狀態,彌合兩國間隙的動力越來越小。

……

伴隨著一陣共鳴的禮炮聲響起,對歐亞政治影響深遠的中亞鐵路主幹線,終於在1899年6月16日通車了。

稍微有點兒國際常識的都清楚,這條西起莫斯科南至阿富汗地區的鐵路通車,帶來的影響力。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倫敦和聖彼得堡。相比英俄之間的戰略衝突,俄奧之間的那點兒小間隙,根本就不算什麼大事。

親自參加完通車儀式後,尼古拉二世很快就從興奮轉為了煩惱。

伴隨著鐵路主幹線的通車,俄羅斯帝國內部的反英情緒一下子高漲了起來,「南下印度」再次成為了社會熱門話題。

和民間的狂熱相比,沙皇政府高層現在表現的格外冷靜。

普通人只看到了南下印度的財富,忽視了其中的風險,只要稍稍引導,很容易就迷失了自我。

作為政府高層不行,他們必須要全面考慮南下印度的風險與收益,進行全面綜合評估。

……

謝爾蓋·維特首相:「中亞鐵路主幹線通車是一件好事,這有利於我們加強對中亞地區的控制。但是國內突然興起的戰爭狂熱情緒,就有問題了。

英國人的實力可不弱,我們和英軍又不是沒有交過手,他們的陸軍除了數量略少外,戰鬥力並不比帝國軍隊差。

不列顛在印度地區經營了上百年時間,我們多次策劃印度獨立運動均以失敗告終,也從側面證實了英國人在當地統治的根深蒂固。

只要英國人願意,就能夠輕鬆從當地武裝上百萬印度人和我們作戰。上一次對英戰爭中,我們就已經領教過了。

儘管這些殖民軍的戰鬥力並不強,但是架不住印度人多。就像是糞坑裡的蛆蟲一樣,根本就是殺之不絕。

一旦南下戰略啟動,就註定是曠日持久的大戰。帝國的財力有限,根本就無法支撐長年作戰。

結合目前的國際局勢來看,現在啟動南下戰略,很容易讓人漁翁得利。

如果能夠奪取印度也就罷了,帝國也不算白忙活。怕就怕英國人被逼急了,直接向神聖羅馬帝國妥協,選擇和我們死磕到底。」

謝爾蓋·維特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印度可是英國人的命根子。英國人世界的霸權,本質上就是建立在擁有印度的前提之下。

喪失了印度,大英帝國的國力至少要縮水四成,重要性僅次於本土。真要是逼急了,倫敦政府還真有可能放棄霸權保衛印度。

看看維也納政府的殖民習慣就知道了,他們明顯更偏好人口稀少的殖民地,人口眾多的印度根本就不是他們的菜。

只要維也納政府不謀求印度地區,英國人肯放棄世界霸權,兩國之間就有妥協的可能。

真要是英奧兩國妥協了,俄羅斯帝國就成悲劇了。不僅替他人做了嫁衣,還將自己送入了危險境地。

俄奧同盟只能夠保障西線穩定,並不代表著維也納政府就一定會支持他們。在過去的歲月里,俄奧兩國可是一路互坑著走過來的。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首相說得不錯,現在的國際局勢,確實不適合啟動南下戰略。

中亞鐵路的主幹線雖然通車了,但是支線鐵路建設才剛剛開始。奧地利人對我們的援建計畫已經結束,剩下後續工程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干。

僅憑一條主幹線,根本就無法支撐大軍南下作戰的後勤。冒然採取行動,只會徒勞無功,白白浪費寶貴的國力。

現在麻煩的是,英國人根本就不信任我們。自從中亞鐵路通車的消息傳開後,英國政府就三番五次向阿富汗地區增兵。

目前駐紮在邊界地區的英軍數量已經超過50萬,儘管這些部隊大都是殖民軍,對我們前線的壓力仍然不小。

如果英國人趁我們建設鐵路支線的時候,率先挑起戰爭,帝國會非常的被動。」

不信任是必然的。無數的經驗告訴了世界,作為毛熊的鄰居,要是不隨時保持高度警惕,早晚都要吃大虧。

英俄矛盾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第一次近東戰爭(克里米亞戰爭)開始,兩國之間的關係就從來沒有好過。

……

南下戰略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反對,作為陸軍大臣的葉夫根尼臉色非常的難看。

在他看來,南下印度確實存在風險,但是這個風險絕對沒有眾人說得那麼嚴重。

「英奧妥協」,如果真有那麼簡單,這個世界也沒有那麼多紛爭了。任何事情,一旦涉及到了利益,都不可能簡單。

世界霸主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名頭,同時還伴隨著大量的利益。無論是金融上的收割,還是對外貿易上的便利,都足以令人趨之若鶩。

這麼龐大的利益,根本就不是某個政客說放棄,就能夠放棄的。要不然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霸權爭奪戰了。

知道歸知道,但是葉夫根尼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進行反駁,畢竟耍嘴皮子一直都是文官們的強項。

猶豫了再三過後,組織好語言的葉夫根尼緩緩說道:「諸位,南下印度的風險固然不小,但是其中的收益更大。

當今世界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國之間的鬥爭更是白熱化。在過去的數十年里,已經多個強國在競爭中衰落了下去。

翻翻歷史書,我們就會發現,現在的局勢和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不一樣,繼續用原來的老觀念看待問題,那是要吃大虧的。

眼下全世界稱得上列強的國家,也就不列顛、神聖羅馬帝國,再加上我們一共三家。

強國數量在不斷減少,這意味著多極並存時代正在消亡。如果帝國不想成為下一個衰落的大國,那麼增強實力就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

可是我們現在卻是搖擺不定,時而向西、時而向東,不斷的分散國力,連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都沒有,這樣下去是要吃大虧的。」

明晃晃的指責之意,葉夫根尼連掩飾都懶得進行了。看得出來,他對沙皇政府近些年的戰略是相當的不滿。

「向西」,自然指的是駐軍法蘭西。在外界看來,沙皇政府駐軍法蘭西主要是為了勒索戰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