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霸主之路 第六十六章 最佳盟友

伴隨著經濟回暖,維也納政府的財政收入,也緊跟著水漲船高。政府不會留著錢下崽兒,財政收入都是要花出去的。

1897年才過了不到一半,各部門就已經開始磨拳擦掌,準備爭奪來年的預算。

皇帝出去度假了,預算分配的決策權就落到了皇儲頭上。大家都看出來了,這明顯是皇帝在給兒子鋪路。

沒什麼好反對的,儘管皇帝的身體依舊健康,但那也是67歲高齡的人了。在這個人均壽命不到50的年代,完全稱得上「高壽」。

誰也不能保證,年邁的皇帝會不會在某一天,就突然見了上帝。從這方面來看,提前鍛煉一下皇儲,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同東方皇權鬥爭的血腥,歐洲的繼承法案相對完善,即便是偶有鬥爭,那也沒有到殘酷的地步。

至少哈布斯堡王朝內部鬥爭沒有那麼激烈,要不然弗朗茨的伯父斐迪南一世,也不可能繼承皇位。

在這種背景下,提前讓皇儲代行皇帝職權,雖然出現的次數不多,但也不是沒有先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弗朗茨自己,從大革命過後,就以皇儲身份代行皇帝職權,攝政委員會還是乖乖的交了權。

規矩就是規矩,只要大家都堅持遵守,就不會出問題。

到了腓特烈這裡也一樣,甚至局面還要更好一些。

畢竟,弗朗茨還活得好好的,只是跑出去度了個假。儘管這個假度得時間有點兒長,但那也無傷大雅。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皇帝在上面壓著,下面的不管有什麼想法,都得先給憋著。

別看弗朗茨很少折騰,但是維也納政府的官僚們永遠也忘不了「萬人齊罷官,百人火葬廠」的精彩場面。

真要是有人用心統計,就會發現弗朗茨時代落馬的官僚,要比哈布斯堡王朝創立幾百年時間的總和都要多。

當然,時代不一樣沒有可比性。神聖羅馬帝國現在的公職人員數量,也遠遠超過過去任何一個時期。

面對一個敢於打破「法不責眾」慣例,並且還要加重處罰的皇帝,沒有任何敢人敢作妖。

這些都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經驗教訓。

從公務員考試體系建立開始,任何人都有了一幫子替補人選。從前那種官僚集團的超然地位,早已不復存在。

……

放下了手中的公文,腓特烈一臉無奈地問道:「尊敬的大臣閣下,你能告訴我,海軍這次造艦的目的是什麼?」

「尊敬」兩個字明顯是加重了語氣,看得出來腓特烈對海軍部遞交的「造艦方案」,那是非常的不感冒。

表面上來看,僅僅只是幾條戰列艦、幾十條巡洋艦和驅逐艦隊。以神羅海軍的規模來看,每年都要更新換代一部分軍艦,一次性建造這麼多軍艦並不算過分。

問題就出在了「軍艦更新換代」上。

神羅的軍艦退役也是有嚴格規定的,要麼是性能確實跟不上時代,要麼是能夠把二手軍艦賣出去,否則就必須要等完成服役期後。

經過了前面幾年連續的更新換代,現在恰好處於一個空窗期,未來三年之內都沒有主力艦退役。

沒有退役就沒有替補,在海軍編製不變的情況下,未來兩年之內,政府都不會額外撥款建造主力艦。

沒有額外撥款,海軍每年能夠拿到的軍費有限,自然支撐不起眼前這份造艦計畫。

如果只是多造幾十艘軍艦,無非是一兩千萬神盾的事情,作為一個親手操縱價值數十億石油公司上市的主,腓特烈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問題是海軍從來都不只是軍艦的事情,一旦軍艦數量增加了,那麼海軍編製也要跟著增加。

看似只是想多造幾條船,實際上卻是要擴軍。那就不是一兩千萬能夠搞定的了,而是每年都要增加上千萬神盾的開銷。

神聖羅馬帝國可是一個陸權國家,海軍要是增加了軍費,陸軍那邊肯定也不會含糊,空軍多半也會跟著湊熱鬧。

國內的這些都只是小問題,最麻煩的還是國際上。英國人可是盯得死死的,神羅海軍擴編皇家海軍肯定會跟進。

不用懷疑,新一輪的海軍軍備競爭就被點燃了。到時候無論願不願意,維也納政府都要被動的跟著英國人玩兒「下餃子大賽」。

稍稍使用大腦思考一下,腓特烈就知道海軍部的造艦計畫是一個巨坑,一個能夠將維也納政府新增財政收入全部吞噬掉的巨坑。

拋開國際影響不說,錢都花在了軍費上,他這個皇儲還拿什麼搞政績?

弗朗茨讓腓特烈監國,就是讓他趁機刷政績,向外界證明自己的治國能力,為未來繼位增加聲望的。

要是把錢都拿去和英國人玩兒「下餃子大賽」,估計除了海軍之外,所有人都要對他這個皇儲不滿了。

腓特烈又不是威廉二世,從小就擁有一個海軍夢。在維也納長大的腓特烈,可是深受大陸文化影響,是一個典型的陸權主義者。

對英國人的海上霸權,腓特烈一直都非常的不屑。海上霸權再牛逼,能夠比得上亞歐非三洲的霸權么?

在神聖羅馬帝國,最流行的理論還是「得世界島者得天下」。至於海上霸權,那只是大陸霸權的附屬品。

等神聖羅馬帝國消化完了勝利果實,英國人的海上霸權是讓也得讓,不讓也得讓。

所以腓特烈現在看海軍大臣的眼神,就是「這是一個壞人,居然想要害我」。

似乎是對皇儲的不滿已經早有準備,卡斯塔格尼不慌不忙的回答道:「殿下,英國人最近太閑了,我們必須給他們找點兒事做。

眼瞅著中亞鐵路就要通車了,我們有必要給俄國人創造一個機會,借俄國人的手消耗英國人的國力。

如果進展順利的話,不等新一輪的英俄戰爭結束,我們就可以從英國人接過海洋霸主的重任了。

在此之前,我們要是不多造點兒軍艦,又如何能夠履行霸主職責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維也納政府就喜歡上了把俄國盟友當棋子用。

現在要取英國人的海上霸權而代之,海軍部的第一反應就是:讓俄國人先上。

翻開歷史書就會發現,最近幾十年,維也納政府對上的所有大敵,俄國人都先一步上去幫忙揍了一遍。

第一次近東戰爭(克里米亞戰爭)中,揍了英法奧斯曼,為奧地利兼并南德創造了基礎;

兩次普俄戰爭中,幫忙廢掉了普魯士,成功的避免了神羅為統一爆發內戰;

後面的幾次近東戰爭,也是俄奧兩國一起打的,成功的幹掉了奧斯曼帝國;

歐陸戰爭俄國人雖然缺席了,但是在打壓法蘭西的問題上,俄國人還是做出了傑出貢獻,現在都在堅持戰鬥;

現在到了維也納和倫敦對抗的時候,沒有想到俄國人又派上了用場。這都還沒到決戰時刻,維也納政府就有人想要挑起英俄戰爭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伴隨著中亞鐵路的通車,英俄戰爭爆發幾率也在與日俱增。

所以說俄奧友好也是必然的。這麼貼心的盟友,上哪兒找去?

儘管維持俄奧友好非常耗錢,但是對比俄國人做出的貢獻,那就完全不值得一提了。

腓特烈承認自己動心了,不過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中亞鐵路通車都是兩年後的事情,現在著什麼急?

就算是要挑起英俄戰爭,那也必須要等鐵路通車過後。

在此之前,那就讓英國人先閑著好了,未來有他們忙的,完全不急於一時。

尤其是最近倫敦政府的動作,更是在不斷挑戰沙皇政府的底線。日積月累之下,這些小矛盾,就會演變成兩國之間無法緩和的仇恨。

……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