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帝國主義時代 第二百四十二章 用工慌

市場的繁榮,同樣也帶動了股市繁榮,在一片利好的消息面前,大家的信心也達到了巔峰。

相比實體產業甩賣,股市上撤退更加容易。本來市場上每天都有賣出和買入,增加幾個百分點,那也是市場的正常波動。

又不是經濟危機時期,這點兒小波動完全在市場承受範圍,最典型的就是股價在持續上漲中。

坦率的說,在股市投機遠比製造業的收益高。不過有利自然有弊,高收益也伴隨著高風險。

不玩槓桿賺不了多少錢,玩兒槓桿風險又非常大,很多時候市場一次偶然的波動,就帶走了一大|波投機者。

相比之下,實體產業還是要穩健的多,至少在19世紀是如此。

無論市場怎麼發生變化,只要企業自身沒有出問題,損失就在可控範圍內。行情不好,大不了削減產能。

「破產」通常都是企業自身出現問題,比如說:債務過高,需要大量的利潤去還貸款;或者是管理出現問題,沒有及時更換設備,產品喪失了市場競爭力;又或者是庫存過高,佔用了大量資金……

在企業本身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被擠壓到破產,還是很少發生的。說白了,大家做生意都是為了賺錢。

盲目的壓低價格,賠本賺吆喝,資本家們可沒有那麼傻。想要壟斷市場的除外。為了獨佔市場賠錢,那隻能算前期投入。

對大多數行業來說,都是不具備壟斷條件的。進入的門檻太低,打壓下去了一波競爭對手,又會有新的對手產生,根本就做不到壟斷。

生意不是意氣之爭,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資本家們通常是不會幹的。

市場競爭殘酷,無非是利潤變薄了。要是整個行業都進入賠錢狀態,那意味著行業要被淘汰了。

正常情況下,即便是經濟危機爆發大蕭條時代降臨,虧損的也只是一部分企業,大部分企業是業績下滑、利潤減少。

真要是運轉正常,沒有大量債務,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還是能夠生存下去的。

畢竟,現在只是19世紀後期,全世界完成工業化的國家還不到10個,真正的工業強國只有兩個半,市場還處於野蠻生長狀態,競爭遠沒有後世那麼激烈。

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下,淘汰一部分弱者過後,市場就會恢複正常。在勝利者消化完戰利品前,是不會爆發新一輪戰爭的。

可以說這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黃金時代,只要把握住了機遇,發財的機會太多了。

……

市場一片大好,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招工的廣告貼的滿大街都是,應聘者卻寥寥無幾。

作為奧法兩國邊界上最大的城市,米蘭也是義大利勞工進入奧地利的首選。離家近、工資待遇高的優勢,每年都吸引著大批義大利人過來。

在英國紡織業一家獨大的情況下,米蘭紡織中心能夠逆勢而起,成為世界三大紡織中心之一,義大利地區的廉價勞工也是居功甚偉的。

奧地利對外來勞工雖然有所限制,卻不是完全禁止。通過了語言考試,並且有企業接收,就可以入境。

這非常的不方便,企業跨境招人非常麻煩,更不用說還要教會對方說德語,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外來務工人員,都是被親朋好友帶過來的,進入奧地利過後在找工作。

相比奧地利其它地區,倫巴第王國由於自身的特殊性,對外來務工人員管理就沒有那麼嚴格。

很多人都是先就業,再學習語言的。反正,工廠也是半封閉式的,只要不出去被警察逮住,也沒有人會深究。

這種背景下,地下人才招聘市場也就誕生了。米蘭城外紐芬蘭大街,就是工廠招募廉價勞工的地點之一。

平常時期這個時候,紐芬蘭大街已經喧囂了起來,大量需要工作的人排起了長龍,尋找一個工作的機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突然一下子就冷清了起來。不光是紐芬蘭大街,奧地利很多勞工招募市場,都冷清了起來,有些地區甚至還一度出現了招聘者比應聘者多。

米爾科就是招聘之一,供職於達尼爾集團機械廠。通常他是不會紐芬蘭大街的,這裡是米蘭城最低端的人才招聘市場,應聘者多是外來勞工。

不光是文化水平不夠,還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技能培訓。浪費了大量的精力過後,培養出來的也只是基礎產業工人。

相比之下,米爾科更喜歡出市區的人才招聘中心。儘管需要支付的薪水更高,可是應聘者素質也更高,進入工廠培養幾年,優秀者可以當初級技術工人用。

對機械廠來說,這種有一定的技術的工人,遠比純粹的苦力有價值。

只有勞動力需求量大,工作重複、不需要技術的行業,才會大量招募這種苦力。

鄙視歸鄙視,最近很多企業都在擴充產能,勞動力缺口很大,搶人厲害。

在市區參加了幾次招聘會,都沒有能夠完成招聘任務。設備都調試好了,就等著工人開工,米爾科不得不降低招聘標準。

看著眼前的一幕,米爾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還是米蘭最火爆的人才招聘市場么,怎麼沒看到幾個人啊?

長期從事招聘工作,米爾科的人脈圈子還是很廣的,很快就遇到了同行熟人。

「費倫,這是怎麼回事,難道人都被你們搶光了?」

中年男子翻了翻白眼,反問道:「你看我像有收穫的人么?」

米爾科點了點頭:「確實,以你們紡織廠的待遇,想要搶人確實有些困難。不過,你可以忽悠外來傻子。」

費倫眉頭一皺,不滿道:「米爾科夠了,大家都是同行,替老闆節省成本,是我們的本質工作。

每一次招聘,我都是把待遇講清楚的,按照法律規定簽訂合同,怎麼能夠算忽悠呢?」

米爾科微微一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如果不是了解這個中年胖子,還會真的以為他是個好人。

想當年,米爾科初出茅廬就差點兒被忽悠簽訂賣身合同。好在他是本地人,又是中學畢業,算是高知識分子,了解身份過後,費倫不想惹麻煩放棄了。

米蘭雖然是下屬邦國,但是隨著法律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勞工保護法也是需要遵守的。

這種嚴重不公平的賣身合同,沒人告也就罷了,一旦捅了上去,企業還是要吃不了兜著走。

相比之下,忽悠外來務工人員就安全多了。只要把合同簽訂地點放在國外,就屬於跨國案件,還要參考對面的法律,米蘭政府沒那麼閑,最多也就判合同無效完事。

沒有被坑到,兩人的關係也不好。只是因為業務上的關係,很多時候必須打交道,慢慢的熟悉了起來,距離朋友又差了一層。

米爾科轉移話題道:「費倫,聽說你們老闆又新開了兩家分廠,勞動力缺口這麼大,你準備怎麼辦?有沒有興趣,組團去內陸地區招聘一波?」

這年頭招聘的活動經費有限,為了節省成本,最常見的是幾家企業一起行動,共同分攤費用。

費倫想都不想,直接搖了搖頭:「米爾科,你想的太好了。現在的情況是全國都缺勞動力,甚至整個歐洲都缺人。

你很少來紐芬蘭大街不知道,最近兩個月從義大利地區進入米蘭的勞工,減少了近七成。

我問過他們,據說是最近義大利地區新開了很多工廠,能夠在老家找到工作,很多人就不過來了。

義大利地區都如此,國內還用說么?報紙上刊登的用工慌,可不是開玩笑的。我已經向老闆提出了,新分廠計畫延緩。

前些年的大移民戰略,國內的富餘勞動力很多都進入了非洲。想要解決勞動力缺口,除非鼓動農民進城。」

米爾科無言以對,鼓動農民進城可不是說得這麼簡單。現在農民的日子還不錯,想要他們放棄土地進城做工可不容易。

最好是政府層面推動,制定更加有利的政策,加快城市化進程。

很遺憾,維也納政府認為國內產能過剩,政府想要遏制產能急劇增長都來不及,怎麼會出台政策讓危機擴大呢?

城市化可是有風險的,不是越快越好。要是危機爆發了,企業頂不住破產,失業潮來臨壓力就全部到了政府肩上。

在各項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弗朗茨寧願城市化慢一點。相比工人,農民還是要好統治一些。

只要有土地,自家產出的糧食只要能夠填飽肚子,大家就不會造反。政府減免一部分稅收,還能收穫一波民心。

工人就不一樣了,一旦失業潮來臨,危機就來了。不想辦法填飽他們的肚子,革命是分分鐘爆發。

以目前的生產力,還支撐不起高度城鎮化。城鎮化經濟時代降臨,至少還需要五十年。

即便是城鎮化最高的英國人,仍然還有三分之一的農業人口,農業大國的奧地利就更不用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