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帝國主義時代 第一百一十二章 裝糊塗

巴爾幹半島風起雲湧,沒有影響到弗朗茨的心情。就連叛亂團伙被端了,都沒有吸引他的注意力。

做了這麼多年皇帝,大風大浪也見得多了。有人想造反,不是還沒開始,就被鎮壓了么?

這種事情弗朗茨都習慣了,幾乎隔上幾年,都會有幾個想不開的要找死。通常他們都警察鎮壓了,就算偶爾扯起反旗的,也會很快被地方封建勢力撲滅。

幾乎所有的封建殘餘都非常警惕革命,自從1848年的槍聲過後,奧地利的情況就發生了改變。

任何人都可以鎮壓叛亂,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原因,鎮壓叛亂都是正義的。就算是造成了誤傷,也不用擔心被追究責任。

屠夫將軍都可以晉陞元帥,死後還能夠舉行國葬,奧地利的輿論已經被扭轉了過來。

這種變化自然調動了底下人的積極性,鎮壓叛亂就是大功一件,根本不用擔心會被追責。更不用擔心被報復,既然是封建皇帝,自然是一人造反全家遭殃。

受環境影響,奧地利的革命團體紛紛轉移進入海外活動,幾乎和國內做了切割。

敢回國搞事情的勇士,不知道到了哪個角落裡為國家建設添磚添瓦,沒準死了維也納政府都不會有記錄。

政府沒有記錄,情報組織肯定是有記錄的。作為一名要臉的皇帝,弗朗茨也不想看到史書上記錄:絞殺亂黨百萬的文字。

這不是開玩笑,這麼多年皇帝生涯,被弗朗茨幹掉的亂黨就算是沒有一百萬,也差不了多少。要不然奧地利怎麼穩定的下來?

作為火藥桶的巴爾幹半島,沒有發生爆炸;一直想要獨立的倫巴第、威尼西亞地區,沒有了動靜;活躍、鬧騰的匈牙利,變成了帝國最穩定的地方。

在穩定的背後,自然少不了刀光劍影。對這些危險地方清洗了一遍、又一遍,把想要造反的野心家、蠢貨通通幹掉了,換了一批新的統治階級,國家才真正穩定了下來。

某些程度上來說,1848年的大革命,給奧地利提供了浴火重生的機會。趁著鎮壓叛亂的機會,弗朗茨才能夠對統治階級大換血。

巴爾幹風起雲湧沒有波及到奧地利,弗朗茨自然可以悠閑的讀書看報,遠在聖彼得堡的亞歷山大二世就坐不住了。

希臘政變,亞歷山大二世不關心,那是奧地利的勢力範圍。可保加利亞叛亂,就由不得他看熱鬧了。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保加利亞遠離帝國腹心,屬於可有可無的那種。但是隔壁有君士坦丁堡,一下子就提高了保加利亞的地位。

沙皇政府對君士坦丁堡有特殊的感情,這麼些年亞歷山大二世也沒少在這座城市上投入,時至今日君士坦丁堡已經從戰火中浴火重生。

憑藉著地理位置上優勢,君士坦丁堡再次成為了近東地區最大、且最繁華的城市,也是沙皇政府的財稅重地。

保加利亞爆發叛亂勢必會影響到君士坦丁堡的穩定,要是不快點兒撲滅,沒準戰火就燒過去了。

把手中的戰報往桌子上一扔,亞歷山大二世咆哮道:「都是一群飯桶,一個師的部隊居然還打不贏一群烏合之眾,簡直就是丟人現眼……」

毫無疑問,前線的局勢非常不樂觀。一個俄軍步兵師跑過鎮壓叛亂,結果被叛軍打得灰頭土臉。

陸軍大臣卡福基斯低著頭,等亞歷山大二世罵完了,才解釋道:「陛下,這支保加利亞叛軍不簡單。

根據前線收到的情報來看,敵人就是一支正規軍,儘管還有稚嫩,但還是井井有條,絲毫不見普通叛軍的混亂。

這幕後肯定有人在支持,要不然他們的武器裝備,還有軍官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

卡福基斯沒有說謊,保加利亞叛軍的表現確實有些像正規軍。只不過不是靠外人支援,而是他們本身就有。

這裡面還有俄國人的功勞,近東戰爭時期招募了大量的保加利亞游擊隊當炮灰。死了的倒霉蛋隨風逝去,活下來的就成了老兵,不少游擊隊高層還蛻變成了合格的軍官。

仗打完了,這些人自然是卸甲歸田。沙皇政府窮,自己人都安置不好,這些二等兵的待遇就更差了,象徵式的發了點兒賞金就算完事。

除了幾名高層,獲得了好處之外,大部分游擊隊員都沒有多少收穫,對沙皇政府自然沒有好感的。

說好的分田分地,最後大部分田產,都落入了駐守君士坦丁堡的俄軍貴族手中,不少保加利亞民眾再次淪為農奴。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過後,通過開荒才解決了土地問題。如果沒有人搞事情的話,民心也就安定了下來。

可惜,民族主義思想已經在保加利亞泛濫,革命黨人一陣忽悠,激發了這些游擊隊老兵心中的不滿,很多人迷迷糊糊的就革命了。

近東戰爭才過去十幾年,這些人大部分也就三四十歲,還抗得動槍打仗。有了這些骨幹,再招募了一群青壯,保加利亞起義軍就震撼出爐了。

武器裝備,一部分是俄軍當年遺留下來的,一部分是保加利亞「愛國商人」贊助的。

起義軍的戰鬥力未必比俄軍強,但軍心士氣一定比俄軍高。前去平叛的俄軍運氣不好,敢上起義軍士氣最巔峰的一波。

要是打上幾仗、或者是拖上一陣子,因為對沙皇政府不滿,而鼓起的士氣就泄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叛軍才是最好對付的。

當然,前提是不能讓叛軍贏下去。要是多贏幾次,讓他們相信勝利就在眼前,馬上就可以建立獨立的保加利亞,那估計還會更猛。

亞歷山大二世狠狠瞪了他一眼:「我不想聽這些廢話,不管有什麼利用,都必須立即把叛軍給我撲滅了。

要是有人搞鬼就把幕後黑手給我揪出來,而不是在這裡向我報怨、叫屈,難道要我親自去找幕後黑手么?」

陸軍大臣卡福基斯一臉無奈,查幕後黑手這不是他的專業,要問也該問情報部門啊!

好吧,沙皇政府對情報工作重視度不夠,沒有花大力氣建設,情報組織也很分散、並且多兼|職。

外交部有收集情報的團隊,警務部有情報團隊,陸軍部同樣也有收集情報的團隊,職權劃分不明確,很多時候由主官的意志所決定。

「陛下,我們收到的情報很模糊,有嫌疑的國家太多了。

給保加利亞人提供武器裝備的商人來自奧斯曼帝國,按理來說,蘇丹政府嫌疑很大。可是保加利亞人和奧斯曼帝國讎深似海,雙方不可能合作。

我們檢察了武器制式,清一色的奧械標準裝備,目前裝備這些武器的國家除了我們外,還有奧地利、希臘、黑山、德意志聯邦帝國也裝備了一部分。

這些小國可以排除,他們不可能策劃這次陰謀,奧地利人的嫌疑不小。不過我們剛剛和維也納政府聯合一起進攻奧斯曼帝國,他們不應該在這個時候下黑手。

後來我們又調查了這些商人的資金來源,發現是一家法國銀行提供的。可是法國人沒有必要挑起事端,沒有足夠的利益,他們沒有道理支持保加利亞革命黨。」

聽了這個解釋,亞歷山大二世也感覺頭暈。都是嫌疑犯,偏偏又都能夠推翻,誰知道真正的黑手是誰?

外交大臣克里斯·巴沙姆差異的問:「為什麼沒有英國人?」

由不得克里斯·巴沙姆感到驚訝,通常這種事情,不是該把所有大國都撤進去么,怎麼少了英國人呢?

卡福基斯解釋道:「不是沒有,只是嫌疑相對較小,負責運輸的船舶是英國人的。船舶從奧斯曼帝國卡拉蘇港出發,直接送到了布爾加斯港交給了叛軍。

英法奧都被牽扯了進來,給保加利亞人提供武器裝備的商人已經失蹤,我們陸軍部實在是沒有能力做出判斷。」

這是一筆糊塗賬,到處都是嫌疑,又到處都是煙霧彈。只不過相比第一次援助,這次武器援助暴露的信息更多。

亞歷山大二世猛的一拍桌上,做出了決定:「繼續暗中調查,同時對外宣布這次保加利亞叛亂是奧斯曼帝國策劃的,外交部向蘇丹政府發出照會,讓他們為此負責。」

柿子要找軟的捏,現在的俄羅斯帝國已經沒有昔日的霸氣,該裝糊塗的時候,就要裝糊塗。

最好的結果就是讓真兇變成奧斯曼帝國,要不然查到英法或者奧地利三國身上,你讓沙皇政府怎麼辦?

當然暗中調查,搞清楚敵人是誰,同樣很重要,只不過無法揭開蓋子,免得把局勢弄得無法收場。

不光是俄國人在查,奧地利情報組織也沒閑著。自從黑手第二次支援保加利亞叛軍後,很多東西就藏不住了。

首先這種大批量的軍火,不可能沒有留下蛛絲馬跡,很快就被確定出自菲爾德兵工廠。

最初是奧地利陸軍使用的,一個多月前退役,然後賣給了一個德克拉斯軍火商,經過奧斯曼帝國流入了保加利亞。

這個年代軍火出口沒有那麼嚴格,尤其是二手步槍這種普通武器,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