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帝國主義時代 第八十九章 風波起

1872年3月22日,英俄兩國簽訂《英俄雙邊貿易協定》、《英俄糧食抵押貸款協議》、《英俄兩國金融互信協定》……

除了沒有結盟外,沙皇政府經濟上向英國人靠攏,已經成為了事實。

按照條約規定,俄國人已經是英鎊——黃金體系中的一員,英鎊國際貨幣霸主地位正式確立。

作為代價,英國人要在未來五年內,向沙皇政府提供1.5億英鎊的無息貸款,俄國人全部用農產品償還債務。

明眼人都知道,所謂的貸款只是一個託詞。每年發放的貸款,正好和俄國人出口的農產品等價,本質上就是一份巨額訂貨合同。

無非這些來自俄國的農產品價格更低,倫敦政府又免除了進口關稅。通過低廉的價格,搶佔了其他向英國出口農產品國家的市場。

首當其衝的就是奧地利,作為世界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國,奧地利的損失無疑是最大的。英國人每年進口農產品總量中,有百分之六十五都是來自奧地利,現在這一塊市場幾乎可以宣布不復存在。

「自由貿易」,聽聽就行了,要是當真那就要完蛋了。英國人口號喊得驚天動地,涉及到了具體利益,還是果斷的丟到一邊去。

如果奧地利想要保住在英國的市場,現在農產品價格至少要腰斬,才有可能在競爭中生存下來。

受英俄條約的影響,國際農產品市場從四月份就開始大跳水。資本家們紛紛去庫存、拋售,積累現金流,生怕在接下來的農產品寒冬中被凍死了。

作為漩渦中心的主角,弗朗茨反而沒有那麼緊張。雖然沒有想到英國人會突然出手,但是國際農產品市場受到衝擊,維也納政府還是早有預料的。

在上一個年度工作會議上,維也納政府就制定了糧食減產計畫,主要是集中在小麥、玉米、豆類,這些俄國人產能較大的農產品。

維也納宮,農業專項經濟會議上,弗朗茨拿起了指揮棒,在世界地圖上畫了一條曲線。

「俄國人來勢洶洶,英國人又在推波助瀾,農業寒冬已經來臨。這對奧地利是一項挑戰,我們必須要儘可能的做好各項措施。霍爾斯,先說說農業部的計畫。」

農業大臣霍爾斯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整理了一下衣冠,擺出了一副嚴肅且緊張的表情,顯然這個話題很沉重。

「從兩年前開始,農業部就在為俄國農產品重返國際市場做準備。

為此我們採取了多種措施,包括調整農產品產業結構,削減主糧產量、清理庫存,發展畜牧業等等。

這些措施都只能減輕我們的損失,卻無法從源頭上根治問題。國際農產品市場就這麼大,我們不可能通過削減產能度過危機。

農業寒冬爆發,各國的農業都不好受,沒有必要讓我們來買單。

這次的農產品市場價格崩盤,主要是俄國人引起的,既然如此我們就順水推舟,讓危機來得更猛烈一些。

農業部計畫,未來三年內讓國際糧食價格下跌一半,衝垮歐洲各國的農業生產。

俄國的農業生產產能雖然大,但是他們缺乏抗風險能力。沙皇政府的財力有限,不可能給農民提供保障。

一旦糧食價格血崩,必然導致農民破產潮出現。如果運氣好的話,我們還可以重創俄國人的農業生產體系。

為了彌補國內農民的損失,農業部建議暫停徵收農業稅、糧食交易稅、農產品出口關稅,以及禁止教會徵收什一稅。同時設置一個糧食最低保障價,確保農民不會虧本。」

摧毀歐洲各國農業生產體系,除了擔心被人漁翁得利外,更多的還是維也納政府不想拉這個仇恨。

奧地利都拿到了國際糧食出口市場上的最大份額,反正都拿走了最大的一塊利益,何必要把事情做絕呢?

現在好辦了,跳出來的是俄國人,隨便宣傳一下,就可以把黑鍋甩鍋沙皇政府,順便黑一波英國人。反正他們的名聲已經臭了,也不在乎多拉一筆仇恨。

英俄協定就是最好的證據,他們把糧食出口價格直接打了七折,還免除了關稅。兩國政府直接參与了貿易,破壞了自由貿易體系,這就是歐洲各國的糧食生產一起賠錢的根源。

妥妥的低價傾銷,任誰也洗不白。有人帶頭降價,後面的跟風著就不起眼了,一不小心爆發價格戰,把售價殺得更低一些,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英俄兩國聯手打擊奧地利糧食出口,與其讓國內糧食滯銷,還不如把價格打到最低點。

一旦國際糧食價格被腰斬,不知道英國的糧食商人還會不會履行合約,這種賠本的買賣,可沒有喜歡。萬一英國人毀約,到時候就有好戲看了。

看似只是在衝擊各國糧食生產體系,實際上這也是在破壞英俄兩國靠攏。沒有什麼比利益衝突,更加能夠瓦解一個聯盟。

況且,英俄還不是盟友。僅僅只是為了利益才靠攏的,一旦雙方利益衝突超過了合夥帶來的利益,想不分道揚鑣都難。

眾人陷入了沉思中,開始消化霍爾斯剛才說的話。

「糧食價格下跌一半,對國內的影響有多大,會不會導致農民大量破產?會不會涉及到整個農產品體系?需要投入多少資金?」

發問的是費利克斯首相,農業一直都是奧地利的支柱產業,由不得維也納政府不重視。萬一要是玩兒崩了盤,帶來的後遺症可是非常嚴重。

「首相閣下,請放心。我們農業部進行了專項評估,在暫停徵收農業稅、什一稅、糧食交易稅和糧食出口關稅後,國際糧食價格腰斬,給國內帶來的衝擊已經降到了最低。

反應到糧食收購市場上,糧食收購價格大約會下降百分之二十左右。農業部會進行監管,如果市場動蕩超過這個幅度,我們會直接介入收購。

由於各地的糧食生產成本不一樣,不能夠一概而論。在自然條件較好的瓦拉幾亞平原,甚至還有微利。而一些自然條件較差的省份,恐怕就要賠錢了。

農民破產的情況肯定會發生,隨著時代的發展,小農經濟必然會被摧毀,這種原始的生產模式成本太高了,無法和機械化農場競爭。

國內的農民的人均土地面積較高,通常大家在種植的時候都是多種農作物並行,具備一定抗風險能力,大規模農民破產潮不會在奧地利爆發。

要完成這項計畫,所需要投入的資金還是比較大,至少需要投入1.2億神盾,同時財政上每年還要減少約2100萬神盾,教育上需要政府再填補1500萬神盾的窟窿。」

問題到了最後,還是一個錢字。這項計畫一旦展開,靠農業彌補工業、教育的時代就結束了。

實際上奧地利的農業稅收一直都很低,只要區區5%,在歐洲大陸主要農產品生產國中處於最低檔次。

糧食出口關稅高達15%,不過精加工後的成品糧出口關稅,卻只有3%~5%,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調節,最低的時候還徵收過1%。

受這一政策影響,奧地利基本上都是出口精加工後的糧食,很少有直接出口的。

別的相關稅收也非常的低,糧食交易稅5%,車船運輸稅直接免徵,各種附加稅幾乎沒有。

即便是如此,這些稅收在奧地利財政收入中也佔據了重要地位,最近幾年有所下降,現在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弗朗茨陷入了盤算中,投入1.2億神盾的運作資金這個好辦,一次性投資擠擠就會有的,實在不行還可以銀行貸款,或者是發行債券,這點兒錢已經難不倒奧地利。

麻煩的是財政收入減少,教育支出增加,這個3600萬神盾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永遠失去了。

「暫時免徵」,實際上這個暫時就是永久,農業上的紅利期結束後,就該工業補貼農業了。

這意味著,奧地利的財政收入直接縮水百分之8.3%,財政支出又增6.1%。

聽了農業部的計畫,財政大臣卡爾眉頭緊鎖,沉默了一會兒後,放下了手中的水杯。

「太激進了,要擊垮歐洲各國農業生產體系,也沒有必要搞這麼極端。只要把國際糧食價格打到各國農民無利可圖的地步就夠了,根本就沒有必要一步到位。

在農業生產領域,我們佔據了優勢,糧食生產成本在歐洲大陸是最低的。我們還有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可以拿到更多的利潤。

歐洲各國農民都開始賠錢了,實際上國內的農民依然還有一定的利潤,只要我們拖下去,他們就會撐不住。

從經濟學上推斷,俄國人很可能最先撐不住的。除非沙皇政府掏錢補貼農業,要不然高昂的成本,就會讓俄國的農產品喪失市場競爭力。

只要把握住了這個度,我們根本就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現在只是需要降低糧食出口關稅、免除農業稅,就可以承受住第一波衝擊。

俄國人的糧食還沒有出口到英國,現在把我們儲備糧先放出去,衝擊國際市場把價格打到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