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帝國主義時代 第七十三章 畫大餅的新高度

出了凡爾賽宮,亞歷山德羅維奇已經沒有了遊覽的興緻,顯然這次巴黎之行並不順利。

拿破崙三世向俄羅斯釋放善意,只是為了單純的政治需要,向歐洲各國示威,並不意味著法蘭西就真的要拉攏俄羅斯了。

沒有《法蘭克福和約》的屈辱,高傲的法國人還看不上俄羅斯這個落魄的野蠻人。

尤其是英法奧三國結盟後,法蘭西外交上的壓力也不復存在,全世界再也找不到一個讓他們認真對待的敵人,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亞歷山德羅維奇出訪巴黎之前,聖彼得堡政府還是寄予厚望的,企圖利用法國人拉攏俄羅斯的機會,獲取資金上的援助。

現實非常的殘酷,高利貸帝國的錢也不好拿。銀行家們都是精明的,尤其是對喪失了信譽的沙皇政府。

就連事先承諾的五億法郎貸款,現在都出現了問題,法國人要求他們拿金銀做抵押。

不要覺得奇怪,亞歷山大二世也在進行貨幣改革,只不過邁出的步伐很小,現在法國人就在打他們儲備金的注意。

自從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後,發展工業、興修鐵路、農業改革成為了政府的三大戰略。

計畫雖然好,可這都需要資金支持。因為戰爭的緣故,導致了俄羅斯帝國金銀大量外流,造成自有資本嚴重匱乏。

沙皇政府想出來的辦法是吸納外資,遺憾的歐洲銀行都拒絕向他們提供貸款,就連投資也非常的謹慎。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比歷史上要好一些,隔壁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可以學習。別的問題都可以想辦法,唯獨籌錢學不了。

奧地利發展到現在這一步,中途都幾次對外發行債券,募集了數億神盾的資金。一直到現在,維也納政府每年都要償還上千萬神盾的債務。

因為信譽的緣故,沙皇政府根本就借不到錢。就算是拿路權、稅收抵押都沒有任何作用,沙皇政府說賴賬就賴賬。

當年迫於債務危機,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宣布債務違約,現在的後遺症就爆發了。

並不是說亞歷山大二世的決策不對,要是不賴賬的話財政就會被外債壓垮,情況只會更加糟糕。

說白了,就算是不賴賬,他們也借不到多少錢。銀行家太精明了,根本就不會借錢給沒有還款能力的主。

原時空法國人借錢俄國人,那是被逼無奈。國防壓力太大,必須要拉攏盟友分擔壓力。

法國在進入19世紀末期後綜合國力突然掉了隊,就有這方面的緣故。政府把大量的錢借了出去,國內發展的資金就少了。

現在不用考慮,法國人肯定不會爆肝支援他們的。就算是放高利貸,法國人也只會借錢給有還款能力的主。

比如說奧地利,現在就欠了法國人一屁|股債。又是發展本土,又是開發殖民地,僅憑維也納政府的財政收入肯定是不夠的。

奧地利的民間資本積累也不夠豐富,這種背景下弗朗茨自然是借外債了。當然,並不是單純的國際貸款,絕大部分債務都是以債券形式存在的。

這裡面的大部分債券,都是以項目為名籌錢的,債務並不都是維也納政府的。

就和美國人借錢修鐵路差不多,把鐵路抵押給英國銀行,用借出來的錢建設鐵路。

萬一遇到經濟危機,鐵路公司破產了,英國銀行也就被套牢了。

奧地利的很多項目也是如此,欠了銀行一大筆債務,又向民間發行了一堆債券,政府投入的僅僅是啟動資金。

反正這些項目都是標準的商業化運營,萬一出現了意外,大不了就是一家企業破產。

經濟上的靠攏,也是英法奧三國結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全球化的角度來說,只要英法發生了經濟危機,奧地利都會受到牽連,反之也是亦然。

想要擺脫這種局面,其實也很簡單,就一個字——等。等國內的民間資本完成了積累後,就不需要再去外面借錢了。

大家也是各取所需,一方資本過剩急需輸出,另外一方發展需要缺乏資金,雙方正好進行合作。

原時空美國人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如果沒有世界大戰,他們也沒有那麼快翻身,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

當然,債務國和債權國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國內的企業外國銀行的錢,國內的銀行也有走出去發展的,同樣也在對外發放貸款。

即便是俄羅斯帝國資本匱乏,同樣有銀行在向海外輸出資本。這都是正常的經濟活動,主要還是為了利益。

搞清楚了法國人的立場,亞歷山德羅維奇沒有繼續糾纏下去。在參觀了法國的工業後,他直接乘船前往倫敦。

這次他放鬆了,沙皇政府可沒有幻想從英國人手中獲得貸款。除非英國的銀行家腦子進水了,不然這種情況就不可能發生。

總不能指望倫敦政府幫忙擔保吧?雙方可是敵人,即便是俄羅斯帝國沒落,在英國人的競爭對手中排名已經靠後,前期積累下來的仇恨也不是那麼容易化解的。

況且,普魯士和波蘭都是英國人的小弟,那怕是為了不讓手下人寒心,也不能這麼干。

……

俄國人的外交行動,還是引起了普魯士王國的重視。即便是沒有了俾斯麥,威廉一世仍然駕馭住了普魯士王國。

經過一系列的政治鬥爭後,因為戰爭短時間聯合起來的容克貴族,現在已經四分五裂。

比如說:工業容克、金融容克、作戰容克、宮廷容克、議院容克和鄉村容克。

手下人不再是鐵板一塊,國王的權利自然也就鞏固了。普魯士王國的政治開始回歸正常化,軍方的勢力還是非常大,卻也不再是一家壟斷。

內部形成了新的權利平衡,威廉一世將目光投向了歐洲大陸。作為敵人,對俄國人的一舉一動,他都是了如指掌。

俄國人想要通過外交活動,擺脫被孤立的局面,威廉一世自然不能答應了。

柏林王宮中,普魯士王國軍政高層齊聚一堂,商業如何破壞俄國人的這次外交行動。

「俄國皇儲這次歐洲之行是受法國人邀請的,法俄兩國之間肯定存在著利益交易,不過兩國結盟的可能性不大。

英法奧三國已經結盟了,這個時候法國人沒有和俄國人結盟的基礎。法國人拉攏俄國人應該是自抬身價,想要在三國同盟中拿到更重的話語權。

現在俄國人最缺的是錢,而法國人又有大量的資本,亞歷山德羅維奇首先出訪法國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貸款。

從經濟上出發,現在沙皇政府的信譽已經完全喪失,沒有哪個銀行家會傻不拉幾的借錢給他們。

俄國人唯一的希望是通常政治利益交換……」

聽著外交大臣麥克凱特的夸夸其談,威廉一世眉頭緊鎖,不光是俄國人缺錢,普魯士現在也缺錢。

柏林政府的財政情況,甚至比沙皇政府還要糟糕。起碼俄國人賴賬了,不用再償還債務,而普魯士卻必須要承擔沉重的債務。

最近幾年,普魯士王國跑去奧地利討生活的人日漸增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稅務負擔過重。

為了償還債務,柏林政府不得不增加國內民眾的負擔。承受不了的民眾,就撒丫子跑路了。

威廉一世可不敢阻攔,跑路的大都破落戶,在國內喪失了生計,留下來就是一個隱患。

要不是可以就近移民,普魯士國內就要狼煙四起了。打贏了俄羅斯帝國帶來的只是榮耀,新擴張的土地短時間內無法轉化為財富,尚且處於投入階段。

民眾們沒有獲得實際意義上的好處,僅僅一個大國地位,還是欺騙不了肚子。

當然精神上的收穫還是很有用的,即便是大家的日子不好過,民眾們對政府的支持度還是很高。

就算是混不下去了,也只是移民離開,沒有跑去鬧革命。

這方面和日本有些像,只不過日本沒有泄洪窗口,肚子餓急了還是要鬧事的,比如說搶米。

威廉一世打斷道:「外交部有什麼計畫?不管俄國人有什麼目的,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只是破壞。」

不需要任何理由,敵人要乾的事情,讓他們幹不成就對了。

沙皇政府的內部改革,他們插不上手,但是國際外交活動,普魯士卻可以搗亂。

和別的國家比外交手段,威廉一世沒有信心,但是和俄國人比,他還是有把握的。

停頓了幾秒鐘,外交大臣麥克凱特回答道:「陛下,俄國人想要從外界獲得資金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政治目的應該是改善同各國的外交關係。

現在法俄靠攏,也刺|激到了維也納政府。時至今日,俄奧同盟已經不能給奧地利帶來政治利益,在外交上反而是一個負擔。

距離俄奧同盟結束已經沒有幾年時間了,外交部計畫放大他們之間的裂痕,不讓俄奧兩國續約。」

破壞俄奧同盟對普魯士王國意義非常,這直接關係到了下一次普俄戰爭的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