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新的時代 第九十六章 戰爭借口

隨著弗朗茨的一聲令下,巴伐利亞就熱鬧了起來。

費利克斯首相在慕尼黑演講還是有作用的,巴伐利亞的年輕一代大都被套路了,一個個都在思考德意志地區該如何統一。

這一想就出問題了。以他們的社會閱歷,根本就不能夠全面考慮問題,看問題非常容易走極端。

如果沒有人帶節奏也就算了,可惜早有準備的弗朗茨怎麼可能放棄這個機會呢?

一個個專家學者紛紛跳出來發表意見,抨擊巴伐利亞政府當權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正在破壞德意志地區的統一。

在大多數人看來,重建神羅不是最好的選擇,卻是最適合的選擇,當和平統一的路被堵死了,就只剩下武力統一了。

或許有人渴望在戰爭中建功立業,但這絕對不是內戰。

受費利克斯首相演講的影響,這些自詡精英階層的學生們忍受不住了,他們認為自己應該為國家統一做點兒什麼,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政府亂來。

遊行示威,這種有意義的活動,就被他們當做發出自己聲音的最佳方式。

大家都是知識分子,就算是遊行也能找到法理依據,前任國王路德維希退位前發表了演講,就成為了大家的旗幟。

(受大革命影響路德維希退位,為了收攏民心,他公開表示:王室將致力於德意志地區的統一)

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頭疼了,這顆政治炸彈引爆了。即便是歐洲沒有祖宗家法不可變的說法,但是老國王退位前的言論,同樣擁有政治效力。

現在大家要國王出來給個說法,既然王室致力於德意志地區的統一,那麼現在政府背道而馳的做法,又做何解釋呢?

受到質問的不光是國王,內閣大臣也遭到了國民的質問。大家的態度很明確,反對建立神羅可以,但是你總得拿出一個德意志統一的計畫方案吧?

不管可不可行,起碼要能夠在理論上說服大家,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可。

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焦急地問道:「諸位現在怎麼辦,外面的國民正等著我們答覆?」

他們不是沒有準備,可是之前的應急預案,都是用來對付有人鬧事的。現在的問題是,這些人沒有鬧事啊?

這次參加遊行示威的人群,質量可比平常要高的多,不在只是工人和學生,還有中產階級、資本家、社會學者、貴族參與。

覆蓋面之廣,涉及到了巴伐利亞王國的所有群體,就算是巴伐利亞政府懷疑這是有人組織的,他們手中沒有證據,也不敢輕舉妄動。

大革命才剛剛過去不久,大家都心有餘悸,不敢亂來,生怕引起了社會動蕩。

首相奧古斯特回答道:「陛下,現在最好的辦法是拿出一套德意志統一方案來,儘可能的說服民眾。」

實際上現在整個德意志地區,各個邦國政府都在準備自己的統一方案,既然要反對重建神羅,必然就要有新的代替品。

不然就是費利克斯抨擊的那樣,「整天不幹實事,就知道為了反對而反對」。

「首相,有什麼想法?」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問道

奧古斯特回答道:「陛下,我們可以改變一下之前的計畫,把三國內閣計畫重新改頭換面就行了。

理由還是一樣:德意志地區的邦國太多了,要是大家一起參與進決策中,天天就剩下吵架了。

最佳選擇是由巴伐利亞代替諸多小邦國,在中央政府中和奧地利普魯士形成一個平衡,共同主宰這個帝國。

當然這個提議,肯定不可能獲得別的邦國支持,但是用來說服國民確是可行的,巴伐利亞可以獲得最大的好處。

只要奧地利人能夠接受組建三國內閣,我們就支持重建神聖羅馬帝國。」

猶豫了一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下定了決心,說:「好,就這麼辦。」

這麼做會得罪小邦國,可是兩權相害取其輕。得罪了這些小邦國,也無非是抗議幾句而已,要是不給國內民眾一個交代,就要影響統治基礎了。

自從獲得列強的支持後,巴伐利亞政府的膽子就大了很多。如果不是普奧太強了一點兒,他們都想要武力統一德意志眾多小邦國了。

況且,這次巴伐利亞政府還為大家出了頭,粉碎了奧地利的神羅計畫,就算是現在口號喊過分了一點兒,想必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

1853年3月4日,英法就點燃了克里米亞戰爭,一出手就打亂了俄國人的部署。

英國人的戰略沒有錯,沙皇政府真的在疲於奔命了。新增一條戰線過後,巴爾幹半島上俄軍的後勤補給都落到了奧地利身上。

令聯軍驚喜的是,投入到克里米亞戰爭中的俄軍,不但戰鬥力低下,就連武器裝備也爛的出奇,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叫花子軍隊。

沒有辦法,沙皇政府也很無奈。俄軍的精銳部隊,大都填了巴爾幹戰場,要不也去了高加索戰場,剩下的都是二線部隊,或者是預備役部隊。

訓練不夠、武器裝備不行,戰鬥一爆發,俄國人自然就吃了大虧。要不是克里米亞戰爭的地形、氣候,坑苦了不適應的聯軍,現在就雙方分出了勝負。

維也納

財政大臣卡爾沉聲說:「陛下,俄國人再次向我們申請貸款,沙皇政府的債券銷售在市場上遇冷,絕大部分投資者都擔心他們會違約。」

弗朗茨都懶得吐槽俄國人了,信譽差到這個地步,也沒有誰了。就算是拿出了抵押品,投資者都擔心他們違約。

這還不是杞人憂天,毛熊是有先例的。普通債務賴賬就算了,就連有抵押品的債務,他們同樣可以製造借口賴賬。

比如說抵押了礦場,他們可以專門針對這座礦徵收亂七八糟的稅收,逼投資者自己退出去。

又比如說抵押了稅款,結果就讓債主自己去收,前提條件是你能夠收的上來。

……

祖宗做的孽,現在了輪到尼古拉一世還了。血淋淋的教訓太多,搞的現在資本市場對他們還是心有餘悸。

即便是尼古拉一世在努力恢複信譽,依然是於事無補。沒有幾代人的努力,他們的信用很難令市場所接受。

看看歐洲各國都在發行紙幣,唯獨他們還在直接使用金銀做貨幣就知道了,不光是國際市場上缺乏信譽,就連國內的資本市場一樣懷疑沙皇政府的信譽。

弗朗茨毫不猶豫的說:「告訴俄國人,我們的財政也非常困難,無力給他們提供巨額貸款,建議他們去中立國的資本市場試試。」

他是怕了,俄國人前前後後已經從奧地利借出了2.02億盾,其中政府貸款1.3億盾,民間借款7200萬盾,弗朗茨的皇家銀行就發放了500萬盾巨額貸款。

當然政府貸款,都是超低利息。民間貸款自然是跟著市場規律走,遇到沙皇政府這種信譽不好的商業夥伴,月息低於0.7%不考慮。

把亂七八糟的手續費扣完,俄國人要支付的利息,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月息1%。

不要覺得這是高利貸,就算是這樣的利息,肯借錢給俄國人的財團都很少。

高風險對應著高收益,如果不是這些錢規定只能在奧地利使用,這些貸款根本就批不下來。

一些民間借貸,還有其他的附加條件,比如說指定這些錢用來購買某個公司的產品,又比如說……

自然而然,沙皇政府就熱衷於找奧地利政府要貸款了。民間貸款利息高不說,限制條件還有一大堆,沙皇政府自然是受不了的。

就算是有俄國人兜底,弗朗茨也不敢肆無忌憚的印票子,誰知道近東戰爭什麼時候會結束?萬一提前了怎麼辦?

到時候,奧地利沒有積攢起足夠的資本,經濟危機又爆發了,拿到貸款的俄國人,還有可能變成抄底者。

利益面前,該防備的還是要防備。基本上要俄國人向奧地利輸入了一定量的金銀,可以保證不發生貨幣貶值,弗朗茨才敢放貸款。

弗朗茨承認,自己是一名保守主義者,對經濟上的問題也是一竅不通。可是國家不同於企業,國家需要的是穩步發展,而不是快速爆發。

梅特涅開口說:「陛下,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穩住俄國人,可以先幫他們兜售一批債券應急,夏稅馬上就要到了,到時候俄國人應該可以回一口血。

巴伐利亞政府自己走上了絕路,現在只需要時間發酵,我們的人只要推上一把,他們就完蛋了。」

要坑巴伐利亞政府可不容易,奧地利搞出了很多巨坑等他們跳,結果大都被他們給避過了。

比如說:巴伐利亞政府鎮壓遊行示威的人群,奧地利就可以用巴伐利亞政府迫害民族主義人士,企圖分裂德意志地區的罪名進行干涉。

連宣戰都不用,奧地利的軍隊就可以出現在慕尼黑的街上,甚至還是被人迎進去的。

顯然,巴伐利亞政府不傻,就算是不知道奧地利想要對他們動手,也知道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