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人自認為正確的選擇,無疑是令雙方都不能滿意,可以說是兩邊不討好。
俄國人還可以勉強接受,不管希臘人在打哪裡,都牽制了一部分奧斯曼帝國的精力。現在是關鍵時刻,多一個盟友多一份力量,增加一份勝算。
英法就無法忍受了,尤其是英國人,在他們看來希臘的做法,就是赤|裸裸的背叛。
1850年的兩國衝突,被倫敦政府無視了。忽略早在數年之前,帕麥斯頓下令封鎖比雷埃夫斯港口的時候兩國就翻臉了。
當然,約翰牛也不想這個時候刺|激希臘人。萬一他們不管不顧直奔君士坦丁堡而去,順路切斷他們的後勤運輸線,不用半個月巴爾幹半島上的聯軍就完蛋了。
在倫敦國會討論開闢新戰線的時候,外交大臣帕麥斯頓闖禍了。沒有管住下半身,和女王的侍女搞上了。
這也不算什麼,貴族的爛事多的去了,再增加一件也無妨。私下裡偷情,偷了也就偷了,大家睜一眼閉一眼也就過去了。
偏偏他們作死在王宮中幽會,還運氣不好,被阿爾伯特親王給當面撞上了。
事情擺在了明面上,這就是宮廷醜聞了,阿爾伯特親王怒了,維多利亞女王也怒了。
要是不殺一儆百,王室的尊嚴何在?
事情鬧大發了,倒霉蛋帕麥斯頓和那名侍女當場被王宮中的侍衛給抓了起來,好好招待了一頓。
在弗朗茨的蝴蝶效應下,歷史發生了拐點。歷史上帕麥斯頓壞了女王侍女貞操,那是私底下的事情。
窗戶紙沒有被捅破,還有迴旋的餘地。歷史上帕麥斯頓為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但下了野,還花費大代價找人說情,進行了一番政治利益交換後,最後才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上。
現在被抓了一個人贓並獲,甭說以後會怎麼樣了,怎麼度過眼前這一劫都是一個問題。
外交大臣淫|亂宮廷,這個消息要是傳了出去,那就熱鬧了。英國民眾的八卦之火可是非常厲害的,不知道還要編排出什麼畫本來。
約翰·羅素傻眼了,對於帕麥斯頓他是佩服的無話可說,這位同僚的艷遇是羨慕不來的,對他的作死能力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然後,他還不得不想辦法去善後。王室那邊必須要給一個交代,這位同僚也不能就這麼無端的消失了。
帕麥斯頓可不是小人物,不但是大英帝國的外交大臣,還是資產階級在政府中的代言人,在民間的影響力很大。
阿爾伯特親王問道:「首相,這個問題你覺得該怎麼處理?」
把人抓了過後,阿爾伯特親王就後悔了。要收拾帕麥斯頓後面有的是機會,幹嘛要立即動手呢?
嘴長人別身上,天知道外面會怎麼編排。搞不好還會有人認為這是王室在迫害大臣,才搞出來的戲碼。
為了王室的聲譽,這件事情註定只能夠冷處理。政治頭腦過硬的阿爾伯特親王,很自然的選擇了踢皮球了。
……
突然爆發的醜聞,直接影響到了倫敦政府的效率,拖延了開闢第二戰線的時間,為俄國人創造了機會。
普羅夫迪夫的一座破敗的小村莊內,保加利亞游擊隊正在秘密開會。
「諸位,剛剛我們受到了情報,奧斯曼帝國把圍剿我們的軍隊撤走了,接替他們的是剛剛抵達的三萬英國陸軍。
這是挑戰也是機遇,英國人的戰鬥力要比奧斯曼人強的多,沒有兩三倍的優勢兵力,我們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顯然,我們沒有那麼多軍隊,這是我們即將遇到的挑戰。
從俘虜口中我們知道,英國人和奧斯曼人之間也是矛盾重重,他們雖然是盟友,可是傲慢的英國人只是把他們當炮灰用。
這就是機會,既然他們存在著矛盾,雙方就很難親密合作。
英國人畢竟是外來戶,他們對保加利亞地區的環境不熟悉,這個時候正在和奧斯曼人進行交接,短期內出現混亂是必然的。
根據內線傳遞來的消息,昨天普羅夫迪夫城內的五千奧斯曼守軍撤離了,現在就只剩下了不到兩千人,其中英軍士兵只有八百人。
這是一個機會,如果我們幾家聯手一舉攻克普羅夫迪夫,搗毀敵人這個物資中轉站,索非亞前線的戰爭必然會受到影響。」
說話的是一個中年男子,他就是這幾支保加利亞游擊隊聯盟的主要領導者人迪米特爾。
不要看現在保加利亞游擊隊的人數已經不少了,就認為他們已經建立了體制,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統一起來,依然是各自為戰。
扶持他們的俄國人,真實目的是為了給奧斯曼帝國添亂,可沒有準備讓他們真的獨立,自然不會讓他們統一起來了。
這個年代,保加利亞民族主義還沒有覺醒,後世的保加利亞國父——赫里斯托·波特夫,還是一名幼兒園的小朋友。(如果有幼兒園的話)
保加利亞人抵抗的動力,主要是源於奧斯曼政府的壓迫,和宗教信仰上的迫害。
一名黑頭髮綠眼睛的青年軍官站了起來,反對道:「迪米特爾先生,普羅夫迪夫距離阿塞諾夫格勒只有15公里,距離帕扎爾吉克只有30公里。
這就意味著,一旦我們向普羅夫迪夫發起進攻,敵人阿塞諾夫格勒的援軍當天就會抵達,帕扎爾吉克的援軍最多拖到第二天。
帕扎爾吉克還有三千守軍,阿塞諾夫格勒也有兩千守軍,我要面對的敵人不是兩千而是七千。
敵人剛剛撤走了五千守軍,肯定會有新的部隊換防過來,我們還沒有收到這方面的情報,這非常的不合常理。
發生這種情況只有三種可能:第一、敵人的指揮官忘了,忽略了普羅夫迪夫的重要性;第二、我們的情報系統出了問題;第三、這是敵人的陷阱,故意誘使我們上當。
第一種情況,顯然是不可能的。敵人沒有那麼蠢,不可能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看不到。
給我們提供情報的是各地保加利亞民眾,大軍行動是無法保密的,從我們收到的情報來看,現在還沒有大股部隊向普羅夫迪夫趕來。
那麼這是一個陷阱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如果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佔領普羅夫迪夫,最多三天時間周邊的敵軍就會蜂擁而至,把我們困死在這裡。」
迪米特爾解釋道:「塞普洛斯,你說的沒錯。這裡很可能是敵人的陷阱,但是這個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我們都清楚,敵人在普羅夫迪夫囤積了大量的物資,就算這是一個誘餌,我們也有機會搗毀這些物資。
雖然我不確定敵人在索非亞囤積了多少戰略物資,但是看敵人對後勤運輸的重視,大致可以判斷索非亞地區的戰略物資,不足以支撐他們前線大軍使用到戰爭結束。
毀掉了這些物資我們就跑路,至於普羅夫迪夫這座城市,還是暫且留給奧斯曼人吧,等這次會戰結束過後,我們再回來。」
迪米特爾的分析是有根據的,戰爭進行到現在,索非亞地區的敵軍兵力已經下降到了八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蒙特斯還抽調出來了一萬五千英軍士兵負責後勤運輸。
由於後勤佔據了大量的兵力,這才造成了索非亞前線,聯軍被俄國人按在地上揍的局面。
因為兵力緊張,蒙特斯才向國內求援的。迪米特爾急著破局,主要還是敵人的援軍馬上就要來了,再不打真的就打不贏了。
這是聯軍倉促應戰的後遺症,俄國人事先有準備,前線的部隊損失慘重,馬上就退下來進行補充。
補充兵都送到了瓦拉幾亞公國,沒有直接送到前線來,那是因為後勤負擔不起,只能在多瑙河邊待著。
奧斯曼帝國直接玩兒了梭哈,現在就靠抓壯丁補充兵力,由於巴爾幹半島淪陷了大半,壯丁都沒地方抓了,補充速度已經趕不上前線的消耗速度。
英法距離巴爾幹半島太遠,想要補充部隊必須向國內打報告,還要經過官僚們層層審批,一來一回時間就過去了。
從這方面來說,英國人準備開闢第二戰線的確是高瞻遠矚,一旦克里米亞半島戰爭開打,俄國人就要疲於奔命了。
就算準備的再充分,也不是沒有極限的。國內糟糕的交通無疑是最大的敵人,制約了俄國人力量的投放。
一名中年男子冷笑著說:「迪米特爾先生,我們幾支游擊隊聯合起來也不過五千多人,武器裝備怎麼樣你也清楚。
如果這是一個陷阱的話,敵人肯定會有所準備。表面上看來敵人有戰鬥力的部隊,就是那八百英國士兵。
可實際上誰知道呢?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也不是沒有能打的,如果都是一幫廢物,我們早就復國了。
萬一這一千多奧斯曼守軍,是奧斯曼人的精銳部隊,加上八百英國士兵,戰鬥力並不比我們差多少了。
我認為冒然對普羅夫迪夫下手風險太大了,就算是我們在城內有內應,成功的幾率也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