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嚴嵩弄權 第0980章 贈字

嘉靖五年二月二日,春耕節,為了鼓勵天下百姓勤事農桑,禮部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春耕儀式。這一日,禮部郎中嚴嵩可謂是出盡了風頭,因為本次的春耕儀式正是按照他所上的那份奏疏去辦的,而且他還親自參與了籌備和主持。嘉靖親耕於京城的南郊,而吳皇后則親蠶於京城的北郊。

正如徐晉所料,朱厚熜這小子還順道舉行了祭祀天地的儀式,造成天地分祭的既定事實,估計以後每年都會按照這種分祭的方式來祭祀天地了,而且還會逐步落實嚴嵩所提倡的按照時令節氣,於京城四郊分祭天、地、日、月。

徐晉對這種虛有其表,勞民傷財的祭祀儀式很不感冒,但又不好為這種無傷大雅的事去掃朱厚熜的興。另外,這些祭祀儀式也不是一無是處的,至少能提升一定的民族凝聚力,就好比升旗儀式能提升國民自豪感和愛國情懷一般。

為臣之道最重要的是知進退,徐晉可不會因為自己功勞大,受寵信,就肆無忌憚地去約束嘉靖的行為。楊廷和為什麼黯然下台?就是因為他什麼都想管,試圖讓嘉靖完全按照他設定的路線去走,他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卻逾越了君臣之道,讓嘉靖感覺自己的君權被相權所壓制,久而久之,楊廷和慘淡收場就成了必然,畢竟嘉靖才是九五之尊。

所以,徐晉不會去刻意奉迎嘉靖,但也不會過分去約束嘉靖,保持臣子應該有的謙卑,保持君臣之間應有的距離。

徐晉沒有出面反對嘉靖建祭壇分祭天地日月,但卻十分警惕嚴嵩這個大奸臣藉機上位,所以春耕節之後,他便在朝會上正式提出要嚴嵩隨行出海平叛,以便將其帶在身邊監管起來。

這件事在年前,徐晉就向嘉靖提過了,嘉靖當時也答應了,所以當徐晉在朝會上正式提出要帶著嚴嵩出海平叛時,嘉靖立馬便允准了。

嚴嵩登時臉都綠了,心裡十萬個不情願,但君命難違,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然而,就當徐晉準備出發南下的前三天,嚴大人突然病了,據說還病得挺嚴重的,向皇上請了病假,在家休息不上朝了。

二月初五下午,春寒料峭,徐晉親自帶著太醫李言聞來到了小時雍坊,倒不是要給嚴嵩看病,而是給內閣首輔楊一清看病。

原來剛過完元宵節不久,楊閣老便病倒了,而且還病得不輕,已經有半個月沒上朝了,就連春耕節典禮也沒參加,所以徐晉便想在離京之前探望一下楊一清。

徐晉領著李言聞來到楊府門前,向門房遞上了拜貼,那名門房得知眼前這位竟然是名滿天下的靖海侯徐晉,當下不敢怠慢,把徐晉讓進了前院客廳坐落,這才飛快地進內宅稟報去。

片刻之後,楊府的管家楊忠匆匆來到客廳,客氣地道:「老爺身患重疾,不便走動,請徐大人移步書房相見。」

「無妨,有勞管家帶路!」徐晉站起來和顏悅色地道。

管家楊忠暗點了點頭,這位少年得志,雖說不得權傾朝野,但亦不遠矣,難得還不驕不躁,待人客氣和善,看來老爺確實沒看錯此子。

徐晉跟在管家身後往內宅行去,李言聞背著藥箱一言不發地隨後而行。

楊一清身為內閣首輔,所居住的府邸卻是一般,遠比不得徐府,面積也小得多,竟然只有前後兩進,柱子和房樑上的漆都十分陳舊斑駁了。

見此情景,徐晉和李言聞都不由肅然起敬,內閣首輔助可是群臣領袖,竟然住得如此樸素,可見楊閣老確是位兩袖清風的廉官。

「老爺,徐大人帶到!」管家楊忠在書房門外站定稟報道。

「請徐大人進來!」楊一清的聲音從裡面傳了出來,雖然略顯追蒼老沙啞,但是中氣似乎還行啊。

「楊大人請進!」管家推開書房門客氣地道。

徐晉示意李言聞在外面稍侯,然後舉步進了書房,頓時聞到一股濃重的薄荷味,抬眼望去,只見眼前這間書房不大,估計也就十五方左右,書案後的書架便佔了大部份空間。

此時,只見楊閣老正披著一件棉襖站在書案後揮毫,那隻長滿老人斑的手筋絡凸顯,毛筆穩穩地抓在手中,看起來揮灑自如。

「徐子謙來了,過來,看看老夫這幅字寫得如何?」楊一清抬頭笑道。

楊一清這一抬頭,徐晉心裡頓時咯噔一下,大半個月不見,楊閣老竟然消瘦了那麼多,臉上彷彿就剩一層皮包裹著骨頭,眼窩深陷,瞳孔渾濁無光。

「下官見過楊閣老!」徐晉行到書案前施了一禮,內心隱隱不安,剛才在外面聽楊一清的聲音中氣很足,結果當面一看,竟然憔悴成這樣,感覺命不久矣。

「不必多禮,子謙以為老夫這幅字如何?」楊一清興趣勃勃地問道。

徐晉低頭望向桌案面上那幅字,只見上面寫著「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一共八個大字。

楊一清用的是瘦金體,筆力相當老辣,端的是鐵劃銀鉤,勁道十足,隱隱有金戈鐵馬的氣勢。徐晉不由贊道:「好字,楊老這一手字瘦勁有力,靈動迅捷,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深得瘦金體之精粹啊!」

楊一清呵呵笑道:「子謙謬讚了,這幅字便贈與子謙如何?預祝子謙此行出海平叛旗開得勝,凱旋而歸!」

徐晉心中一動,拱手道:「承楊老吉言,謝楊老贈字!」

楊一清捋須微笑道:「據聞子謙亦寫得一手好字,不如回贈老夫一幅?」

徐晉從容地道:「那下官便恭敬不如從命了!」說完便接過楊一清手中的毫筆,鋪開宣紙揮筆而就。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楊一清一字一頓地念出徐晉所寫的兩句詩,不由眼前一亮,捋須含笑道:「子謙這一手顏體亦是不凡!」

徐晉拱了拱手道:「下官獻醜了!」

「子謙過謙了,待老夫命下人將這幅字裝裱起來。」楊一清說完竟然真把管家叫進來,把徐晉寫的這幅字取走裝裱。

徐晉不由暗暗苦笑,文人似乎都喜歡搞含蓄這一套,明明一句話的事,偏偏要拐彎抹角地搞上一套。這也算是國人的一種處世哲學吧,因為含蓄不傷彼此面子,留下了足夠迴旋的餘地。不過,若是碰上個神經大條的粗人,含蓄恐怕就成對牛彈琴了。

徐晉並不是粗人,自然明白楊一清贈自己這幅字的意思。

韓信是什麼人?是輔助漢漢高祖劉邦奪得江山的軍神啊,他百戰百勝,說是功高震主也不為過,偏偏這傢伙還高調到不得了,甚至當著劉邦的面說劉邦的能力只能領十萬兵,而他自己領兵則越多越好,另外,韓信還恃功而驕,要挾劉邦封他為齊王。

你說這不是找死么?所以韓信最後的下場很慘!

所以說,楊一清在這裡引用「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表面是稱讚徐晉用兵如神,實際卻是提醒徐晉不要恃功而驕,否則會落得韓信一樣的下場。

徐晉引用文天祥的兩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向楊一清表明自己忠於大明,忠於君主,絕無不臣之心。

「子謙離京之前能來看老夫,老夫甚感欣悅,來坐吧!」楊一清步履蹣跚地從書案後行出來,徐晉連忙上前攙扶著他來到茶几旁坐下。

「楊老似乎病得不輕,下官這次特意帶了李言聞太醫前來,楊老不妨讓李太醫診治一二。」徐晉鄭重地道。

楊一清眼神微暖,豁達地笑道:「人生七十古來稀,老夫能活到現在已經算是賺到了,呵呵,不過李太醫既然來了,便請進來吧,免得辜負了子謙的一番好意。」

徐晉連忙把李言聞喚了進來,後者施禮一番,也不多問,放下藥箱便給楊一清把脈。

楊一清看著眉頭深深皺起的李言聞,微笑道:「敢問李太醫,老夫這病還有治嗎?」

李言聞沒有回答,站起來客氣地道:「有勞楊閣老脫去上衣,下官要查看病灶才有定論!」

楊一清不由露出訝然之色,不過還是依然脫掉了上衣,露出瘦骨嶙峋的上身。此時雖然春寒料峭,但書房內燃著火爐,倒是不冷。

李言聞目光落在楊一清的後背,頓時面色變了變,徐晉禁不住站起來探頭一看,心裡不由咯噔了,原來楊一清的後背竟然長了一枚紅腫的大毒瘡,都化膿了,有兒童的拳頭大小。

李言聞戴上手套,神色凝重地按壓了那枚毒瘡的四周,有的地方硬邦邦的,有的地方卻是一按就陷下去,一些膿汁血水從腐爛處流出來,看著觸目驚心。

「李太醫……」徐晉目光詢問地望著李言聞,後者摘下手套,面上波瀾不驚地道:「下官先給楊老開一副葯,看看效果再作定奪吧!」

楊一清倒是淡定,笑道:「有勞李太醫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