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壓力

AMC將在墨西哥或者加拿大建廠,並且將裁減美國本土員工的消息,瞬間就成了當前美國媒體報道的重點。

按說這件事不應該鬧的這麼大的,但陳耕顯然不同,一方面,身為當今世界首富的陳耕本就是美國的頭部網紅,一舉一動都被媒體關注著,說的難聽點兒,陳耕哪天與哪個好萊塢導演吃頓飯,都能被媒體解讀稱陳耕有意投資這個導演,對於媒體們來說,陳耕就意味著銷量、意味著收視率;

另一方面,費爾南德斯·陳可是剛剛當選底特律市市長,身為底特律即將就任的准市長,他難道不應該想辦法增加底特律的就業率嗎?他這麼做,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媒體上吵成了一鍋粥,從各個角度對這件事進行分析和解讀。

可陳耕去了墨西哥,一時半會的也沒辦法採訪到他,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媒體們退而求其次,找到了比爾·福特……

ABC電視台的當家女主持人莫妮卡,頂著兩隻堪比LED的前大燈,一臉燦爛的向比爾·福特問道:「福特先生,眾所周知,您的家族在美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美國汽車工業和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您和您的家族有著其他人難以企及的理解深度,那能不能請您給大家說一下,您對費爾南德斯·陳先生這次在AMC汽車工人協會聲明放棄加薪要求的情況下,也要去墨西哥和加拿大考察建廠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

比爾·福特微微頷首,對著鏡頭說道:「不瞞大家說,就在幾天前我還與費爾南德斯一起打過球,我們就曾經聊起過這個話題。」

「是真的嗎?」莫妮卡一臉恰到好處的驚訝的望著比爾·福特:「您願意將您與費爾南德斯先生當時聊天的內容跟電視機前面的觀眾一起分享?」

「當然,這沒什麼不能說的,畢竟我們聊的東西又不是什麼恐怖話題,」比爾·福特的臉上帶著微笑,說道:「而且說實話,這段時間我其實也在考慮是否在墨西哥或者加拿大在開一座工廠。」

「您也準備在加拿大或者墨西哥新建工廠?」這可是個大新聞,不同於剛剛裝出來的驚訝,這一次,莫妮卡是真真正正的一臉的震驚。

「沒辦法,我們的薪資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比爾·福特苦笑一聲:「大家恐怕不知道,在美國製造業,汽車產業工人的工資是最高的,能與汽車產業工人的工資相提並論的,只有飛機製造業的工人。」

「這是真的嗎?」莫妮卡適時的表示了自己的驚訝。

「當然,」比爾·福特點點頭:「我以我們福特汽車做例子吧,在我們福特汽車,工人的時薪達到了8.15美元,算上獎金、津貼和補助,一名正式工人的月薪超過1320美元。」

「1320美元?」莫妮卡有些驚訝,身為ABC電視台的當家女主持,莫妮卡不但車頭燈閃亮,腦子也很夠用,而且在這次的採訪之前也做了很多的功課:「我沒記錯的話,美國產業工人的去年人均月工資是1096.72美元?」

美國產業工人的人均月收入只有1000多美元,福特汽車的工人的月收入已經有1300多美元了?坐在電視機前面的觀眾,對於這個差距頗有些不忿,尤其那些也是從事製造業的工人,心裡就更加不爽了:那些混蛋的工資怎麼會比我們高那麼多?!

「是嗎?我倒是沒有記得這麼精確,只記得似乎是不到1100美元,」比爾·福特小小的捧了莫妮卡一下:「而據我所知,克萊斯勒汽車、通用汽車以及波音飛機的產業工人,月薪也基本在1300美元至1350美元之間,麥道飛機的產業工人的月薪還不到1300美元。」

說到這裡,比爾·福特的語氣變的低沉起來:「這幾年,很多媒體都在說我們美國的汽車製造業不行了,理由是馬路上的東瀛車越來越多,東瀛汽車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也越來越高,但說這些話的人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東瀛汽車的生產成本很低,人工成本更低,東瀛汽車產業工人的月薪摺合成美元只有不到1000美元。」

「這麼低?」莫妮卡再次表示驚訝。

「是的,就是這麼低。」比爾·福特肯定的點頭。

「這麼說的話,東瀛的汽車之所以能夠在美國賣的這麼便宜,主要是因為他們更低的人工帶來的低成本?」莫妮卡適時的把話接了過來。

「這是主要主要之一,」比爾·福特肯定點頭:「另外告訴大家一個消息,福特汽車也在考慮是否在墨西哥或者加拿大開一個工廠。」

什麼?!

福特汽車也準備在墨西哥或者加拿大再開一個工廠?

比爾·福特的話,讓電視機前面的觀眾直接懵了,他們忍不住下意識的開始琢磨:難道工人高工資帶給福特汽車的壓力當真那麼大么,以至於福特汽車都不得不考慮去國外建廠了?

莫妮卡也愣了一下,然後才驚訝地問道:「福特先生,您說的是真的?」

「是真的,我們正在討論這件事,」比爾·福特認真的點頭:「而且據我所知,似乎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也有類似的考慮,」說到這裡,比爾·福特嘆了口氣:「人工成本的壓力太大了。」

如果說此前關於陳耕有意去墨西哥或者加拿大建廠的消息還只是讓大家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思的話,那麼比爾·福特在接受ABC電視台的採訪的時候放出的消息,就讓很多人都震動了:工人以及工會帶給製造業的壓力當真有那麼大嗎?

反應快的媒體立刻去採訪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的高管們,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也是深受工會之苦,在陳耕和比爾·福特已經給自己搭好了舞台的情況下,如果他們還不知道該怎麼辦,那乾脆一頭撞死算了……

「是的,人工成本的壓力非常大,」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克萊斯勒總裁李·艾科卡認真的表示:「工會現在正在跟我們談,要求時薪再增加1美元,如果工人的時薪再增加1美元,就意味著工人的月薪能達到1450美元左右,這對於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東瀛汽車產業的工人們的平均月薪還不到1000美元呢。」

不就是賣慘嗎,誰不會似的。

在被問及克萊斯勒是否考慮去墨西哥或者加拿大建廠的時候,比李·艾科卡也給出了回答:「我們是在考慮這件事……是的,我們正在和加拿大方面接觸,加拿大方面給出的條件很有誠意,但具體要怎麼做,這還要看股東們的意思……」

一時間,只要是接受採訪的汽車行業乃至製造業的高管們,紛紛開始賣慘:不是我們不行,實在是我們的成本太高了,至於我們的成本為什麼這麼高……呵呵……

但是,依舊沒什麼人幫資方說話。

沒辦法,這就是當前美國乃至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要同情工人,要支持工會。

說白了,這就是政治正確。

至於這份政治正確的背後會不會降低整個國家的競爭力,那就不是我們這些媒體需要考慮的事情了,就像是環保一樣,你敢說環保不正確,乾死你!

但媒體不幫資方說話不要緊,正經是隨著整個社會開始討論這件事,不管是工會還是工人都開始慌了……

「說起來,咱們的工資也確實不算低啊……」

「話不能這麼說,咱們的工資是高了一點,但這也是我們努力工作賺來的,我們不偷不搶,努力工作,有什麼地方不對了嗎?」

「倒是沒有什麼不對,可如果那些資本家都承受不了壓力,去國外辦廠了怎麼辦?到時候咱們去哪裡工作?」

「……」

這話一出來,就是一陣沉默。

好一會兒,有人低聲說道:「我聽說在大急流城,有個老闆把工人全部解散,把工廠搬到國外去了,因為國外的人工成本更低。」

「我也聽說了,聽說那個工廠的工人到現在還有很多麼找到工作的,因為沒錢交房貸,被銀行從家裡攆了出來……太慘了……」

「我知道這件事,聽說之前那個老闆曾經跟工人商量過,希望工人能降低一點工資,可工人都不同意,最後老闆是沒辦法,才把工廠搬走的……其實要是工人們一開始同意降低一點工資,雖然收入少了點,但也就是每個月少出去吃兩頓飯的事,不至於連自己的房子都被銀行收走……」

「可不是?那些沒了工作、沒了房子的工人,現在怎麼樣?」

「還能怎麼樣?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智能打零工暫時維持生計,有的只能乞討,聽說有的女人實在找不到工作,只能……」

「太慘了……」

「是啊,太慘了,我不希望我將來有一天也落到同樣的處境……」

「……」

工人們再次陷入了令人無比壓抑的沉默當中。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忽然有人開口:「對了,工會那邊現在是什麼態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