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吧?」走在安德森的辦公室里,陳耕向安德森問道。
穿著一身工裝的安德森搖搖頭:「沒問題,不過Boss,航空發動機的適航認證很難吧?」
發動機的研發,安德森不覺得是什麼問題,雖然費爾南德斯公司此前完全沒有任何研發活塞式航空發動機的經驗,想要研製出一款合格的航空發動機似乎是很難,但幸運的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關於輕型和甚輕型航空器的管理規定:FAR-23中對飛行器的每一個細節都給出了詳細的規定,具體到發動機,對發動機的最大轉速運行時間、巡航轉速運行時間、出現空中停車時的應急措施……等等,都有詳細的規定,只要嚴格按照FAR-23的規定來運作,研製出合格的航空發動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安德森真正擔心的,還是發動機的適航認證,聽說這個東西很難。
拍拍安德森的肩膀,陳耕笑道:「你是擔心萊康明給咱們使絆子?」
「萊康明可是活塞式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絕對巨頭……」安德森憂心忡忡。
他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萊康明公司在活塞式航空發動機這個細分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60%,rotax和大陸這兩家公司佔據了30%強,剩下的十多家小公司只能吃點三巨頭剩下的殘羹剩飯,萊康明公司能坐視費爾南德斯公司這個打算進來分一杯羹的?
陳耕笑了:「你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你看看我們先期準備認證的三款發動機都是什麼發動機?你覺得就憑這三款發動機能引起萊康明的警惕?」
安德森恍然大悟!
是了,這三款發動機中,排量最大的也不過才1050CC而已,勉強相比於萊康明公司入門級活塞式航空發動機的水平,憑藉萊康明公司多年來積攢下的客戶關係、營銷網路,哪怕是最樂觀的人,也不會認為這麼一款發動機能夠引起萊康明的警惕吧?話說回來,國際上類似的發動機多了去了,至少也有十幾款,但那一款真正威脅到了萊康明了?
臉上的表情頓時輕鬆了許多。
「而且,」陳耕接著說道:「萊康明在活塞式航空發動機這個單一的細分市場上是絕對的巨無霸沒錯,但整個市場才多大?萊康明一年的銷售額才多少?真的懟起來,萊康明有沒有和咱們懟的勇氣還真不好說。」
而且,哥們我從來也沒想過在活塞式航空發動機市場上稱王稱霸啊。
不過這話陳耕沒打算跟安德森說,怕嚇著他。
安德森不知道這個,但有了自家老闆的這番話,他總算是放下了心,點頭說道:「您有計畫我就放心了……Boss,我準備在今後的半年時間裡,把咱們的技術研發團隊的規模擴大一倍。」
他實在是被自家老闆天馬行空的行事風格給嚇到了:自動變速箱說上馬就上馬,在誰也不知道的時候,他又忽然決定上馬航空發動機——雖然是活塞式的——誰敢保證老闆接下來又會有什麼計畫?
「擴充一倍?」陳耕皺了皺眉頭。
安德森以為老闆不高興了,覺得招的人手太多,連忙解釋道:「您不是說過么,華夏是咱們公司未來的重點,等咱們公司在華夏的業務規模再次擴大,必然要向華夏派駐技術團隊,咱們的研發團隊的規模本來就比較小,如果再外派人員,人手就更加捉襟見肘了,所以我的想法是……」
陳耕擺擺手:「我的意思是,你確定在現有規模的基礎上增加一倍,真的能滿足公司發展的需要?」
安德森愣住了,眨巴了幾下眼睛,他小心翼翼地問道:「Boss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規模擴大一倍?」他搖搖頭:「不,這不夠!遠遠不夠!」
在現有規模的基礎上再擴大一倍,竟然還不夠?!
安德森被自家老闆的話給嚇到了:費爾南德斯公司的整個技術研發團隊的規模,現在已經達到了近300人,而且幾乎90%以上的人員都是汽車行業的人,如果按照老闆的意思將規模擴大一倍還多,也就意味著工程技術人員的總規模將有可能達到七百乃至八百人——您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他顫聲道:「Boss,團隊規模不是越大越好,要與咱們公司現有的業務規模相匹配如果研發和工程技術團隊真的要達到七八百人的規模,咱們的業務有沒有爆發性的增長,每年的利潤會被吃到至少三分之一!」
他剛剛提出要將技術研發團隊的規模擴大一倍,其實不過是習慣性的想要用這種方式跟自家老闆討價還價,他的目標是將現有技術團隊的規模擴大30%至40,擴大一倍?
他想都沒想過。
陳耕點頭:「我知道。」
安德森懵了,但下一刻,他就興奮起來:既然老闆把所有的這些都考慮到了,那麼……
「一年吧,最多一年,咱們公司的海外業務將會迎來一個大爆發,至於在美國本土的業務,隨著咱們的改裝車逐漸推向市場,我準備推出一款真正意義上屬於咱們公司的汽車。」
哆嗦了兩下,安德森連忙問道:「您說的不是那個玩具一樣的車吧?」
陳耕笑道:「怎麼?看不起那個玩具?」
安德森說的那個玩具一樣的車,就是之前準備賣給嘉陵廠的、採用0.9L直列雙缸發動機的麵包車,在美國人眼裡,這種單廂結構、發動機排量還不足一升的小車確實跟個玩具差不多,就算是再怎麼摳門的商家也幾乎沒有使用這種車的。
「不是不是,」安德森連忙擺手:「我的意思是……是……」
他的臉漲紅了。
他心裡確實有些看不起這個小車。
在陳耕看來,安德森有這樣的反應也正常,他隨意的點了點頭,並沒有著惱,只是說道:「信不信,最多三年後,在華夏,這個車一年能賣掉至少兩萬輛。」
一年兩萬輛?
安德森震驚的嘴巴都合不攏了:這也太誇張了吧?
再便宜的東西,當銷售規模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利潤也是客觀的,更別說這玩意兒終究還是一輛汽車,一輛真真正正的汽車,就算是賣2000……2500美元一輛吧,年銷售兩萬輛,那也是5000萬美元的銷售額,凈利潤保守估計也有400萬美元,更被說還有跟華夏嘉陵廠合作的摩托車項目,如果一切順利,一年六百萬美元的利潤可期。
以前沒細算過,可現在這麼掰著指頭一算,安德森的嘴巴也是越張越大: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一個一年能夠讓自己凈賺600萬美元的市場,那都是值得自己慎重以待的市場了,像這個市場派駐一支完整的技術團隊不但是應該的,更是必須的。
看著嘴巴越長越大的安德森,陳耕失笑的搖頭:「這才哪到哪啊,如果我告訴你,最多五年,咱們一年能夠在華夏賣掉五萬輛汽車、至少十萬輛摩托車,綜合下來每年給咱們創造的凈利潤超過2000萬!你說,這個市場值不值得重視?」
值不值得重視?
當然值得,太值得了。
重重的點頭之餘,安德森忍不住問道:「Boss,華夏人怎麼還不來?」
……
被安德森惦記著的華夏人來了,不但來了,來的還是一個規格相當高的官方團隊。
考察團隊中,不但有一機部汽車局和農機局的領導,有華清大學汽車工程系、西工大、哈工大的專家教授,其中就有陳耕的熟人宋鏡瀛教授,整個訪問團的規格相當之高,團隊的總人數更是多達17人,外事系統給安排的陪同人員的級別也很高,是華夏駐美大使館的公使丁海軍同志,作為技術引進主體的嘉陵廠,廠長孫壽彭和總工陳興明在團隊裡面反倒像是最不起眼的角色。
是的,這次代表團前來有兩件事,一件事是給陳耕送汽車零配件的樣品,經過幾個月的磨合,當初被陳耕選定的這些農機系統和汽車系統的零配件製造企業,終於生產出了符合陳耕要求的零配件,接下來陳耕要做的就是將這些零配件送交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只要能通過檢測,費爾南德斯公司就可以正式在美國銷售這些來自華夏的副廠汽配件產品。
第二件事,就是對費爾南德斯公司為嘉陵廠設計的麵包車以及微型轎車進行考察。
當初嘉陵廠想要讓陳耕幫他們設計一款和菲亞特126P差不多的微型轎車,但陳耕覺得這種大頭皮鞋一樣的微型轎車的局限性太大了,建議他們做麵包車,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也不知道嘉陵廠到底是怎麼活動的,他們居然說服了高層同時上馬這兩款產品——條件是國家一分錢不出,嘉陵廠想辦法說服費爾南德斯公司,讓費爾南德斯公司出全部的建設資金。
為了這次的見面,代表團還給陳耕準備了一份精美的小禮物:陳耕上次去華夏時就一直念念不忘的兩隻小中華田園犬的幼崽。
看著眼前這一黑一黃兩隻也就一個月左右大小的小狗崽子,陳耕開心的不得了,驚喜的向丁海軍問道:「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