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まえがき

對於一名武士而言,其本職工作便是戰爭。戰爭推進著整個武士階級的崛起和發展,最終使武士成為了日本的統治者。當我在為一些文化、歷史小說等書籍引入那段歷史,並試圖開始深入研究武士的戰爭藝術之時,卻發現在中文甚至世界範圍之內都沒有那樣一部能夠詳細描述武士戰史的著作,甚至沒有任何一場會戰能夠逃脫文學創作的歪曲而為中文世界所知,於是我決定來填補這一空白。

這部《日本武士戰爭史》在結構上效法約翰·富勒所著《西洋世界軍事史》一書,以正文章節對日本武士歷史上的重大會戰進行分析探討,並以大事記形式對歷史背景的發展進行詳盡敘述,使全書內容能夠形成一部完整的日本武士歷史,同時著重突出不同時期武士所採用的不同戰爭藝術,各大會戰的過程以及將領指揮得失。力求通過對政治、戰略以及戰術三方面的分析考量,來達成以客觀角度分析使被大量文學作品埋沒的日本古代戰爭藝術重新為世人所認知的目的。

本書敘述起點始於12世紀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源氏和平氏之間爆發的源平合戰,並以年代順序分別介紹12世紀的一之谷會戰、壇之浦海戰、13世紀的兩次蒙古東征、16世紀的長筱會戰、石山本願寺的圍攻、17世紀的關原會戰、琉球遠征以及19世紀的攘夷戰爭及四境戰爭。以此十二場會戰來覆蓋日本武士歷史的重要轉折點。對於所介紹戰爭的選擇,完全是由我個人判斷而來。對於這些選擇,我的看法是與其泛泛地將大批會戰全部寫一遍,尚不如選擇最具決定性意義,最具代表性的會戰加以詳細介紹。其餘一些如湊川、桶狹間等重要會戰在大事記中也略有提及,以支撐著我所選擇的十二場大戰,而另一些對於歷史幾乎毫無影響的著名會戰,如川中島會戰等,則被我一筆帶過了。也許在這個初版之後我還會向書中添加更多會戰,不過即使今後不會再有更新的版本推出,我對於現有版本也已經沒有什麼遺憾了。

在我剛剛開始寫作這部書的時候,可能我並沒有意識到它的潛力,因此當我在由自己擔任執行主編的《戰艦》雜誌上發表最初完成的《攘夷戰爭與四境戰爭》時,這篇文章還是不免帶有一些文學色彩。這也使我在將這一章重新編輯排入本書時,對其內容頗感不滿,若不對原有文字大幅改動,它便會如同獅群中的山羊一樣綿軟無力。正因為此,對於原先文章中一些文學性的故事情節,可以說是被我故意地忽略掉了。到這部書文稿殺青後,幾乎每一天我也都會對一些細節進行修改,不斷地將其完善。至今我相信該書已經足以成為中文世界中對於日本武士戰爭藝術最為明了、直接且排除文學色彩的著作。對於任何一位希望從軍事角度來了解日本武士的讀者而言,本書都將是大有裨益的。

與約翰·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的抱怨相同,從古到今,幾乎所有關於兵力、傷亡數字的記載和描述都是有著誇張和宣稱的成分,因此本書中的很多數字我也並不敢斷言是正確的。另外,在一些情況下,當歷史、考古學家和軍事理論所帶來的結論互相衝突時,我通常選擇軍事性的結論。在我看來,考古學雖然在細節上更為準確,但卻時常以偏概全,而軍事性的考量雖然在細節上可能存在不少錯誤,但其中存在的原理卻是亘古不變的。

最後,出於方便讀者辨別事件發生年代的目的,同時又由於成書過程中所參考的日本資料均以農曆記載時間,因此本書採用的時間格式均為公曆紀元年份加日本農曆月份、日期的形式。

王子午

2014年6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