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怒放與凋零 2 公司誕生了

那時我明白了電子商業經營的一個真諦:你不能根據一個人的年齡和外襲評判他的商業能力。最 優秀的工程師是不拘一格的。

—迪克·奧爾森,1976年這樣評價喬布斯

史蒂夫內心的矛盾——既想做企業家,又想做一個虔誠的宗教信徒,在1975年表現得尤其強烈。史蒂夫是一個喜歡吃素的人,有時也吃一些快餐,就像一個在佩花嬉皮士年代裡與世俗格格不入的叛逆分子。

喬布斯還在阿塔里公司工作的時侯就想著離開了。當時,離他很近的洛斯阿爾托斯的禪宗中心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在那裡可以靜坐冥想,領悟禪宗。在里德學院學習宗教神學的時侯,喬布斯就被它吸引住了,因為宗教神學強調經驗、靈感、自我實現的內在意識,這些也是喬布斯所認可的。對喬布斯來說,禪宗不是一個宗教軀殼,而是能滿足他內心需求的一種東西。關於他父母的很多問題也是他心中一直未能解開的疑團,因此他總是處於一種精神上很迷茫的狀態,這驅使他去尋找精神的真諦。佛教講究無欲無求,告誡人們要知足常樂。「克里斯·安·布倫南(喬布斯高中時的女朋友)當時也住在那個地方的一個帳篷里,」丹·科特克說,「在禪宗中心有一個研習禪宗的僧人,他叫千野考賓( Kobin o)。史蒂夫和我經常去拜訪他,他一般都在參禪室旁邊的他的屋子裡會見我們。去了之後,我們就在一起坐著喝茶、談話。』

對於一個不願受約束、很難接受監督審查的人,對於一個極力想搞清楚這個近似瘋狂世界的本來面目,同時又想解決自己長期無法求解的疑問的人,佛理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它能夠指引人們自覺地信奉宗教思想,這對於一個總是盲目自大的年輕人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有了這種信仰,喬布斯就不需要其他理念了,這對於這個基本上沒有接受過正規大學教育的年輕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佛法還是神秘莫測的,而且往往對人生大事有啟示和指引作用,禪宗公案,比如「經歷就是財富」,也深刻地影響著喬布斯對人生真諦的探索。自那以後,喬布斯更加珍愛佛理了,而干野也成了他的「精神導師」。

然而在那時,史蒂夫還想成為一位企業家,一位擁有自己產業的企業家。

由於太年輕,經驗又太少,喬布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他只是擁有滿腔的熱情,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事情是不可行的。因此,他願意嘗試做那些精明人認為不能成功的事情。他有著堅強的個性,因此很容易就能超過自己設定的目標,他由於缺乏社會經驗,這使得他有時對面前隱藏的危險渾然不覺。

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都願意嘗試不可能的或根本就無法實現的目標,這是他們的共同特徵之一。沃茲喜歡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很多人對他能用那麼少的部件、那麼高超的技術進行設計工作難以相信。沃茲通常會去參加家釀計算機俱樂部每兩個星期舉行一次的聚會,在聚會時他會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受不同意見的啟發而提出新的想法,然後他就興奮地勾畫出新的示意圖,這樣在第二天的會議上他就能站起來發表自己的觀點了。

在1975年的秋天,沃茲就自豪地展示了一種新電路板的幾張設計圖紙,而到了第二年年底,他就把第二個電路板設計出來了,這兩個電路板都是用來驅動顏色顯示的。史蒂夫知道後非常高興。可能這是他一直想得到的,也可能他藉助於這一產品就能在生意場上打下一片天地。當然,在家釀俱樂部那種富於創新的氛圍里,沃茲也是相當有精力的實幹家,當別的俱樂部成員開始創建個人電腦產業的時候,沃茲那笨重的「面板」卻很少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力。

史蒂夫對這方面的情況了如指掌,他相信他的朋友沃茲在電子學方面的真本領。他告訴沃茲,他要把這項技術變成電子企業,沃茲同意設計電路板圖紙,而讓電腦發燒友購買圖紙,然後按照圖紙說明用各種電子元件裝配成計算機。同時,沃茲依舊在惠普公司工作,而喬布斯也還是在阿塔里公司工作。

在喬布斯和沃茲賣「藍匣子」的時候,別人給他們起了個名字,叫「藍匣子」,但那時,一些電腦發燒友們就已經領先他們一步,開始銷售電路板了。喬布斯和沃茲也想改變自己的形象,接受一種更刺激的挑戰。沃茲尼亞克的頭腦里想的是電路設計,而喬布斯,這位電子市場的弄潮兒,想的卻是給自己的品牌計算機起一個他們兩個人都喜歡的名字。由於喬布斯非常喜歡流行歌曲,他也常與鐵哥們一起去俄勒岡州的蘋果農場,喬布斯還很喜歡吃蘋果,另外,「蘋果」在電話本的排列順序中也位於「阿塔里」的前面,於是他就打起了「蘋果」的主意。最終,在向報社提交合作書並公布發行時,他們給自己的品牌起了個既文雅,又不咄咄逼人,也不嚴肅呆板的名字——蘋果計算機。(但是他們後來還是因為這個名字與甲殼蟲樂隊鬥了很長時間,在蘋果iPod這一品牌出現後,這一爭鬥更激烈了,蘋果音樂品牌也佔去了音樂界的半壁江山。)

沃茲尼亞克很贊同蘋果這一名稱,但他仍對和喬布斯的合作關係表示懷疑。史蒂夫·喬布斯則非常堅定,他不得不經常給他的夥伴打氣、鼓勁。沃茲並不想放棄白天的工作,而他的父母也懷疑他們的兒子能否和喬布斯搞好合作,更別說一起辦公司了。沃茲的父親傑里·沃茲尼亞克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他的兒子要與這個「沒有做過任何事情」的傢伙「五五分成」。沃茲尼亞克的妻子艾利斯——她不到25歲就嫁給了沃茲,也厭煩了沃茲把他們的房間變成備用電子元件倉庫的做法。

在1976年4月1日愚人節這一天,沃茲尼亞克終於答應合作了,他簽了長達IO頁的合作書並把它交給了喬布斯。合作書上寫著,喬布斯和沃茲佔有相等的股份,還有lO%的股份屬於羅恩·韋恩,韋恩是喬布斯在阿塔里公司的好友,他答應幫助喬布斯和沃茲。但是他們三個人,甚至包括喬布斯,都沒有認為這是個宏偉創業的開始。他們當時也沒有世界性的發展眼光,只是希望能建造一個電路板生產線,每個電路板的生產成本為25美元,然後賣到50美元。他們的產業模式只是開發沃茲的電路設計模型,然後生產出電路板投放市場,在這一個產業運營鏈中,他們希望不要虧本。

然而,喬布斯和沃茲並不是沒有展望過他們的商業前景。他們把他們的第一批產品叫做「蘋果I",很明顯,喬布斯和沃茲希望他們的「蘋果」源源不斷地「從樹上掉下來」。

不論何時,對大多數開始創業的公司來說,最大的挑戰都是在資金方面,喬布斯和沃茲的公司也不例外。他們兩個人籌集的資金加起來也就是1 000美元。沃茲把他心愛的惠普65可編程計算器賣了,籌得500美元,喬布斯把他的大眾汽車賣了l 000美元,但買者只給他500美元,因為買後幾個星期這輛車的發動機就壞了。所以,兩項資金加在一起也是少得可憐。在4月的一個星期四,當他們把電路設計圖紙拿到家釀俱樂部時,他們的暗淡的前景也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當時,沃茲站起來展示自己的電路板,解說它的特徵,但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關注。

然而後來,情況突然發生了轉機,這為以後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如史蒂夫·喬布斯後來所說:「有一家最早經營計算機的店主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能夠生產出電路板來,運送給他,他就能銷售我們的產品。聽他這麼一說我們才明白,顧客喜歡購買的都是裝配好的電路板,這也說明這種電路板的市場前景將是十分巨大的。」隨後,這宗生意更是出人意料的好,因為同喬布斯談生意的竟然是保羅·特雷爾,他經營的店鋪後來成為美國第一家計算機零售連鎖店,也就是彼特商店( Byte Shops),喬布斯是在家釀計算機俱樂部認識他的,他總是避著喬布斯,後來他說:「任何人都會說,喬布斯是一個咄咄逼人的合作者。"

彼特商店需要電子產品。特雷爾在家釀俱樂部會議上看到了喬布斯公司的產品展示後,要與史蒂夫建立商業聯繫。第二天,喬布斯就衣衫不整地來到了彼特商店,想看看這家商店對他們的產品有多大的興趣。他們的反應讓喬布斯極其震驚,特雷爾竟然答應將以每台500美元的價格購買他們的50台計算機,總金額是2.5萬美元!

「那是我們公司成長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事件,」沃茲尼亞克說,「在以後的發展中,公司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重大、如此出入意料的事件。」這就是生意!

在生產計算機之前,要購買元件,而在購買元件之前,必須要籌措到足夠的資金或者至少是銀行貸款。喬布斯把產品訂單揣在口袋裡,就不知疲倦地跑遍了整個矽谷,以尋求資金支持。在經歷了多次拒絕後,喬布斯來到一家比較大的產品公司,基魯夫電子公司(Kiemlff Eleics)。鮑伯·牛頓是基魯夫公司的經理,他回憶說:「喬布斯是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小夥子,但仍顯得羽翼未豐。"但喬布斯那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