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〇九章 塵封的秘密(中)

那個調查報告的內容是一個名叫955所的研究機構,在92年6月份發生的一系列事故,這系列事故造成了四十七位研究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死亡,而且除了一部分死於後來的火災,絕大部分都是不明原因的猝死,體內器官在死前就已大面積壞死,但屍檢後都查不出根本原因。

這個調查報告里提到的一些細節可以看出來,這個955所,就是官方針對「變異生物」的研究機構。

而且在這一系列嚴重事件發生之前,955所剛剛捕獲了一個活體「食血生物」,進行了兩個多月的研究,已經向上級部門彙報了有重大發現。

事故之後,不僅那活體研究樣本消失不見,而且所有參與研究、知道內情的人,也全都死亡,絕大多數相關資料都被火災毀去。

最開始的時候,事故調查的方向,都是在「敵特破壞」上。

但隨著調查的進行,他們卻發現了越來越多詭異的、無法解釋的情況。

向坤看得滿臉凝重,原來官方以前是有對「變異生物」,也就是他們定義的「食血生物」進行調查研究的專門機構的。

只不過「955所」這個名字,他之前從未聽過,甚至連各種傳說、野史、八卦閑談中都從未出現。

一般來說,官方相關保密研究機構,大都不是以5和7為開頭命名的么,就像CSIC艦船研究院的「704所」船舶設備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團的「503所」衛星信息工程研究所之類。

各種討論特異功能、神秘領域、科幻相關的作品中,經常提到的也是507所、749局。

如果不是在這看到,換個其他場景,他一定以為是YY小說作者無根據瞎編的玩意。

但幾十名研究員的意外逝世,這麼大的事件,為什麼之前從來沒有聽過?

向坤繼續看更多的相關文檔,特別是和那調查文檔屬於同一分類的。

很快,他就看到了後續的情況,針對「955」所一系列事故的調查,通過各種怪異現象,和更早期、60年代部分科研機構發生的事故聯繫到了一起。

而就在調查組的人準備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的時候,上級領導帶著調查組聯繫了一名前蘇的專家,後者告訴他們,早在幾年前,前蘇包括「生物信息實驗室」在內的數個部門,在進行「食血生物」的研究時,就已經遭遇過類似事故了——所有相關的研究人員不明原因猝死,大部分相關的研究資料都因各種原因被毀去,因「食血生物」的特性,沒有留下任何活體樣本的同時,也沒有任何樣本組織留存。

不僅前蘇,美國在同一時期由DARPA牽頭的數個針對「食血生物」研究的計畫,沒有任何成果或只有很少發現的也就罷了,只要獲得了活體「食血生物」樣本,並且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那麼很快就會發生不明原因的「團滅」。

對「食血生物」研究和觀察的成果並沒有被完全毀掉,但順著那些零星的信息,對事故和「食血生物」研究做調查的人員,每次在查到一些內容的時候,也都會出事。

而後一段時間,任何被相關機構發現的「食血生物」,幾乎在被發現的同時,都會立刻崩潰分解為灰色粉末,發現它的調查人員和目擊者也會有一部分立刻猝死。

加上前蘇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美國的各種調查和研究開始暫停,相關檔案被封存,並且沒有解密期。

那個調查報告顯然並沒有完結,但不知道是後續的調查也被叫停,還是相關的信息丟失,向坤沒有在後面的文檔中發現後續內容。

不過隨後他就發現了更多可以解答他疑惑的文檔,詳細說明了國外和國內在「食血生物」相關研究上的不同態度和發展歷程。

在那個署名瀋海崇的研究人員所做的文檔中,闡明了各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系列「食血生物」相關的詭異事故,損失了大量研究人員後,做出的一致性的決定,都是暫停研究,封存資料——也沒法再繼續了,不論是研究人員還是調查人員,任何相關人員,幾乎都會不明原因猝死,或是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一旦影響範圍擴大,必然引起大範圍的動蕩和恐慌。

但對於「食血生物」所展現出的特性,各個國家都不願意完全放棄,還是在進行「試探性地研究」。

當然,在此期間,民間也有各種基於陰謀論、神秘學、宗教傳說的認知開始興起。

瀋海崇認為,似乎有一種力量,在「監控」著人類世界對「食血生物」產生變異的根本性原因的研究,一旦人類有可能窺探到什麼,便會觸發它的「防備機制」,將一切可能扼殺。

「食血生物」出現的時間可能很早,但它們存在的痕迹,或許在歷史上同樣被類似的方式「抹殺」了,又或者以一種已經偏離了事實真相的模樣流傳下來。

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一波對「食血生物」的研究潮,也不是完全沒有成果留下,至少「食血生物」死亡後的粉末,便被分析出了具體成分。

不同類型的「食血生物」死亡後的灰色粉末成分略有不同,以人類「食血生物」為例,死亡後的灰色粉末主要為特殊的氮化碳化合物。

通過對這種氮化碳化合物的成分、晶體結構的研究,人類在材料學方面有很大的進展,比如β-C3N4、g-C3N4等材料的合成和應用。

因著可以預見的巨大誘惑,即便知道可能觸發恐怖的災禍,人類對於「食血生物」潛藏的力量,依然在進行著小心翼翼的試探。

瀋海崇綜合很多其他國家機構、相關人員的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判斷總結:

人類在進行「食血生物」研究的時候,參與的人越多,知情的人越多,對「食血生物」的研究越深入,越容易觸發那神秘力量的「防備機制」;

有國家力量參與的時候,更容易觸發「防備機制」;

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一波大範圍的「滅殺」,就是「防備機制」的高度觸髮狀態,如果只是一個國家、一個機構、一小部分人在進行「食血生物」的研究,或許那股力量不會這麼「敏感」;

如果研究者本身是「食血生物」,「防備機制」會更加寬容。

這個判斷不僅是瀋海崇做出的,也基本是世界上大多數知道「食血生物」存在、仍然有志進行研究的人的共識,這是用生命進行「實驗」得出的經驗。

所以在二十一世紀之後,各國對「食血生物」的研究,都不約而同地秉持著幾個原則:

1,官方盡量不直接參与,以私人研究機構為主體;

2,盡量讓人類「食血生物」作為研究團隊;

3,封鎖「食血生物」的消息,不讓大眾知曉;

這個名叫瀋海崇的研究者的文檔,用系統化的、深入淺出的文字,在介紹「食血生物」在我國以及國際上的研究歷程和各種決策的原因,很顯然是一種寫給「後來者」的說明性文檔。

在那個文檔的最後,他留了一句話:

「食血生物的研究,是一個潘多拉魔盒,雖然明知打開後充滿危險,但它的誘惑,是人類無法拒絕的。」

向坤又繼續查看接收到的文檔,裡面還有大量署名「瀋海崇」的文檔。

這其中有對野外發現的、具體「食血生物」特性的簡單記錄和描述,也有活體「食血生物」的觀測和實驗記錄,而其中有一份「人類食血生物」的記錄卻是非常的詳細,配著大量的圖片和具體數據,並且觀測、實驗的時間跨度極長。

然後向坤注意到了那「食血生物」的標籤:瀋海崇。

原來這位研究員自己就是「變異生物」,難怪在發生了955所的事情後,他依然可以負責相關的研究。

向坤很快就找到了瀋海崇建立的一個研究機構的資料,這個部門以瀋海崇為首,只培養人類「食血生物」作為研究人員,他們本身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

這個研究機構同樣是由國家提供資金,但所有的研究進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都交由瀋海崇自己掌控。

不過沖瀋海崇的其他文檔里的時間線來看,到他建立那機構的第三年,他也依然還是一個人在進行各種實驗。

在各種文檔中,向坤看到了幾個以「沈院士手稿整理」命名的文件,於是讓愛麗絲搜索了一下,發現確實有一位院士叫瀋海崇,只是從公開資料來看,他在90年代末已經病逝,享年68歲。

而在之前看過的、對自身的研究記錄的照片上,瀋海崇的樣貌和身體看起來就像20多歲的精壯小伙,只是頭髮花白。

原來他在變異之前就已經是院士了,難怪官方相信他,願意讓他來全權負責相關研究。

向坤接下來又看到了一個瀋海崇署名的研究論述文檔,研究的方向是「食血生物」背後神秘力量對人類或其他生物的「監控機制」。

向坤還沒開始看,就想到一件事,於是趕緊拿起手機,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