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THREE 我的青春,我的金山

從好學生到好員工,從好員工到好領導。入職時雷軍青澀稚嫩,離開時已近不惑之年,從22歲到38歲,整整16年,雷軍將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金山,將自己熬成中國互聯網業的「活化石」。

與大多數鋒芒畢露、個性張揚的互聯網大佬不同,雷軍處事平和低調,踏實安分地行進在符合傳統價值觀念的職場軌道中,步步為營,水到渠成。雖然會遇到坎坷風波,也會跌倒困厄,但他依然勤奮堅韌,一往無前。他是中關村大名鼎鼎的「勞模」,每周七天,天天加班至深夜,風雨無阻。

把就業當創業,把職業當事業。這樣的青春,才算無怨無悔。

用別人睡覺的時間幹活

北京是中國電腦業的聖地,是夢想者的天堂。年輕時的雷軍,為了胸中那個無法釋懷的夢想,跟其他「北漂」一樣,對北京有著飛蛾撲火一般的執著。他一畢業就義無返顧地來到北京,滿懷著干一番大事業的心情進入一家研究所,參與大項目。

這家研究所在郊區,且工資微薄,但雷軍並不在意。畢竟年輕人豪情萬丈,也不怎麼在乎條件艱苦。可讓他比較惆悵的是,一直無法適應研究所那種氛圍,找不到參與大項目的感覺,找不到發揮才華的絢爛舞台。

凡是遙遠的地方,都對我們有一種誘惑。不是誘惑於美麗,就是誘惑於傳說。現實與理想,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當初其他同學選擇了深圳和廣州,講述那裡的鈔票盛況的時候,雷軍都沒有絲毫的心動,毅然獨自前往北京。現在淪為軟體生產流水線上的一顆最不起眼的螺絲釘,多少總有些不甘。

正在無限迷茫、惆悵的時候,他認識了蘇啟強。蘇啟強比雷軍年長7歲,後來以平均5年創辦一個企業的速度令業內驚嘆。除了很有特點的福建口音外,他最大的特徵就是生物鐘已經黑白顛倒,深夜上網已是常年習慣。他少年老成,低調卻不甘寂寞,1988年從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辭職下海後,和王京文創辦了用友軟體。

當時的蘇啟強已經是用友軟體的副總經理,公務員的閱歷使他對大局的把握有著先天的優勢。不甘寂寞的蘇啟強告訴同樣不甘寂寞的雷軍,繼續開發加密軟體。他認為,「很多事情,定了一個方向,每天都在做事,不受干擾,最後肯定能有所收穫。」

之前和王全國開發BITLOK0.99,早已激起雷軍開發商品軟體的熱情、信心。隨著開發產品的增多,矽谷英雄的故事越來越灼熱地燃燒著他的胸膛。冉冉升起的英雄的夢想,讓他越來越看不上BITLOK,還自嘲它是「雕蟲小技」。說實話,他心裡早就不樂意再開發這些壓根不入他「法眼」的小產品。

但是,人總得面對現實。想想也沒別的選擇餘地,雷軍就聽從了蘇啟強的建議,繼續開發BITLOK新版。此時,從雷軍開發第一個版本到大學畢業,已經過了兩年,水平自然有了一個飛躍的提升。回頭看他過去的產品,居然有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他決定推倒重寫。

相比其他互聯網「刺頭」,雷軍的性格稜角並不突出。從好學生到好員工,他幾乎都行走在一條符合傳統價值觀念的命運軌道上,每一步都中規中矩,水到渠成。可實際上,他身上還有著射手男最典型的特徵——喜歡呼朋喚友、熱熱鬧鬧的生活。

規矩,愛鬧,這兩個相互矛盾的性格,像兩股洶湧的潮水在他的體內衝撞,同時也在他這裡得到了平息。白天,儘管辦公室沒多少事情可干,但也不能幹別的,雷軍跟其他同事一樣規規矩矩。周末,雷軍風雨無阻去中關村會朋友。於是,開發BITLOK新版的時間就只剩下周一到周五的晚上。

為了能全面協調好時間,各方面都有所兼顧,雷軍在還未榮獲「勞模」稱號之前,就上演了「瘋狂的石頭」,經常用小時來安排晚上的日程表。通宵對於他來說,雖然很累,卻也能讓他的精神得到安慰。一個暫時不得志的年輕人,蝸居在黑夜的某個角落裡,瘋狂地寫程序,有一種極大的精神在鼓舞著他:「我在用別人睡覺的時間幹活。」每每這個時候,嘈雜的電腦風扇和敲鍵盤的聲音就成了悅耳的音樂。

對於用電腦的人來說,最崩潰的事情莫過於死機。有一次,雷軍一直干到凌晨四點多,就在程序快要寫完的時候,存檔時電腦死機,所有勞動成果毀於一旦。已經很難把整晚的工作全部重寫,雷軍癱坐在電腦旁,一時有些獃滯。幸好,同宿舍的朋友醒了,看到他快要哭出來了,趕緊幫他從硬碟里的第一個扇區逐一尋找。花了整整兩個多小時,終於將全部內容都找了回來,雷軍感激到無言。

那時的雷軍,每天都睡得很少。BITLOK新版在一個又一個深夜的辛勤勞作中悄悄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等待花開的寂靜,意味著寂寞。每每遇到難關,都得自己獨自死磕、艱難闖關。與此同時,歷經艱難的成功,獨看花開的喜悅,也是難以言喻的。花費很大力氣終於解決難題的時候,他經常像個孩子那樣高興得手舞足蹈。

寂寞,是一個人的狂歡。在無人分享的日子裡,雷軍獨自完成了BITLOK 1.0。讓雷軍欣慰的是,BITLOK加密後的軟體在超過一百萬台的計算機上使用過。

每一個研發者,對待自己的作品都像是對自己的孩子,願意付出感情溫柔呵護,助其茁壯成長。雷軍也不例外。或許開發時不大情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BITLOK的感情卻是越來越深。後來進入金山,雷軍依舊利用業餘時間繼續開發、完善這套產品,使之成為盤古組件中的一部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之共唱「滄海一聲笑」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在金山友愛的環境里,好多同事都給了雷軍難得的幫助。例如,當雷軍完成一個版本的時候,同事就會幫他試探解密。發現問題立即反饋給他,他再完善。這樣反覆修改之後,BITLOK 1.2在集體的力量中定型。

此時,BITLOK已經是一套很完善的商品軟體。在朋友的幫助下,BITLOK成為一個真正的商品,很快就贏得了不少客戶。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雷軍,在之後的日子裡,他一直堅持開發,出了一系列新版。雷軍是一隻勤勞的小蜜蜂,不僅辛苦「采蜜」,還將用戶的好建議釀成了「蜜」,堅持將用戶的意見綜合到開發中去,BITLOK也越來越受客戶的喜愛。

但是,冷靜分析BITLOK的整個商業前景,雷軍認為:「第一,加密軟體只有開發者才用,市場很小,整個市場每年不到一千套。作為業餘興趣還能接受,作為公司開發項目的話,並不合適。第二,隨著軟體市場的繁榮,國內不少軟體開始試探不加密銷售的方式,這是軟體市場發展的趨勢。不少朋友覺得加密軟體已經沒有必要再做了。」

這套軟體雷軍花了整整7年的心血,到底還要不要繼續開發?雷軍也感到非常困惑。不少朋友友善告知他一些新的解密方法、解密工具,老用戶也持續不斷地打電話來詢問新版本的開發情況,並提出修改意見。雷軍感到壓力很大:這款產品沒有商業前途,無法帶來利潤;與此同時,產品也屬於用戶,不是想停就能停得下來的。

思考很久之後,雷軍還是決定將它作為興趣愛好,願意無償付出更多的辛苦,寫出一個全新的BITLOK3.0,徹底解決過去用戶提出的各種問題,讓過去的用戶有一次升級的機會。經過多年的修改,此時的BITLOK已經超過了三萬行代碼,作為一個業餘程序,已經不算短了,也很難修改。全部修改程序,更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最後,在工作之餘,雷軍在原有的基礎上使用了一些突破性的技術,完成了BITLOK 3.0。雷軍說:「不管BITLOK 3.0寫得如何,我盡心了。如果BITLOK還有人用,我就肯定會花時間來維護;如果沒人用了,也就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我也該『洗手』了。」

求伯君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20世紀80年代末期,電腦作為一種跨時代的產品開始在中國出現。然而它的受眾卻極為狹窄,一是DOS的操作界面對於當時的大多數國人來說顯得過於專業,二是在漢字處理方面,這款「神器」似乎並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

為了在DOS模式下實現漢字輸入,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投入到了漢字處理軟體的研究和開發中。那個時候,身為中國軟體史上標杆性人物的求伯君還只不過是四通公司的一個普通程序員。

當時,四通公司的MS2401印表機憑藉著自己的卓越性能,在銷售市場上上演著一個又一個神話。可就在這個時候,求伯君卻向公司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發請求——開發兼容PC端的文字處理軟體。對於四通高層來說,求伯君的這一請求是荒謬的,因為這個計畫一旦啟動,將會對MS2401印表機的市場形成強烈衝擊,這無異於自己人搶自己人的飯碗。

遭到拒絕後,求伯君離開四通,在他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香港金山公司老闆張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