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TWO 追夢少年的燃情歲月

當年,雷軍並不清楚「世界一流」四個字所包含的困苦和辛酸,以及將面臨的委屈和磨難。不過,可以斷定的是,在那求知若渴的歲月里,雷軍的心裡已點燃「矽谷」的火種,那是一種力量,一種信念,一種改變命運的勇氣和毅力。

或許隨著時光流逝,雷軍終將淡忘過去許多激情飛揚的榮耀時刻,但他絕對不會忘記在廣埠屯「蹭」電腦的忙碌與滿足,不會忘記挫折與希望並存的「三色」公司。20年後,整個中國都知道雷軍這個名字,他甚至變成一種象徵,激勵著許多立志創業的後來者,讓他們始終滿懷這樣一種希望——「如果我足夠努力,也可以像雷軍那樣成功」。

沒有虛度光陰

每個人都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地域和時代,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富貴或貧賤,精彩或平淡,既受時代潮流和國家興衰的大背景影響,也在於個人成長環境和自身性格的造就。我們固然無法選擇「生」,卻能決定如何「活」,這也是「生活」的魅力之處。換句話說,個人經歷如果割離了他所處的國家和時代,講述起來將會蒼白無力,黯淡無光。

1969年12月16日,雷軍出生於湖北省沔陽縣(1986年撤縣建市更名為仙桃市)一戶教師家庭。儘管離開故鄉20多年,雷軍至今仍保留濃郁的湖北仙桃口音。仙桃屬於古「雲夢澤」之所在,位於江漢平原中部,雨量豐沛,農商發達,在湖北省縣級市中經濟實力名列前茅。不過,仙桃名揚全國卻源於體操,每逢奧運年都熱鬧喧天,李小雙、李大雙、楊威、鄭李輝、廖輝等體操冠軍皆出於此,有「中國體操之鄉」的美譽。

雷軍註定不是干體操的料子。他自幼勤奮好學,喜歡下圍棋,愛讀古詩詞,對跑跳翻騰沒有太大興趣。1987年,就在沔陽更名為仙桃的第二年,雷軍從沔陽中學畢業,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武漢大學坐落於珞珈山下,東湖岸邊,春有櫻花滿園,夏看湖光山色,環境優美。在大學的第一堂課上,一位留學多年的老教授教導說:「上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學會如何去學習。上研究生的目的,就是學會如何去工作。如果明白了這兩條,就永遠不會存在專業不對口的問題。很多DOS方面厲害的程序員為什麼沒有轉到Windows平台上?除了慣性思維,還可能是在學習的突破性方向上存在沒有解決的問題。」

那年9月,未滿18歲的雷軍正躊躇滿志、如饑似渴地吸收著一切知識。為了能坐到最好的位置,每天7點,晨光初露,雷軍就已經到教室佔座位去了。周末他喜歡去看電影,但經常要自習到九十點鐘後去趕晚上第二場。從小到大,雷軍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可走進大學校園的第一個晚上就去上自習,他歸結為「不自信」。

這一年,一本書讓雷軍找准夢想,他回憶說:「王川給我一本書。兩塊一一本,《矽谷之火》。從此,喬布斯給了我一個與眾不同的夢想。我要追求的東西就是一個世界級的夢想。」《矽谷之火》講述的是言論自由運動時期,喬布斯、比爾·蓋茨等人在矽谷發起的一場技術革命,帶來整個電腦技術的變革。那些跌宕起伏的歷史歲月,激動人心的創業故事,無一不成為一粒火種,徹底點燃了雷軍的夢想,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喬幫主」那樣創辦一家世界一流的企業。無獨有偶,新浪網和點擊科技的創始人王志東1986年在北大學習時也被這本書徹底震撼,他說:「從蘋果公司的成功故事裡,我第一次知道了風險投資,給我後來職業生涯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雷軍原本很喜歡睡午覺,睡午覺也是一個人體自我修復的過程,但是當他看到其他同學不睡午覺看書的時候,他就會感到心慌,怎麼也睡不著,不敢睡了。他擔心其他同學在他午睡時學得更多,怕自己被他們遠遠地拋在後面。為此,他不僅戒了午睡的習慣,還嚴格執行以半小時為單位的學習計畫。他坦言:「我特別害怕落後,怕一旦落後,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個善於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會把一個事情想得非常透徹,目的是不讓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出發的人。」

好學是那個年代「天之驕子」的共同特徵。1977年恢複高考之後,年輕人紛紛擠入史無前例的考試大軍,試圖徹底改變命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資源相對匱乏,競爭相對激烈,大多數年輕人都狠命地學習,要想脫穎而出非常困難。與雷軍同年考入武漢大學的陳一舟,即現在的人人網董事長,當時甚至天天「蹲」在圖書館看書,將喜歡的書全都「翻」了個遍,度過肄業生涯「最爽」的一段光陰。

勤奮、刻苦,是那一代年輕人特有的氣質。上學的時候,雷軍不是一個特別會搞關係的人,同學關係說不上差,也好不到哪裡去。能在另外一個世界裡快樂馳騁,對於他來說是一件幸福且充實的事情。特別是大一下學期開始學專業課之後,雷軍有了上機的機會,更是毫無懸念就一頭扎了進去。

雷軍是一個自驅力很強的人,從來不把夢想停留在虛無縹緲的想像中。為了能像「喬幫主」那樣成為與眾不同的人,他學習的時候更刻苦。而聰明肯乾的學生哪個老師都喜歡,不少老師都將雷軍當成得意門生,喜歡讓雷軍幫著做課題,把自己機房的鑰匙給雷軍。最多的時候,他同時擁有三個老師的機房鑰匙。

在那個年代,計算機還不像現在這麼普及,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機房的PC機還不到15台,上機特別緊張,搶不到上機票的話機房管理員是絕對不讓人進去的。能夠在老師實驗室名正言順地「泡」機房,能夠有機會安安心心地寫程序,這對於雷軍來說向來都是樂此不疲的好事情。

大一學年結束,雷軍成績全年級第一。但他很快就發現大學並不比考試成績,計算機不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沒有實踐,高分都是浮雲,一切的一切只是高分低能、紙上談兵。所以,從大二開始,他就經常上武漢電子一條街「混」技術去了。

他經常背著個大包,在街上幫人裝軟體、修機器、編寫程序。由於雷軍勤學好動,慢慢地技術也越來越嫻熟,街上的很多老闆都認識他,喜歡請他幫忙,也經常請他吃飯,雷軍在街上「混」得很不錯。

在「混」的過程中,讓雷軍最為糾結的就是,包太大、太重。因為那時最好的電腦是286,只有1M的內存,雷軍每次出去都需自備20張以上的軟盤。由於那時還沒有編程介面資料,沒有電子圖書,紙質書的質量不好、內容不全不說還經常出現多處錯誤,雷軍被迫同時帶著三本大書互為參考。

整天背著那麼多東西跑來跑去,雷軍越來越煩,終於下定決心要寫一本沒有錯誤、內容全面的編程資料書,讓所有程序員只帶一本書就可以了。這本書就是1992年他和朋友合著的《深入DOS編程》,隨後成為風靡一時的「紅寶書」。

武漢大學相對前沿,是國內最早實施學分制的高校。學分制源自於哈佛大學,學生只要修完一定學分就可以畢業。雷軍僅用兩年的時間就修完了大學四年的課程,雖是速成,但雷軍的水平遠遠超出讀四年的同學。20年來,他是系裡拿過《彙編語言程序設計》滿分成績僅有的兩個學生之一。早在大二時,他就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反病毒專家,湖北省公安廳還專門請他講過課。

射手座的雷軍富有想像力,他從小就喜愛詩歌,對寫程序也特別有感覺,總是有意無意地像寫詩一樣寫程序,所以程序寫得很好。雷軍大一寫的PASCAL程序,等他上大二的時候,這些作業都已經被編進大一教材里了。

靠著稿費和獎學金,雷軍從大二開始就經濟獨立了。數年後,回憶起這段年少時光,雷軍沒有掩飾自己的驕傲。「不是吹的,獎學金都被我拿遍了。」雷軍對大學生活的評價是「沒有虛度光陰」。

廣埠屯「蹭」電腦

1986年,互聯網浪潮從北京奔流到武漢,「學海淀經驗,建武漢矽谷」、「北有中關村,南有廣埠屯」等口號開始火熱起來。廣埠屯IT數碼一條街逐漸興盛,從珞喻路到廣八路交匯的大片區域,幾乎環繞武漢大學,突然間冒出大大小小上千家IT公司和電腦配件商。

大三時,雷軍已經不滿足於校園生活,迫不及待想要到他渴望的廣闊天地里自由馳騁。由於大學還沒畢業,不急於擇業,賺錢是其次,感興趣、能學到東西是他最為看重的。尤其是當時電腦還沒有現在這麼普及,大學裡設備簡陋,電腦數量嚴重不足,儘管有老師們的「特殊照顧」,可一星期下來也只能在電腦上「賴」兩個多小時。多次「蹭」機房被趕出來後,雷軍就去武漢電子一條街上「蹭」,那裡有各式各樣的樣機和展示機。

為了能更好地「蹭」到電腦,雷軍打著幫忙和兼職的旗號。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在跌跌撞撞的探索中,他的涉獵相當廣泛。寫過加密軟體、殺毒軟體、財務軟體、CAD軟體、中文系統以及各種實用小工具,做過電路板設計、焊過電路板,甚至還干過一段時間「黑客」,解密各種各樣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