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鎖坤寧宮——嘉慶帝與道光帝的皇后們 五、追封的髮妻

道光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公元1782年9月16日),等到繼承帝位的時候,他已經三十八歲,在那時已經算是個中年人了。那就是說,道光帝在即帝位之時,早已經娶妻生子了。

道光帝旻寧(綿寧)的元配妻子姓鈕祜祿氏。——這個顯赫的滿洲姓氏在本文中已經是第二度正式出現。再往後它還要出現若干次。由於從前的女子只稱姓氏而不留閨名,而清皇族多數又與這些大族聯姻,因此後宮中這些雷同的姓氏更使人難以應付,這些女人們若是結結實實地攀上了龍,有了封號,死後又有謚號的話,倒也還可以各歸各,否則的話就恐怕只能在姓氏後面加編號了。

總之,道光帝的元配福晉也是這麼一個鈕祜祿氏。與其它的宮廷鈕祜祿氏一樣,她也有顯赫的出身:乃是戶部尚書、一等子爵布顏達賚的女兒。這段姻緣締結於嘉慶元年(公元1792)十一月,當時綿寧才剛剛十五歲。由於乾隆帝禪位於嘉慶帝,所以當時綿寧提前當上了嫡長皇孫兼皇子。因為在嘉慶的兒子中,乾隆帝最看重綿寧,並且親自為他指婚,於是他的婚禮選定在南三所擷芳殿舉行,而且辦得很是隆重。一般認為,乾隆帝嘉慶帝父子倆為綿寧選擇皇宮內的擷芳殿舉行婚禮,並讓他婚後在此定居,是別有深意的。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綿寧其實就已經被選定做未來的皇位繼承人了。

不過,未來的燦爛前途,似乎對新婚的鈕祜祿氏沒有什麼立等可見的正面影響。至少在生活水平和條件上是如此。

道光帝的「節儉」,在歷朝帝王中算是首屈一指的,而他的儉省作風,早在做皇子時期就已經形成了。據他自己稱帝後回憶往事時說,他在做皇子時不但極少吃肉,甚至還經常派太監出宮去買燒餅,與妻鈕祜祿氏就著茶水啃嚼就算是一餐。除此之外,他還奉行「七分飽」的原則,即使擺出菜吃飯,也嚴格要求每餐每人盛飯最多不得超過三碗。

據史書說,鈕祜祿氏與道光帝感情甚好。老公克勤克儉,她也有樣學樣,從來不在屋中放置什麼精美的裝飾擺設,有床有桌椅可用就足夠了。只不過任何人在想像皇家生活的時候,都會認為那是奢侈富麗程度上不封頂的日子,鈕祜祿氏做為尚書小姐,又是生在「重女」的滿族人家,她在娘家的日子就算不奢華,恐怕也沒與燒餅沒打過交道,更別說把它當家常茶飯日日吃將起來的。她當初是怎樣從極度的落差中回過神並適應這樣的婚後生活的,史書卻沒有記載,只能讓後人臆測猜想了。

鈕祜祿氏的婚姻生活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過去了。從生活節儉這方面說起來,她與綿寧也算是夫唱婦隨,應該還是情投意後的。然而不知怎麼搞的,兩人的婚姻前後長達十二年之久,鈕祜祿氏竟從來沒有懷上過身孕。

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正月,年才二十七歲的鈕祜祿氏病逝,結束了她顯貴卻拮据的皇家生涯,沒有留下兒女。由於她死的時候綿寧還只是一個皇子,鈕祜祿氏被安葬於王佐村(丰台區)。她在這裡一躺就是十二年。十二年後,綿寧成了道光帝。於是本已經被人淡忘的鈕祜祿氏忽然身後熱鬧起來。

道光元年(公元1821)六月,道光帝派鄭親王烏爾恭阿、順承郡王倫柱為正副冊使,帶著皇后冊寶來到了王佐村,為自己的元配妻子追冊追謚,使她在去世十二年後當上了「孝穆皇后」——這個謚號在往後的若干年間又被咸豐光緒陸續加碼,最終全稱為:「孝穆溫厚庄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后」。追冊皇后的禮儀完成之後,兩位使節又將孝穆皇后鈕祜祿氏的牌位接回了紫禁城,入祀太廟及奉先殿。鈕祜祿氏既成了孝穆皇后,她的父親布顏達齎也自然水漲船高,晉陞為「三等承恩公」。

追封追謚,是些熱鬧活人眼目的事體,棺材裡面的「孝穆皇后」鈕祜祿氏並不知道。但另一件事則不然,儘管她早已死去,這件事仍然與她直接發生了關係:改葬。

按照歷代封建皇朝的慣例,道光帝在即位以後就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墓。他委派庄親王綿課為首,領著大學士戴均元、尚書英和,還有風水師宋泗、穆克登額、牛坤等人,浩浩蕩蕩地奔赴東陵,在寶華峪選中了一塊「吉壤」,決定興建帝陵。工程於公元1821年十月初十卯時正式開工。據說在開工後,風水師宋泗認為地宮穴位應做變更。然而經辦大臣們深知道光帝力求節儉,為選穴已經費了不少銀子,若是重移改圖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定會惹得皇帝不快。由於皇帝幾乎將大臣們是否節儉視為最主要的才幹度量衡,因此沒有誰願意去觸這個霉頭請皇帝重選。最後眾人只是將穴位往前移了五丈而已。在修建時果然發生滲水現象,英和仍然不予上報,而是為求省儉,又命工匠築土攔水,只圖表面光鮮,能蒙過皇帝驗收就成。

帝陵的修建花了六年時光,終於在道光七年(公元1827)九月二十二日告峻。道光帝非常高興,專程前往寶華峪查勘。對於風水土質及建築質量這些個東東,皇帝純粹是個看熱鬧的門外漢,是很容易被監工大臣矇混過關的。可想而知,他對於這項花費儉省的工程非常滿意,對建陵眾臣一一論功行賞,就連戴均元在繼位問題上立場不堅定的表現都既往不咎了。

陵墓建成的當月,道光帝便下令將「孝穆皇后」鈕祜祿氏的棺木由原葬處遷往自己的帝陵地宮。遷葬儀式搞得也十分隆重,主祭的是道光帝的庶長子、也是當時道光帝唯一的兒子奕緯。雖然奕緯出生時鈕祜祿氏早已去世,但在名份上,她仍然是奕緯的嫡母。

隆重的儀式後,鈕祜祿氏原本棲身的棺材變成了皇后規格的「梓宮」並被運往寶華峪帝陵。正式下葬前,道光帝念及一十二載夫妻情份,還專程親至棺前奠酒,給「孝穆皇后」的葬禮更添了幾分風光。

不曾想,孝穆皇后入葬帝陵才剛一年,意外就發生了。

道光八年(公元1828)九月,道光帝出京謁陵,順路到自己的陵墓去「觀光」,一觀之後,道光帝大驚失色:本應該乾爽的地宮一直都在滲水,短短一年功夫竟積成了一個水潭,深度將近兩尺,已經漫過了「寶床」(放置棺木的石台)。一眼望去,「孝穆皇后」的棺木竟恍如水中孤舟,再一細瞧,棺材足有兩寸浸在水裡,霉濕不成樣子。

看見這個場面,道光帝怒不可遏,一面下令將孝穆的棺木從地宮起出,移到陵寢的地面殿宇里安放,自己又親至棺前奠酒致歉;一面斥罵築陵大臣「喪盡天良」,下旨嚴辦:庄親王綿課已病故,父債子還,四個兒子一律革職;戴均元撤職下獄,其子降職;英和也撤職下獄。本來按道光帝的怒火,英和是要被處斬的,總算皇太后看不過意,勸道光帝不要太下重手,英和才逃得一條性命,改判為和兒子一起發配黑龍江服苦役。

處分之後,道光帝又想起了自己修陵的花銷,不禁肉痛起來。於是他又下令相關責任人等必須賠付。於是又抄家封產地辦了一通,最後攏共收回了約三十萬兩銀子,這才覺得心氣稍順。

道光帝經此一刺激之後,也沒了在清東陵繼續選址的想法。他隨後改弦易轍到易縣的清西陵重新選擇葬地。陵址最後選定在龍泉峪,道光帝還親自為自己的陵墓起名為「慕陵」。慕陵建成後,旻寧於道光十五年(公元1836)十二月將結髮妻子的棺木再次安葬其中。

經過如是折騰之後,孝穆皇后鈕祜祿氏才算是真正入土為安了。算起來這時距她辭世已將近三十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