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妻少夫——明憲宗萬貴妃 第八節

縱觀憲宗對萬貞兒的感情軌跡,他確實是將封建王朝帝王最難能可貴的真情給了這個女人。可惜的是明珠暗投,萬貞兒從來不曾真正愛過這個小男孩,只是把他當做自己富貴榮華的踏板,她害死了憲宗的一位太子,還害死了數不清的未出世皇子皇女,使憲宗在七八年的時間裡無兒無女,最後為了保住自己的地點陣圖謀易儲,又將嚴重摧殘男人體魄的春藥拚命往憲宗口裡塞,把他當成達到自己目的的生育機器。可憐的憲宗卻象所有死心眼的情人那樣,雖然很清楚這個女人辜負了自己,仍然心甘情願地將自己緊緊地綁在對方的身上。於是,他不但沒能做出什麼政績,就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說是被萬貴妃給葬送了。

經歷坎坷的皇太子朱祐樘終於登上了大明皇帝之位,是為明孝宗。

明孝宗一即位,便下令嚴查那些蠱惑憲宗行妖邪之術的方士妖人,從前依附萬貴妃的李孜省、鄧常恩、繼曉等人都先後被貶謫或處斬,被貶退出京的術士法師超過一千人,萬貴妃的兄弟萬喜萬達等人也被降職。不久,他又將懷恩召回身邊,並將不顧廉恥認萬貴妃為姑媽、並以房中術惑亂憲宗的首輔大臣萬安貶斥回鄉。

群臣為孝宗這一系列的舉措所振奮,決定再進一步追究萬貴妃的罪狀。御史曹璘上書,請求削去萬貴妃的謚號,魚台縣丞徐頊更是明確指出紀淑妃之死與萬貴妃有莫大關連,要求逮捕當年為她看病的太醫以及萬氏家屬,嚴加審訊,查清紀氏之死的真相。

母子連心,孝宗也非常想為母親討回公道。然而當他想到這畢竟是宮闈秘事,萬一追查起來,憲宗的「令名」也勢必要受到嚴重的損害的時候,他終於還是以「違先帝意」的理由,決定不再追究萬貴妃及其家族的責任。萬貞兒總算逃過了死後暴屍的一劫。

同樣也是因為「先帝」的原因,孝宗不能為吳廢后恢複皇后、太后的名份,但他仍然對吳廢后在自己幼年時照料自己的恩德給予了報答,命令將吳廢后的服飾儀仗、膳食起居待遇一律升格到「母后」的級別,還將她的侄兒提拔為錦衣百戶。憲宗的第二位皇后王氏當年對紀女史的愛護,孝宗也非常感激,孝敬她如同親生母親一般。

然而,在尋找生母紀淑妃家人的事情上,恪守孝道的朱祐樘卻始終沒有如願。

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在廣西賀縣民間,「紀」「李」二字發音一致,而且很明顯,紀氏的履歷在入宮前後還經過了官員和太監們的「潤色」,因此,她的那個「紀」姓恐怕也是被別人安上去的。由於年深月久,也因為紀氏本人不曾留下詳細的說明,更有可能是當年平民亂之時,紀氏的家人眷屬都已經死於屠戳或在之後遠走它鄉,總之,再也沒有找到與紀氏有關係的任何人或蹤跡。就連她究竟是不是姓紀,都弄不明白。

弘治三年,無奈的孝宗終於放棄了尋找母親家族的打算。他為自己連姓名都模糊不清的母親上謚號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聖純皇后」,遷葬茂陵,別祀奉慈殿。又在母親當年被送入京之前曾經居住過的廣西桂林立廟,祭祀杳無音信的「紀」氏先人。「紀淑妃」連一個於事無補的身後追封都來得如此模糊,使孝宗抱憾終生,每當誦讀起大學士尹直為母親撰寫的哀冊之時,他都情不自禁地痛哭失聲。

可憐的「紀氏」,當她還是一個天真的小女孩時,就因為明王朝的一次用兵而禍從天降、家破人亡、自己也被沒為官婢。又因為一次身不由己的「魚水之歡」,她為那個下令用兵的皇帝生下了一個兒子,隨後她帶著那個不受歡迎的兒子捱過了五年東躲西藏的痛苦生活,剛剛看到一點生活的希望就不明不白地死去。她是誰?她到底姓什麼?她叫什麼名字?她的父母和家鄉到底在哪裡?——她雖然為大明王朝生下了一位皇帝,卻沒有留下屬於自己的任何訊息,甚至於傾舉國之力也不能尋找到她的身世和生命軌跡。她的一生,實在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然而,大明皇帝明孝宗的身上卻因此流淌著那個失去蹤影的瑤寨的血液,這也許是那場生靈塗炭的兵變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結果了吧……

也許是因為母親的悲慘遭遇,終孝宗的一生,他都只愛一個女人,那就是他的張皇后。明孝宗的後宮沒有妃嬪,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自願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

經過四百餘年的歲月,那座「紀氏」祭廟已經消失無蹤,只有一口水井,據說是當年紀女史被送入宮之前,在桂林停留時曾經洗臉梳妝過的地方。這口井至今還在,地方上一直稱它為「太后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