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散財:把財富帶進墳墓是可恥的 一些基本原則

儘管冒著讓這一章變得十分無趣的風險,儘管已經有人告誡過我連最拙劣的作家都會避免這種寫法,我仍然決定在這裡記錄下一些基本原則,它們是我所有人生及事業計畫的根基。這些年裡,所有重要的工作都是在這些大原則的指導下進行的,而如果沒有這些清晰而連貫的目標,我的慈善工作也不會取得任何建設性的發展。

其中,我認為制定有條理性的計畫是至關重要的。

大約1890 年的時候,我所從事的慈善活動仍是毫無條理性的。在不斷擴大的慈善事業的領域裡,我一路跌跌撞撞,沒有確定的指導原則,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我逐漸意識到需要建立一個處理這些事務的部門,就像我們生意上的業務部門一樣。下面,我將講述我們當時制定的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我們至今仍繼續遵從,並且希望可以發揚光大。

在書中大肆談論這樣一個私人問題並不是什麼得體的事情——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說這些話我並不會覺得無地自容,因為大部分工作和想法都是由我的家人和同事完成的,他們中的許多人為之奮鬥終生。

每個正常的人都有一套生活哲學,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識到。他的思想深處總是隱藏著一些指導原則,指引著他的生活。當然,最終極的目標應該是為人類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論這種力量多麼綿薄,不管是通過金錢還是服務的形式。

人的理想應該是利用自身的資源,推進文明的發展,不管是通過投資還是通過善行。然而問題在於,文明是什麼,文明發展的定律是什麼。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研究的課題。如果你走進我們的辦公室,問我們的慈善委員會或者投資委員會文明是什麼,他們一定會說,通過研究,他們發現文明是由以下幾個要素構成的:

第一,生活條件的進步,也就是說,食物、穿衣、住房、衛生、健康方面的改善,商業、製造業的發展,以及公共財富的增加,等等;

第二,政府和法律的進步,也就是說,法律賦予每個人公正和平等的權利,捍衛最大程度的個人自由;

第三,文學和語言的進步;

第四,科學和哲學的進步;

第五,藝術和品位的進步;

第六,道德和宗教的進步。

如果你問他們,實際上他們也經常被問及這個問題,這些因素中最基本的是哪一個,他們一定會回答,這是一個學術問題,每個因素都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在歷史上,第一個因素——也就是生活條件的進步——總體來說先於政府、文學、知識、品位、宗教的進步而存在。

雖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它是整個文明的根基,失去這一條件,文明也將不復存在。

於是,我們也一直致力於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我們做了各種投資,力求降低人們的生活成本,為他們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我們並沒有希望因為這些投資而得到好評,我們也並不認為我們做出了犧牲。這些領域本身就為我們帶來了最大最保險的回報。在生活成本、生活資源的獲取、生活必需品的普及方面,我們的國家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雖然在其他許多方面我們可能還未追趕上他們的步伐。

或許會有人問:既然這些福利應該為公眾所共同享有,為什麼財富還是匯聚在一小部分人手中?我的理解是,雖然這些人擁有大量的財富,但是他們不會也不能將這些財富佔為己有。

他們確實擁有大批產業,並控制著投資權,但他們與這些產業的關係僅此而已。通過投資,他們的財富不斷地流通,並發放為工人的周薪。

到目前為止,個人所有仍是最佳的資金管理方法。我們可以把錢存入國庫或者各個州的財政部,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沒有任何法律可以保證這些資金將得到比現行方法更有效的管理,也沒有任何方案可以確保它們將得到更合理的支配,用以為大眾創造更多的利益。所以,富有的人有義務擁有自己的產業,管理自己的資金,直到比他們更有能力管理國家資金的人,或者一群人出現。

關於後面的四個因素,即政府和法律的進步、語言和文學的進步、科學和哲學的進步、藝術和品位的進步,我們認為高等教育可以促進這些因素的發展,於是我們在國內外投資了各種形式的教育基金——而我們所推崇的教育不僅關注於傳播現有的知識,而且鼓勵創新的研究。

一所學校所能傳播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且只能影響一部分人。然而每一個新發現,每一項科學研究成果,都將為所有學術機構共享,並且能夠迅速地惠及全人類。

我們的委員會正不斷拓展慈善事業的新領域。我們並不滿足於僅僅資助那些向我們尋求援助的項目。我們認為,除這些項目之外,或許還有許多需要我們資助的更有意義的項目,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所以,我們這個小小的委員會不會懶惰地只是資助那些上門募捐的機構,而忽略掉其他。我們做了充分的研究,在我們認為最能促進人類進步的領域貢獻我們的力量。

如果當時還沒有擔任這些職能的機構存在,我們會負責創建。目前,我們仍致力於擴展新的領域,而這一事業需要大量人才的加入以及更充分的研究。

這些所謂的慈善工作是我樂趣的源泉,同時也為我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在這裡談論這個話題,是因為我希望能再次強調生活中對我們至關重要的事情:和孩子們保持親密的關係,和他們談心——孩子們將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並學會承擔家庭責任。父親是這樣教我的,所以我也嘗試著這樣教我的小孩。多年來,我們經常一起查收信件,這些信件影響著我們的善舉,我們一起研究一些有價值的資助請求,也一起學習我們共同感興趣的慈善事業的歷史以及來自慈善機構的報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