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金屬製品

瓷托盤,黃金勺,

盛放精製糖的碟子,

在黃金打制的食盒中,

我們看見酥軟的小餅,

眉毛鑷子也鑲嵌著寶石——

如所有的器具一樣高貴華麗,

它們都以瑪瑙串和黃金的印章作為綴飾。

從那印章或是神秘的字元,

透出古怪奇異的想像,

她的牙籤是黃金的,

她的鐘錶也是黃金的……

她所觸摸到的一切,都是用黃金打制。

——無名氏《前往馬里蘭的航程》

金屬製品在唐朝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唐朝的金屬工藝也很先進。在唐朝的外國人總是千方百計地要從唐朝搜尋金屬製品帶回本國 。反之,唐朝政府則不斷頒布詔令,禁止金、銀、銅、鐵的出口,阻止外國商人將銅、鐵轉輸到唐朝境外 。儘管唐朝的天然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但是有些金屬的供應卻一直是很短缺的。黃金就是其中之一。

黃金

唐朝本土主要的黃金產地在四川。四川出產的黃金是沖積層中的金片,當時稱作「麩金」 。唐朝詩人許棠曾經描寫過位於今四川省東北部地區的龍州的黃金。這裡是一個「碧溪飛白鳥,紅旆映青林」的優美去處,而且還是黃金的產地。詩中說這裡是:

土產唯宜葯,王租只貢金 。

但是比四川更重要的黃金產地是嶺南、安南的金礦。這些金礦往往分布在只有土著人居住的崎嶇深險的地方 :

南人云,毒蛇齒落石中,又雲蛇屎著石上及鵷鳥屎著石上,皆取毒處為生金。

以上是博學多識的唐朝藥物學家陳藏器的記載,但是他又稱,這種以「大毒殺人」著名的「生金」應該與對人無害的「黃金」區別開來,而他本人就曾經親身觀察過採金的具體過程:

常見人取金:掘地深丈余至紛子石。石皆一頭黑焦,石下有金。大者如指,中者猶麻豆,色如桑黃,咬時極軟,即是真金。夫匠竊而吞者,不見有毒。其麩金出水沙中,氈上淘取或鴨腹中得之 。

唐朝黃金的另一個來源是富州、賓州、澄州(都在廣西南部)等地區江溪沿岸的居民,據記載,這些地區的人民「以木箕淘金為業」 。另外在廣州也有一個金池,「彼中居人,忽有養鵝鴨,常於屎中見麩金片。遂多養,收屎淘之,日得一兩或半兩,因而致富矣」 。

唐朝尋找金礦的人沿用古人找礦的方法——即傳說中指出的,利用標識植物找礦的方法。據他們講,地面上有姜屬植物,表明有銅礦或錫礦;野生的蔥則是銀礦的標識物;而生長冬青的地方,也就是金礦的隱蔽處 。散布在土地中的金屬微量元素有利於某種特定的植物生長,而這些植物的存在,則相應地表明了附近有可採掘的礦藏存在的可能性,這一點近來已經在西方得到了確認 。

在唐代,人們已經知道水銀可以「勾」致黃金 ;但是我們還不清楚唐朝人是否也知道通過汞合的方法從沙子和粉碎的母岩中分離出黃金。或許這種方法當時還只是道教徒的秘術。

在唐朝之前,金、銀很少作為盤子、瓶子甚至珠寶類飾物的基礎材料,在一些仿照古代青銅器風格的貴重製品中,黃金被用來充當某種飾物,黃金還是大型青銅器皿的一種輝煌燦爛的鑲嵌物。但是,將黃金打製成為薄片的波斯工藝,贏得了唐朝金屬工匠的喜愛——或許在唐朝境內有一些從大食逃出來的波斯金匠,並由他們教授唐朝的工匠——從而取代了在鑄模中澆鑄金屬器物的古老的工藝。隨著受到大眾歡迎的新技藝的傳入,薩珊波斯的設計圖案和外觀造型也傳到了唐朝——花卉景緻中的狩獵場面,對稱的葡萄以及圓花飾圖案等 。儘管外來的風氣在唐朝非常盛行,但是古老的裝飾金屬的工藝並沒有被人們忘記:例如有一種銀柄劍,劍身上鑲嵌著金雲,還有一種短劍,劍柄外層為檀香木,劍身鑲嵌著金花 。

金葉、金箔、「雕花金」等金屬材料 ,全都是唐朝的藝術家使用的材料,所謂的「雕花金」就是金葉貼花的一種類型。正如我們通過敦煌發現的樣品了解到的那樣,葉片金在唐代被用於繪畫 ,同時正倉院也收藏了許多用金葉裝飾的精美的器物——例如「新羅五弦琴」就是用雕金花鳥裝飾的 。據我們所知,在唐代至少有一座城鎮中的金箔工是專門製作這些輝煌華美的器物所需要的材料的,這座城鎮就是安南的驩州 。

在唐代,貴重金屬還被嵌進漆底之中。這種工藝現在通常以其日文名稱「heidatsu」為世人所知 。現在尚存的唐朝實物有一種盒子,盒蓋上有用金、銀嵌帖成的花鳥雲彩圖案 。文獻記載表明,這種方法被應用於所有的器物上——當安祿山在長安得寵時,玄宗在賜給他許多貴重器物的同時,還賞賜了「金平脫犀頭匙箸」「金銀平脫隔餛飩盤」;楊貴妃賜給安祿山的器物有「金平脫裝具玉合」「金平脫『鐵面』椀」 。

在這塊舊大陸的好幾處地方都有過金粒面細工工藝,據認為這種工藝曾經一度失傳,到二十世紀時,才又重新發現了這種工藝的秘密。即將金粒放在粉炭中加溫,使它變得熾熱,這樣就會產生一種金碳化物薄膜,藉助這層薄膜上的碳化物還原過程而將金粒焊在正在空中加熱的金器的表面 。古代中國對這種工藝有足夠的了解,但是它的發源地卻很可能是在俄國的南部地區。在樂浪郡——位於古代中國在朝鮮半島的轄地——曾經發現過一枚中國的金帶扣(不是平常的帶鉤!),在這個帶扣上裝飾著綠松石,還有中國的龍以及很小的金球圖案;帶扣的時代還不清楚,但是與它一起發現的漆器的時代在三世紀至八世紀 。典型的唐朝金粒面製品是用飾有小珠的金絲做成的,具體來說,有一隻用薄金片做成的,呈站立狀態的鳳凰,它先前應該是一件頭飾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一件精美的發簪,發簪上有一隻用薄金片和飾有小珠的金絲做成的孔雀 。

但是在中國,就如同在其他地區一樣,中世紀時盛行的是金銀細絲工藝製品,而不是古代的粒面工藝製品。從唐朝的工藝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美麗的金髮簪,上面鑲著珍珠、綠松石以及其他的貴重寶石,這種發簪大多都是用金銀絲工藝製成的 。

金粉在唐朝顏料彩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敦煌發現的捲軸畫中,就已經使用了金粉 ;而在用綠紙剪裁的蓮花瓣上也發現了金粉,這些花很可能是在佛教散花儀式上使用的 ;另外還有一把鍍銀包頭的劍鞘,劍鞘的表層是檀香木,上面是用金粉描繪的花、鳥和雲彩 。

鍍金可能是唐朝的發明;在九世紀的幾首詩中,都曾經提到過鍍金 。鍍金——以及足赤金——被應用於大件器物的裝飾,比如,婦女的化妝盒 、駱駝形狀的酒罈 以及劍鞘的附件 ,等等,都有實物傳世。當然,在珠寶飾品和各種各樣的婦女梳妝用具中,也有許多是用黃金製作的,如發簪、梳子、冠冕以及手鐲等 ,都可以用黃金製作。金鳥,尤其是被牽強附會地稱作「鳳凰」的神鳥,是當時婦女們使用的流行飾物,這種飾物主要是用於頭飾 。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可以見到類似用對稱的、表現為蝶形的箍條構成的、帶有花卉圖案和葉狀渦卷形花樣的王冠;還有呈現飛升狀的金制的阿布沙羅斯 ——它很可能是系在婦女的衣服上的;另外還有梳子,梳子的頂部是用黃金製成的,表現為葉形渦卷花樣,梳子上用凸紋刻畫了一頭波斯風格的躍立的雄獅形象 。

此外,道士們也需要黃金。他們將黃金漿、金屑看作是一種效力很強的「鎮精神」「長生」的藥物 。據孟詵說,燃燒葯金時,火有五色氣,孟詵本人曾經親自驗證了這個事實 。

黃金在人們的形象思維的領域裡,也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黃金總是被用來形容那些奇異神妙、輝煌燦爛的東西。在中國佛教特別興盛的唐代,在印度傳來的思想觀念的影響下,黃金在形象思維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極大的豐富。道教長生不老的仙人固然是「金身」,但是光被四表的佛陀也是如此,被稱作「金人」或「金仙」(Golden Ṛṣi);而且佛像的表層是用黃金來裝飾的。甚至佛陀的語言也被人們尊為「金言」,正如佛陀的住處及其標誌總是「香的」一樣,「金的」也是經常用來形容他們的特有的詞語。文殊師利是「金色」,而毗濕奴的伴侶迦樓羅鳥則生長著金翅 。

在更世俗一些的層面上,「黃金」代表了所有價值高昂之物,但是主要還是代表人的高貴的價值。正因為如此,唐太宗將魏徵比作冶金的良匠,他說:「卿獨不見金之在礦也,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於金,以卿為良匠 。」唐代有許多篇以「披沙揀金」為題寫成的賦;柳宗元以「求寶之道同乎選材」為韻撰寫的《披沙揀金賦》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明喻的基礎是黃金具有「沉其質」「耀其光」的特性,而這與「碎清光而競出,耀真質而持殊」的有德之士的特點是相同的。

黃金在唐朝的情形大體如上。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