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工業用礦石

你的寶石,藥物和金黃的鯨蠟,

你的鹽,硫黃和水銀,

你的濃重的油,生命的樹,殷紅的血,

你的白鐵礦石,氧化鋅和瀉鹽,

…………

和其他許許多多奇異古怪的配料,

能使人一舉成名?

——瓊森《鍊金術士》,第二幕

在中世紀時的印度,大量貿易商品名稱的前綴都是「ī」或「a」 。這種前綴名稱標誌著這些商品來自中國,同時也表示這些商品的質量優秀,因為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從中國這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土地上傳來的商品都具有上乘的質量;唐代求法高僧玄奘觀察到的情況就正是這樣。在印度,桃被稱為「至那你」(ī)——「唐言『漢持來』」;梨稱「至那羅闍弗闍羅」(a rājaputra)——「唐言『漢王子』」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實際上這些詞句並不是特指真正的中國產品,而是指在中國貿易中佔有某種重要地位的商品,這與唐朝人說的「波斯」貨物往往是出產於馬來亞或印度的道理是一樣的。在名義上的中國貨物中,「至那粉」(a pishṭa)是指鉛朱或鉛丹;「至那鉛」(a vaṅga)是指鉛。在唐代時,中國人已經開發出了鉛礦,而且掌握了製作鉛丹的秘密(他們將鉛丹看作是一種硃砂,而這種硃砂可以神秘地用鉛,而不是用水銀來生產),可能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至那粉」「至那鉛」之類的名稱出現。總而言之,這些名稱表明了唐朝的工業用礦石在中世紀亞洲所享有的崇高聲望 。

中國盛產多種礦石,其中大多數都是唐朝工匠出於實用的目的而加工過的。的確,古代的中國人就已經令人驚奇地對礦物界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對於礦石及其屬性的研究,是古代中國人走在世界前列的一個領域。除了進行研究之外,他們還能夠為畫師、革匠、玉石匠以及其他工匠提供必需的礦石原料。這些工匠不僅需要質量上乘的礦石,而且也了解礦石的性能。當然,儘管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士、藝術家以及醫師具備了有關礦物的傑出的知識,但這並不足以保證他們能夠分清市場上公開出售的礦石是否弄虛作假。因為市場上的商人隨時都在向粗心的買主出賣真礦石的代用品。這樣一來,現代學者就會像中世紀的買主一樣被弄糊塗,因為對同一種名義上的標本,留給他們的卻是一堆相互矛盾的記載。幸運的是蘇恭和其他一些唐朝藥物學編纂者詳細地記下了許多這種假冒貨,例如七世紀的商人總是以石膏——水合硫酸鈣——為名來出售方解石(碳酸鈣) 。但是有些比較粗疏的藥物學家有時也會不加甄別,有聞必錄,這樣就會將兩種物質的屬性記在一種物質的名下,而這種情形則使二十世紀的學者感到束手無策。

在唐朝使用的外來的礦石中,有些其實在唐朝境內也能夠採掘到,但是這些外來的礦石被認為比遠東的同種礦石更純正或更具有效力,雄黃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而其他有些外來的礦石則是唐朝的手工業當時還不能提供的一些加工而成的試劑——一氧化鉛就是屬於這一類。所有這些產品都是唐朝輸入的,而它們和其他一些產品正是本章所要討論的內容。

唐朝出產大量的鹽。陳藏器說,鹽「四海之內,何處無之,唯西南諸夷稍少」 。這種有用的礦物質的主要來源是海水。在古代,沿海的齊國(今山東)是煮鹽業的巨大的中心產地,到了唐代,這裡還繼續保持著鹽業方面的重要地位 。但是自從漢代以後,在四川地區也可以通過深邃的鹽井得到鹽水和天然氣 ,此外,中國人還有可供開採的岩鹽礦和邊疆地區的乾涸的鹽湖。例如正好位於黃河河套地區,與蒙古邊界相接的豐州非漢民族定居地區,每年都要為唐朝政府採鹽一萬四千多石 。在可以確認的各種鹽中,「戎鹽」「光明鹽」以及「印鹽」等品種,都是能夠用於烹調和工業的鹽。「戎鹽」實際上是一種混合鹽,除了鉀和氯化鈉之外,它還包括含有鎂、鈣、鈉等成分的水合硫酸鹽,由於所含的雜質的多少不同,其顏色也就各不相同。戎鹽是從甘肅、青海等西北乾旱地區的「鹼土」中採集來的 ,簡而言之,這是一種遺留在古鹽湖乾涸湖床中的結晶質沉澱物。「光明鹽」就是岩鹽 。「印鹽」因其外形而命名,它是一種經過人工提煉的大塊長方形結晶體。這種鹽的外形很像是普通漢文公文上的印章,所以稱作「印鹽」 。陝西西部靈州的「印鹽」質量優良,從而也就有資格作為「土貢」送往長安 。

通過政府的專利經營,唐朝有豐富的鹽資源可供利用。但是使人感到驚奇的是,我們看到唐朝還有進口的鹽——當然這種進口的商品實際上並不是非常重要,因為唐朝進口的鹽顯然是局限於彩色鹽。他們認為這種鹽在醫療中有特別理想的作用。「綠鹽」就是這樣一種鹽。但是「綠鹽」與食用鹽(氯化鈉)毫不相干。關於綠鹽,我們已經在第十一章的「膽礬」中進行了討論。

天寶五載(746),突騎施、石國、史國、米國以及罽賓的聯合使團向唐朝貢獻了「黑鹽」——同時貢獻的還有一種「紅鹽」 ,天寶十載(751)、天寶十二載(753)位於烏滸水以南,以「國有車牛,商賈乘以行諸國」著稱的火尋國,也向唐朝貢獻了黑鹽 。至於黑鹽究竟為何物,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

明礬

古代東、西方的醫生、染匠以及皮革匠都使用明礬。醫生最熟知的是明礬的止血功能;染匠將明礬作為一種媒染劑,它能夠將可溶顏料變成不可溶色淀;而皮革匠則用明礬來使動物皮變得柔軟。此外,唐朝的紙匠也使用明礬來為高檔裝潢紙上光 。

在唐代,人們根據明礬的顏色對它進行了分級。「白礬」是純明礬,其餘的明礬顏色不同,純度也各異。但是有時所謂的「明礬」,肯定是指一些表面上看起來與普通明礬很相似的水合硫酸鹽。有些白礬是由唐朝西部和西北部地區生產的,但是供宮廷精工製作紙張需要的最優質的白礬原料,是從中亞的高昌輸入的 。據記載,「波斯、大秦所出白礬,色白而瑩凈,內有束針文」;這種白礬非常受唐朝煉丹術士的歡迎,而唐朝的藥劑師也很喜歡使用波斯礬 。

「黃礬」很可能就是被稱作「鐵鋁礬」的鐵、鋁水合硫酸鹽;而且唐朝人說的黃礬很可能與毛礬石混淆在了一起 。黃礬是西北沙州和瓜州城的土貢 ,煉丹術士利用黃礬作「染皮用」 。「綠礬」,「正如琉璃色」 ,它顯然就是「melae」 。綠礬還可以通過煅燒,氧化為「絳礬」 。

唐朝有一種從波斯傳來的明礬,這種明礬「內有金線文」,這種明礬也深受煉丹術士的青睞 。但是它究竟是一種什麼礦石,在遠東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實際的用途,對此,我們都一無所知。

硇砂

氯化氨或「氯化鈉」 自然是應該存在於火山區的噴氣坑附近,但是也有可能是用家畜糞配製成的。唐朝從西域輸入硇砂,據記載「硇砂出西戎,形如牙硝,光凈者良」 。在唐朝的硇砂當中,最重要的一種是從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龜茲輸入的硇砂 。唐朝人稱呼的「硇砂」,是一個印歐語系的名稱,這個名稱很可能來源於與波斯文「naušādir」有關的一個粟特字 。唐朝的金飾工匠將硇砂作為一種助熔劑,用來焊接金、銀 。硇砂還在唐朝的醫藥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的確是在唐代的藥物學著作中最早提到了硇砂 。雖然唐朝的藥物學家告誡人們說,硇砂有毒「不宜多服」,但是他們又強調硇砂對緩解支氣管充血和其他支氣管炎的特殊功效 。

硼砂

硼砂形成於中國西部的乾旱地區,尤其是西藏的湖濱 。當時硼砂是由這些地區運送到唐朝供製作金屬器的工匠使用的。唐朝的工匠利用硼砂所具有的熔解金屬氧化物的性能,將它作為金、銀等金屬的焊劑來使用 。但是在唐朝的藥物學著作中並沒有提到硼砂 。

硝石、朴硝與芒硝

唐朝的藥物學家根據古代的傳統,對眾多芒硝(一種水合硫酸鎂)與朴硝(或「結晶硫酸鈉」,即一種水合硫酸鈉)之間,以及芒硝、朴硝與硝石(硝酸鉀)之間全都在稱謂上予以了區分,但是,唐朝藥物學家同時還認為這幾種礦物質在本質上有密切的關係。這些礦物質都來自中亞的乾旱地區,它們是由中亞地區的鹼湖蒸發而形成的 。

在這幾種礦物質中,硝石在工藝製作中最著名,也最重要,這是因為它具有助熔的屬性 ,所以對於道教煉丹術士來說,硝石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此外,硝石還可以用來配製煙火,唐朝有「焰花」「銀花」以及「桃華」等說法,而這些顯然都是指美麗的焰火而言。另外唐朝還出現了某種轉輪煙火 。所有這些煙火可能都需要硝石作為原料。到十三世紀時,阿拉伯人還在硝石和煙火中保留了相當多的中國特色,他們將硝石稱作「中國雪」(thelj as-Sīn),而將火箭則稱為「契丹矢」(sahm Khatāī) 。

水合硫酸鈉被稱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