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孟謙繼續逛一些第一天沒逛著的地方,同時去聽了一些演講,但他自己還是沒有做任何的演講,因為當他真的達到這個高度後才意識到謹言慎行的重要性。
僅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的孟謙都有點覺得馬沄這個人話太多了,因為這會兒孟謙真的是隨便說句什麼話就會被拿到網上傳播,而且很多話都是被剪輯之後傳播的。
其實這都還算好的,更可怕的是現在什麼話都往孟謙頭上扣,孟謙明明沒說也變成他說的了,在此時的華夏,孟謙和魯迅大概是這個世界話最多的人了。
之前有個傳銷組織寫了一本勵志手冊,上面全部都是,孟謙說……
所以當自己成為一個受太多人關注,尤其是受很多人仰慕的人物時,說話真的要多注意一點,有時候隨口一句話很可能會影響一批人。
孟謙現在就不太愛在公共場合說太多,一定要說的時候,也會格外注意自己的內容。
活動持續了兩天後,相關的內容也通過各種渠道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傳播,包括對四個國家的創客大會進行對比,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貴賓室休息等著吃晚飯的時候,孟謙刷了一會兒網上的情況。
國內網路氛圍以新奇和參與為主,這次不算創業項目,光是產品就有3766件,雖然不乏一些很莫名其妙的設計,但大部分產品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也打開了很多人思維,在風信圈的創客板塊,在知否的創客主題,在搜狐的創客論壇等平台上,很多人自發的進行著線上的頭腦風暴。
無數有趣的想法在網上迸發,讓孟謙看到了在國內大力發展創客的希望。
與此同時,海外網路的氛圍則是以意外為主。
「華夏人也有這麼大的腦洞?」
「華夏人在我印象里一直都是書獃子,沒想到設計能力也挺強。」
「我對華夏的看法又出現了一次變化,我越來越不敢相信米國的媒體了。」
雖然不少外國人對華夏的設計創造能力出現了改觀,但孟謙心裡還是清楚的,華夏在設計領域肯定是有待提高的,需要時間。
但肯定也沒西方媒體寫的那麼不堪,這次創客大會能作為一次對外的證明也是不錯的。
「孟總,餐廳那邊準備好了。」
「知道了。」大概了解了情況,孟謙先去跟到場的企業家和領導們吃飯。
當晚的飯局,感覺很多企業家都了解了網上的情況,話題大多在討論這一次創客大會對創客環境,尤其是對國內創客環境所能帶來的影響。
本來大家集思廣益一起為華夏創客發展出謀劃策挺好,可來自實踐家知識管理集團的董事長林偉銜偏偏扯到了另外一個問題上,教育改革。
林偉銜,台省人,一名成功的演講大師,似乎一直對華夏的教育很不滿,「對比四個國家的創客大會,我們還是可以看到華夏的思維開放性確實不如國外,這就是我一直在說的,我們的應試教育嚴重摧毀了我們的年輕人的創造能力,我們應該在高考改革上加大力度,去學習西方的教育模式,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這個東西,1985年提出概念,1999年正式提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之後二十年,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就從來沒平息過,各種素質教育改革接連試行,但結果大家都是清楚的,不少學生甚至成為了一次次素質教育改革的犧牲品。
林偉銜這個時候說這話,也是因為今天正好有教育部的領導在,他說完後大家都看向了領導,領導倒也配合,「教育改革確實是我們現在的重點目標,林總有什麼建議?」
「我的想法很簡單,我也一直都是這個觀念,既然是改革,就避免不了陣痛,我們需要有不怕面對困難的魄力,就像我們國內很多企業的快速發展都是因為使用了西方的管理模式一樣,西方優異的教育模式擺在那裡,我們完全可以效仿啊。」
領導沒有回應,其他人也不說話,但孟謙卻忍不住了,這是欺負領導沒出過國啊。這年頭這情況還算好了,八九十年的一大批專家學者欺負領導沒出過國的,出謀劃策的時候動不動就是國外什麼什麼好,我們學他們吧,然後自己當個中間人,掛個顧問頭銜,賺取一大筆錢。
「林總這話不像是一個搞教育的人說出來的啊。」
孟謙開口,馬上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林偉銜也有點意外孟謙的介入,但表現的還是很淡定,反正他覺得他抵制應試教育肯定是人心所向的,因為這幾年應試教育被批評的很厲害,「孟總有何高見?」
孟謙放下手裡的筷子,「簡單說幾個個人想法吧,第一點,我始終強烈反對西化,因為從國情到環境到思維都完全不一樣,我經常舉一個例子,從滬上到燕京,誰都知道坐飛機比開汽車開,但如果滬上和燕京壓根就沒有飛機場呢?
西方做的很多的事情確實效率更高,但人家有些基礎我們壓根就沒有,我們花了大價錢大精力造出了飛機,結果呢?用不了,有那功夫好好把高速公路修一修,事情早辦成了。
第二點,林總說國內發展快的企業都使用了西方的管理模式,使用這兩個字未免顯得太抬舉西方了,從娃哈哈到華為,從華為到我們大風集團,我們都是花了大價錢去學習西方管理模式的企業,我承認他們的管理模式有很多可取之處,但我們在學習之後全部進行了本土化處理。
我從未聽說哪家比較成功的企業是照搬西方管理模式的,倒是知道有不少照搬西方管理模式後死掉的企業。
第三點還是落到教育本身,教育是為誰服務的?教育絕對是優先服務於社會的,然後通過社會發展反饋到個體利益,是這樣一個邏輯順序,所以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必須完美貼合國情。
我敢大膽預測,我們華夏一旦使用米國的教育模式,國家將從根本上面臨崩塌。」
孟謙說這話的時候,教育部領導看他眼神已經出現了變化,很多人都喜歡從個體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但這個世界上更多的問題真的是要從上往下看的,說句或許會讓一部分人厭惡的話,但無論在哪個朝代,無論在哪個國家,無論表面上說的多麼好聽,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出現衝突的時候,你看看有誰真的會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前……
哪怕國外還真有國家說個人利益高於集體利益,你看看你那個集體里的其他人會不會慣著你……
但人性又都是自私的,誰都想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這也是西方通過利己主義思想衝擊華夏以期待打破內部團結的高明之處。
好在大部分華夏人都有強烈的民族情節,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回到現場,孟謙還在繼續表態,「順便多說一點,林總提到西方教育的優越性,我們拋開其他不說,西方教育真的優越么?就我的了解,西方其實整個大環境走的就是精英模式。
有錢人的孩子,有天賦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獲取更好的教育機會,而窮人家的孩子,天賦平庸的孩子,幾乎從你出生那一刻就註定了沒有什麼未來。
我之前去哈佛斯坦福等高校拜訪的時候就很意外的注意到,這些學校里的米國學生大多都來自富人家庭。
當然,也不全是,就像我剛才說的,有天賦的人在西方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資源,我也很認可西方教育在天賦挖掘和天賦培養上優於我們這個看法,但還是那句話,教育首先是為社會服務的,西方願意挖掘這些天賦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天賦未來可以更好的服務他們的社會。
所以西方教育的大方向就是進一步推動貧富差距以及專註搭建人類金字塔,但他們是資本主義,放在他們國家,這樣的教育模式其實沒毛病,可問題我們不是資本主義啊。
華夏的應試教育確實有問題,但也確實有一定的相對公平,絕對公平做不到,大城市小城市的師資力量都不一樣,但至少大家用的教材是一樣的,至少一個省內考的試卷是一樣的,至少勤奮在華夏還真有點用。
所以我其實一直很擔心我們華夏真的搞過度的素質教育,真的有一天弱化了成績,開始過度重視學生的體育能力,音樂能力,到時候那些貧困地區連個吉他都買不起的家庭該怎麼辦啊,林總幫他們買么?」
孟謙最後還不忘嘲諷一句,引來現場不少人的輕笑,再看林偉銜,看得出他很不服氣,卻也微笑著道了一句,「孟總看問題確實看的比較深刻。」
事實上,如果今天懟他是其他人,他肯定會詭辯下去,他可是個演講大師,還能在嘴皮上這麼容易服軟么,黑的也得給你說成白的。
可偏偏這個人是孟謙,他不爽,但還是咽下去了。
看著林偉銜的態度,孟謙下意識搖了搖頭,因為孟謙還留了好多內容準備好好辯一辯呢。
在林偉銜的主動下,孟謙跟他碰了一杯,無奈心道,「人牛逼了,也挺無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