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的歷史也是挺奇幻的,最初Linux社區因為拒絕使用收費的版本控制系統,又對於當時主流的免費版本控制系統不屑一顧,一直到2002年,Linux都是由社區的人通過Diff的方式把源代碼發給Linux之父,開源Linux的林納斯,然後他再去合併這些代碼。
很顯然,這是一個非常低效的做法,之後林納斯沒辦法就去找了BitMover,BitMover也不知道到底是出於什麼考慮,把旗下的收費版本控制系統免費給了林納斯用。
本來事情也就這樣了,可偏偏05年的時候兩邊鬧翻了,起因是Linux社區的人在破解BitKeeper。
按說這事錯在Linux社區,林納斯應該去道歉才對,結果林納斯不僅沒道歉,還自己搞了個GIT出來,這裡面到底都有哪些細節,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關於林納斯多久開發出的GIT,有人說十天,有人說兩周,但從邏輯來說,林納斯真能這麼短時間內開發出GIT的他早開發了,應該是經歷了一段時間沉澱之後才能在這麼短時間內開發出來的,甚至有人說林納斯故意跟BitMover鬧翻的。
這個事背後的故事感覺應該還挺精彩的,只可惜當事人不太可能把真相告訴世人。
但不管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GIT的優異性,得到了整個業界的認可。
「大家知不知道版本控制系統?」孟謙問了一聲,現場大概三分之二的人舉起了手。
「那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吧,今天我讓運營部的阮經理寫一份策劃書,他寫好之後覺得不好,就修改了一下並且另存為了一份新的策劃書,之後有糾結症的他又寫了三份策劃書,都重新另存為,於是乎,他就有了五份策劃書。
這個時候,當他給我看了五份策劃書之後,無論我最終敲定哪一個版本,他都可以把那一版拿出來,而不是在第五版的基礎上再改回去,這就是版本控制系統。
而分散式版本控制系統相比於傳統的版本控制系統,區別就在於,現在市面上的版本控制系統都把數據保存在伺服器上,大家想要去提取數據必須通過伺服器。
但我想做的分散式版本控制系統,數據可以保存在本地計算機上。」
下面開始躁動起來,懂版本控制系統的員工忍不住竊竊私語,因為孟謙的想法顯然可以解決版本控制系統很現實的問題。
之後,孟謙又著重跟大家談了一下關於GIT的幾個創新點,尤其是在內容存儲上,把後世GIT的幾大優勢都搬了過來。
這也是孟謙帶團隊開發的習慣,先讓大家清楚我們要做出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讓大家對這個東西有期待,覺得做出來之後會有成就感,大家就會更有動力。
之後就是設計的講解,關於工業軟體開發部的工作安排算是完成了。
至於他們會不會出去傳自己就是開源聯盟的創始人,肯定會,但現在孟謙已經不需要隱瞞這個身份了,當初做開源聯盟的目的就是為了名,現在,孟謙需要名了,因為接下來要做的東西,系統。
後世流行一句話,叫做做系統很簡單,難的是生態。
對於這句話,孟謙一直都是有點不理解的……
一個win7幾千萬行代碼,上千人的開發團隊,數十億的開發投入,一個安卓,上億行代碼,6年的開發時間,一個蘋果系統,經歷了四次革命,前後投入過百億,鴻蒙系統12年開始開發,19年被迫備胎轉正卻一拖再拖。
做系統……很簡單?
確實做一個系統出來,如果沒有生態,那都是白搭,生態是擺在系統競爭面前最難的事情,但做系統本身……很簡單嘛?
本來孟謙以為大家是把做系統跟做生態做對比所以這樣說,但後世他在網上看到還真的有不少人說出類似幾十個人就能搞出安卓就能搞出Windows之類的話,關鍵至少從網上的反應來看,有不少人認同,就說難的是生態,做系統特別簡單。
說實話孟謙是真的不知道更多的人是不是真的覺得做系統特別簡單,簡單到幾十個人,甚至幾個人就能搞出來一個Windows……
也許是孟謙對這句話產生了誤解吧,反正在孟謙看來,如果這裡說的系統是對標Windows,對標蘋果的話,只能說像BAT和華為這樣的企業完全有能力做出一個類似體量的系統。
畢竟系統的設計方向很清楚了,只要錢到位,人到位,他們這種大企業想做絕對是可以做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做的比Windows更好,比蘋果更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這個前提之下,難的才是生態。
但如果沒有足夠的企業實力,連做系統這一關都過不去。
至於做生態為什麼難,第一是因為用戶習慣,我用Windows十幾年都習慣了,突然讓我換個系統用,總得有個理由,要麼因為硬體的轉換連帶轉換系統,這在手機領域比較常見,要麼就是系統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如果硬體又不換,讓我在我自己的老電腦上換個沒什麼區別的新系統,很少會有人有這個心情去換。
第二是因為應用開發者的趨利性,對他們來說,我在一個全新的系統上上線我的產品,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的,這個新系統得讓我覺得值我才願意去開發,但問題是,怎麼樣會讓他們覺得值呢?
那就是你有一個很好的競爭力,也就是有一個很好的生態,那怎麼樣可以有一個很好的生態呢?那就是先有這些開發者入場。
所以,一個類似老闆要畢業生有工作經驗的矛盾出現了。
第三點就是市場檢驗,像系統這麼大的工程,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再牛逼的團隊也不可能把幾千萬行乃至上億行的代碼做到完美無缺。
想想安卓和蘋果剛出的時候被噴成什麼樣就知道了,所以一個生態的建立,不僅僅只是往裡塞東西,當生態越來越大,問題就會越來越多,優化,修復,一大堆問題會擺在面前,一個沒做好,人家就會拋棄你的系統。
第四就是一個更現實的理由,已經壟斷的系統,不可能看著你發展起來啊,微軟明知道你要挑戰他,他還能傻站在那看著你發展起來么?對他來說,他用他的壟斷來打壓一個新系統,可比一個新系統去挑戰他容易太多了。
所以對孟謙來說,在幾個月後就要出XP華文版的年代,他能去賭的只有手機生態了,這個現在還沒有人實現真正生態的領域。
但光是一個時間優勢,足夠自己搶佔手機生態么?孟謙做事向來儘可能嚴謹,顯然光這一個優勢在孟謙看來並不保險,他還是那個觀點,是谷歌成就了安卓不是安卓成就了谷歌。
當年穀歌有聚集運營商硬體商和開發商的號召力,蘋果有積累了十幾年的用戶基礎,自己有什麼呢?
按照自己的規劃,明後年開始進軍電腦產業,競爭需要幾年,然後自己的手機系統都該出來了,足夠自己積累用戶么?
手機造型,觸摸屏,這或許是競爭優勢,可依然是很容易被模仿的東西。
所以,自己在手機生態領域到底還能做什麼呢?
聯想到自己接下去幾年的布局,孟謙想到了一個東西,自研應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後世國內有一款國產操作系統在全球系統排行中排進了前十,這個系統就是Deepin,深度操作系統。
這款操作系統的成功,界面是一方面,十來年的積累是一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自研了三十多款基礎應用,保證了用戶的日常需求。然後在這個基礎上購買Crossover移植Windows的應用。
孟謙的重生和自己的能力給他的一個優勢就是,知道未來哪些軟體,哪些應用是最常用的,是最日常的,是最熱門的,這些東西,非重生的人不知道。
而且他不僅知道,他還有能力開發。
所以接下去這幾年,孟謙準備要打造一個應用帝國,因為應用可以帶來一個東西,用戶。
應用雖然也可以被抄,但用戶卻不好搶了,很簡單的例子,不管是前世的QQ還是這一世的風信,別人就算做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也搶不走用戶了。
到時候,自己的生態里把控好日常熱門應用,可以說,孟謙能做的不僅只是滿足用戶日常需求這麼簡單,要知道現在的手機應用那麼少,智能手機剛開始那會兒應用也沒多少。
孟謙既能保證日常,甚至還能引導智能手機的應用發展。
反正孟謙本來就準備從現在開始布局應用全球化,而且也準備忽略米國,搶的就是米國以外的市場,既然如此,應用也許能成為孟謙的一個武器。
曾經谷歌限制華為,就是因為海外用戶用不了谷歌地圖等應用了,或許不久的將來,這個局面會倒過來呢。
蘋果和谷歌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建立生態的平台,他們走的是商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