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隋亡唐興 三、楊侗之死

到這時候,就只剩下留守東都的楊侗了。本來楊侗已經被李密圍困很久了,屢戰屢敗,而且糧草不繼。如果沒有意外,遲早要被李密攻破。但因為宇文化及,李密居然向自己稱臣,這可真是意外之喜。李密這個臣子當得相當合格,只要一打贏,就馬上向楊侗告捷,楊侗也給李密加官晉爵,雙方的關係一度比蜜還甜。

可是,這樣的蜜月期註定是短暫的。沒過多久,東都洛陽就爆發了激烈的流血衝突,而且,楊侗自己也落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說起來,這還是李密歸降引起的。李密投降,楊侗手下的文臣和皇帝一樣,都很開心。最開心的是楊侗信任的宰相元文都。楊侗和李密聯合,本來就是他出的主意,現在一看效果這麼好,元文都心裡得意,天天給自己豎大拇指。

文臣開心,武將可不高興了。最不高興的,當屬楊侗原來倚重的軍事統帥——王世充。王世充本來是江都通守,後來,因為東都告急,隋煬帝才派他來救援,自從來了之後就一直跟李密打仗。現在,王世充看見楊侗和元文都這樣器重李密,還要讓李密入朝輔政,內心很不以為然。他對手下說:「元文都輩,刀筆吏耳,吾觀其勢,必為李密所擒。且吾軍士屢與密戰,沒其父兄子弟,前後已多,一旦為之下,吾屬無類矣!」元文都不過就是個刀筆吏,根本沒有謀略,整天就知道說李密好。可李密終非人下之人,元文都這麼做,純粹是養虎為患,肯定有一天要被李密幹掉!一旦李密到洛陽做官,誰最倒霉?那就是咱們兄弟了。咱們跟李密打過那麼多仗,殺死過人家的父兄,李密一定會報仇的。到時候,我們死無葬身之地!

王世充這話是什麼意思?明顯是在挑動士兵反對元文都。他這些言論傳到元文都耳朵里,元文都又氣又怕。想來想去,元文都決定,與其等著王世充發難,不如先下手為強,把王世充幹掉算了!他悄悄安排了士兵,打算等王世充入朝的時候,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抓俘虜。

這件事當然是密謀,而密謀是否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保密。就在元文都即將發難之前,有一個參與了密謀的大臣,名叫段達,突然害怕了,偷偷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王世充。王世充手裡有兵,一聽這消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發動兵變,攻打洛陽城的城門含嘉門。

元文都此時毫無準備,只好簇擁著楊侗,率領宮城裡的宿衛士兵抵抗。然而,他是文臣,王世充是武將,他手裡兵少,王世充手裡兵多,怎麼可能抵擋得過!到天亮的時候,城門還是被王世充攻破了。眼看著王世充就要衝進宮裡,楊侗趕緊派人問話:「稱兵欲何為?」你領兵入宮,想做什麼?

王世充下馬拜謝說:「元文都、盧楚等橫見規圖;請殺文都,甘從刑典。」元文都、盧楚想要害我,我是來殺元文都的,並不是來殺您的。您只要把他交出來,讓我殺了他,我甘願接受您的責罰。

這不是策反皇帝嗎?元文都一聽,趕緊回頭對楊侗說:「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陛下千萬不要聽他花言巧語,您把我交出去,我早晨死,晚上就輪到您了!

問題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楊侗怎麼可能保他?只好痛哭著把他交給王世充處死了。

處死了元文都,楊侗的日子也就難過了。王世充雖然表面痛哭流涕,說自己只是痛恨元文都,不敢對皇帝有二心,但實際上,第一時間就把楊侗身邊的宿衛都換了個遍,等於把楊侗給軟禁了。楊侗毫無還手之力,只好任命王世充為左僕射,總督內外諸軍事,把軍政大權全都交給了他。

洛陽城裡,王世充兵變殺了元文都。洛陽城外,李密在幹什麼?李密已經把宇文化及打敗了,正在入朝的路上,打算到洛陽輔政。一聽元文都被王世充殺死,李密馬上明白了,和洛陽方面的聯合,到此結束。怎麼辦?李密二話沒說,又回到自己的地盤,重新和洛陽對峙上了。

李密回去了,王世充也馬上厲兵秣馬,準備出城作戰。

其實,此前李密和王世充打仗,李密贏得多,所以,王世充一直待在洛陽城,不敢出戰。既然如此,這一次,王世充為什麼一反常態,要主動攻打李密?很簡單,洛陽城一直被圍,糧食越來越少,再不出來打,餓也要餓死了。

問題是,王世充的兵跟李密打仗都打怕了,比較怯戰。怎樣才能讓他們鼓起勇氣呢?王世充也是個聰明人,就利用了古代一個非常經典的方法——裝神弄鬼。他找了一個叫張永通的士兵,讓他謊稱自己曾經三次夢見周公,然後又找了一個巫師解夢。

這個巫師說:這是周公利用張永通給王世充傳話,讓王世充放心攻打李密,周公保證在天上暗中相助。巫師還說:各位軍士,誰要是奮勇殺敵,保證有豐厚回報。誰要是臨陣逃脫,則必遭瘟疫。

可能有讀者會覺得,這方法也太幼稚了吧?幼不幼稚要看知識背景。古代人本來就迷信,王世充手下的兵又都是從江淮地區帶來的,江淮地區是古代的楚地,楚人又以好鬼著稱,所以,一聽說周公傳話,個個信以為真,都堅決請戰。王世充大喜過望,立即挑選三萬精銳,從洛陽直奔李密而來。

王世充找李密打仗,李密應不應該應戰呢?按理說,李密此刻不應該打。

首先,這樣精神亢奮的士兵不好打。應該避開風頭,把他們的精氣神磨沒了再說。

其次,李密剛剛和宇文化及打過幾場惡仗,損兵折將不少,急需休養生息。

最後,李密佔領了幾個大糧倉,手裡有糧,心中不慌,沒必要著急,正應該跟王世充耗著。

李密是難得的軍事家,這些道理他都懂得,開始也想深溝高壘,不理睬王世充的挑釁,慢慢耗著。但是,他手下不是剛剛從宇文化及那裡接收了不少降兵降將嗎?這些人新換了個主人,都想好好表現一下,立功心切,整天攛掇李密正面迎敵。聽他們七嘴八舌一慫恿,李密腦子一熱,決定了,打!

打得結果如何呢?一場戰爭誰勝誰負,看看雙方的戰前準備就能知道得差不多。先看王世充這邊。戰鬥開始之前,王世充召開誓師大會,慷慨陳詞:「今日之戰,非直爭勝負;死生之分,在此一舉。若其捷也,富貴固所不論;若其不捷,必無一人獲免。所爭者死,非獨為國,各宜勉之!」今天打仗,你們以為是較量勝負嗎?不對,今天打仗是來決定咱們的生和死的!如果這一仗打贏了,榮華富貴就都是我們的;如果打輸了,我們都死無葬身之地。所以請諸位好好打。因為你們不是為國家而戰,而是為自己的生死而戰!這其實是把士兵置於「哀兵」的地位,中國古代有個成語,就叫作「哀兵必勝」。

李密方面呢?李密本來就瞧不起王世充,打贏了宇文化及之後,更是心高氣傲,根本不把王世充放在眼裡。雖然決定打了,卻連個防禦工事都不修。這叫什麼?這也是一個成語,叫「驕兵必敗」。

簡而言之,單看準備情況也能猜到,王世充打贏的可能性大。戰場上的情況是不是符合這一判斷呢?完全符合。兩軍相交,李密的兵還沒排成列,王世充的兵已經衝過來了。這本來在氣勢上就輸了一招。更要命的是,兩軍交戰正酣的時候,王世充忽然綁了一個又黑又矮、容貌長得很像李密的人從陣前掠過,大喊一聲:抓住李密了!

這一喊不要緊,王世充這邊的人就如同打了強心針一樣,歡聲雷動,如下山猛虎一樣直撲過來,而李密那邊則是大驚失色,兵敗如山倒,一路丟城失地,一直退到了虎牢關。

此前提到,李密雖然叱吒風雲,但瓦崗軍的底子還是各路英雄組成的大聯盟。打勝仗的時候,這個聯盟可以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一旦打了敗仗,也非常容易分崩離析。現在李密兵敗,馬上,這種局面馬上就出現了,很多文臣武將都舉城投降了王世充。李密在河南的地盤丟了大半。

何去何從呢?這時候,有一處戰略要地出現在李密的腦海之中——黎陽。殺了翟讓之後,李密就把徐世勣打發到黎陽來鎮守黎陽倉了。這個地方有兵有糧,如果到這裡休養生息一陣子,未必不能東山再起。

可是,這個主意剛提出來,馬上就有人反對了。他們說:「殺翟讓之際,徐世勣幾死,今失利而就之,安可保乎!」徐世勣不是咱們的人,是翟讓的人。當年您殺翟讓的時候,徐世勣差點陪著死了。現在我們兵敗了,再去投奔他,萬一他直接把我們活捉了怎麼辦?

李密一想也對,那麼多自己提拔起來的人在這個危急時刻尚且背叛,何況是有過節的徐世勣!殺翟讓的後遺症到這個時候才真正顯現出來。

不能投靠黎陽了,還能往哪裡走呢?這時候,李密又想到一個人,李淵。當年,李淵起兵之後,不是曾推戴李密嗎?李密還拿人家當小弟。現在,風水輪流轉,李淵已經牢牢地佔據了關中,稱孤道寡,而原來不可一世的李密卻成了喪家之犬,真是悲哀!

可是,好漢不提當年勇,現在只能寄希望於李淵顧念當年結盟的情分,收留自己了。想到這一步,李密對手下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